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4章 人与环境 /第2节 关注农村环境*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2022初生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4.2关注农村环境...

更新时间:2022-02-17 浏览次数:2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下·普宁期末) “桑基鱼塘”是一种立体生态农业,鱼塘中的塘泥富含有机质,是非常好的肥料,可以为桑树生长提供(   )
    A . B . 有机物 C . 无机盐 D . 氧气
  • 2. (2020八下·揭西期末) 为了保护环境,各地对焚烧秸秆作出了严厉的管控,对于秸秆焚烧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 焚烧秸秆可导致大气污染 B . 焚烧秸秆是一种进行无害处理的方法 C . 焚烧秸秆是一种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D . 焚烧秸秆可产生有害气体
  • 3. (2019七下·肥城月考) 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A . 施用农家肥 B . 作物秸秆还田 C . 长期使用化肥 D . 保护农田中的青蛙
  • 4. (2021·南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中有“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容。下列做法有违该法的是(  )
    A . 垃圾分类处理  B . 使用剧毒农药治虫  C . 推广卫生厕所  D . 推进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 5. (2021·英德模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下观点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 . 在生态农业中,粪便要经过沼气池发酵后再施给庄稼 B . 生态农业不会改变太阳能的利用率 C . 农田生态系统是比较稳定的,原因在于人们的精细管理 D . 大面积种植速生树柠檬桉并不会损害农村的生态环境
  • 6. (2021八下·宜兴期中) 下图所示是某地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生态系统成分简图(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将其初步发酵后作为添加饲料养猪,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区别于普通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

    A . 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B . 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 C . 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D . 过度开采、消耗自然资源
  • 7. (2020七上·张掖期中) 下列有关现代科技与成果的描述不符的是(   )
    A . 试管婴儿——帮助人类解决不孕不育的问题 B . 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解人类遗传和生老病死之谜 C . 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 . 生态农业——获得高产量的生物新品种
  • 8. (2020七上·重庆月考) 农业有机垃圾每亩地每年超过2万斤,几乎相当于每年农作物产量。“天津模式”新农村实验项目已实现零废弃生态农业,让秸秆和废弃农产品得到资源化应用,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天津模式”中农家肥随水施肥新技术,是迄今全国领先的新型生态农业技术。农家肥因为恶臭大,几乎不可能实现随水施肥。为彻底解决此问题,下列可行的是(  )
    A . 使用浓香香水 B . 使用空气清新剂 C . 使用酶制剂 D . 使用大肠杆菌
  • 9. (2020·巴中) 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能量多级利用。下列关于农作物秸杆的处理,不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
    A . 在农田就地焚烧,灰分还田经济划算 B . 可以作为造纸、纤维板的原材料 C . 铡碎掩入田中,有机物缓慢分解 D . 用于沼气发酵或饲养牲畜后再作为肥料还田
  • 10. (2020·巴中) 某生物小组运用“建设生态家园”的知识,分析下列几种生态类型,其中不属于生态农业的是(   )
    A . 林下养鸡的果林场 B . 稻鸭共生的水稻田 C . 多施化肥的种子田 D . 蚕沙养鱼的桑基鱼塘
  • 11. (2019七上·江北期中) 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下列有利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是(    )
    A . 将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B . 将生活垃圾倒入河里发酵 C . 将生活污水直接排远些 D . 将垃圾直接埋到屋前地里
  • 12. (2017八上·高台月考) 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B . 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依赖人 C . 生态农业就是农田生态系统 D . 生态农业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
  • 13. (2012·绵阳) 每年的五月初绵阳周边的农民都会燃烧秸秆,这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同时对人的眼睛也有一定的伤害.其实处理秸秆的方法很多,你认为下列哪种处理方法也不合理(    )

    A . 将秸秆直接扔进附近的河流中减少燃烧带来的污染 B . 联系周边的饲料厂收购秸秆并加工成某些动物饲料 C . 联系一些新能源公司收购秸秆来生产柴油等燃料 D . 建议农民修建沼气池,将这些秸秆用来声场沼气
  • 14. (2017八下·确山期末) 在生态农业村中沼气池的作用是(  )

    A . 作为肥料的中转站 B . 通过沼气消灭某些细菌 C . 收集农作物秸秆以及其它生物粪便 D . 在无氧的环境中利用微生物更好地分解有机物
  • 15. (2019·丹江口模拟) 我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其中,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畜禽粪便和垃圾等“农村三废”取得重要进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农作物、畜禽和微生物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 .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隐含着一条食物链:农作物→细菌 C .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通常属于分解者 D . 土壤中的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低的生物受污染越严重
  • 16. (2019·广东模拟) 如图是某农场创建的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蔬菜在白天能为牛提供氧气 B . 蔬菜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C . 蔬菜可以作为牛的食物 D . 牛粪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
  • 17. (2019八下·梅江月考) 农村生态环境退化主要表现在(     )
    A .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B . 土地沙漠化加速发展 C . 淡水资源严重短缺 D . 以上三项均是
  • 18.

    “桑基鱼塘”是桑茂、蚕壮、鱼肥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对该系统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 . 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B .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C . 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 D . 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 19. (2019七上·沧州期末) 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下列关于农作物秸秆处理中,不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
    A . 用作食用菌的培养基 B . 作为牛羊饲料 C . 用于生产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切料 D . 就地焚烧
  • 20. 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生态厕所已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它的主要特点是(   )
    A . 地下设有沼气池 B . 用特殊农作物进行空气净化杀毒 C . 一般建在风景区 D . 装备无水马桶
二、判断题
三、综合题
  • 25. (2020八上·濉溪期中)   2019年是农历猪年, 不同的结体,表达着相同的心愿,祈盼“诸”事遂愿,国泰民安。请分析回答:
    1. (1) 刚出生的小猪碰到乳头就会吮吸,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是由体内的决定的。
    2. (2) 河口区正邦生态养猪基地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下图为该基地生态系统简图。

      ①在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②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给农作物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

      ③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可以作为培养蘑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蘑菇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6. (2020七上·蚌埠月考) 木兰溪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木兰溪一度成为工业污水排放地,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为还昔日美景,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内河.专家介绍,投放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如投放以藻类为主要食物的鲢鱼.根据鲢鱼的滤食功能,我国科研人员制造的“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在内河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 (1) 木兰溪属于(湿地/河流)生态系统.
    2. (2) 物质和能量沿传递.
    3. (3) 过度排放污水,使河流的鱼类大量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越弱).
    4. (4) 鱼和藻类都能生存的原因是:藻类能够进行,为鱼提供和氧气;鱼能为藻类提供二氧化碳,排出的粪便等废物被分解之后,能再被藻类利用.
    5. (5) 相比投放化学药物,这种“以鱼净水”的做法有什么优点?(说出一点即可).
  • 27. (2020·潍坊) “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生态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做法是积极种植能固氮的豆科植物,收集人畜粪便、枯枝败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经过一定方式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请结合下图回答:

    1. (1)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与豆科植物相比,根瘤菌细胞在结构上的明显不同是
    2. (2) 图中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肥料需经的分解作用完成,这不仅净化了环境,而且使生物圈中的得以周而复始地循环。
    3. (3) 图中的牲畜处于第营养级;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多食用(肉类/粮食)制品能够缓解全球粮食危机。
    4. (4) 传统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富集现象,就上图而言,对的危害最大。近年来,人们更多地采用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答一条)。
    5. (5) 上述做法为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供了借鉴。请列举两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实例
  • 28. (2020八下·广西开学考)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体系。请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 (1) 菇房中的蘑菇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2. (2) 该生态系统有条食物链,图中人与猪的种间关系是
    3. (3) 动物的粪便、作物秸秆在密闭的沼气池中,经过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及甲烷细菌的作用产生,是开发农村新能源的有效途径。沼气池不仅能减少焚烧秸秆对能源的浪费,还能减少
    4. (4)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流动和逐级递减,而构建该综合农业体系能实现物质的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 29. (2019七上·海淀期末) 我国珠三角平原地区洪涝多风,当地人民创建了一种“基塘台田”生态农业模式。如图所示,将地势低洼,易发洪患之处挖成池塘养鱼养鸭,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桑树、果树、粮棉等。这样既能防洪,又能充分利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基塘台田是一个人工构建的。其中水草和浮游植物属于,鱼、鸭属于;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
    2. (2) 护坡植物能使坡堤坚固,是因为植物的(器官)不仅能够固定植物,还能保持水土;将低矮的粮棉栽种在果树之间,因为树林能够,起到保护粮棉的作用。

    3. (3) 不同食性的动物适合栖息在不同水层,鸭和鲢鱼能以浮游动植物为食,小鱼、小虾也是鸭的食物,鱼、鸭粪便不仅可作为浮游动植物的养料,还可在产甲烷菌等者的作用下,一部分转化为沼气,另一部分转化为水体和塘泥中的被水草和基堤上的作物吸收利用。
    4. (4) 以基塘台田为基础,养殖更多生物种类(如上图所示),使食物网更加复杂,既提高了能力,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食物,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食物链。综上所述,这种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还促进了物质循环。
  • 30. (2018七上·海淀期末) “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被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如图所示)。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耕作者将桑林附近的洼地深挖为鱼塘、垫高塘基、基上种桑、以桑养蚕、蚕丝织布、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形成可持续多层次复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至今其科学的物质循环利用链和能量多级利用依旧堪称完美,废弃物被循环利用,达到和谐共生零污染,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请根据以上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 (1) 在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中,桑树和鱼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   )
      A . 生产者 消费者 B . 消费者 分解者 C . 生产者 生产者 D . 分解者 生产者
    2. (2) “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列不属于桑树蒸腾作用意义的是(   )
      A . 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B . 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防止被灼伤 C . 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 D . 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3. (3) 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形成基种桑→塘养鱼→桑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的物质循环利用 B . 分解者利用蚕沙、人畜粪便、树叶等生产沼气,是物质循环关键一环 C .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经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完成循环 D . 该池塘中存着大量的藻类植物,它们属于生产者,是某些鱼类的食物
    4. (4) 某同学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绘制了一条食物链:人→鱼→蚕→桑。该食物链存在的主要错误是(   )
      A . 箭头的方向不对 B . 生产者应当在左侧 C . 蚕与桑不是捕食关系 D . 这些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不止一条
    5. (5) 该生态系统中,绿藻是鲮鱼及小虾的食物来源,其中小虾也是鲮鱼的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上述描述中包含1条食物链 B . 鲮鱼与小虾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 . 水体富营养化,能增加鲮鱼产量 D . 该池塘若被汞污染,绿藻中汞含量最高
    6. (6) 桑叶是桑树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也是蚕的食物来源。兴趣小组将阳光照射下的桑叶经酒精脱色、碘液染色之后,分别制作桑叶表皮和桑叶横切临时装片,进行观察。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 上下表皮细胞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B . 上表皮气孔数量比下表皮多,是对较为干旱环境的适应 C . 叶肉细胞被碘液染成蓝色,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D . 表皮临时装片中,被染成蓝色的保卫细胞不含有叶绿体
    7. (7) 桑葚是桑树的果实,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乌发明目等功效,下列对于桑和桑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桑葚内含有较多的糖分,是桑叶光合作用的产物 B . 桑葚果实中甜味物质,贮存在桑葚细胞的叶绿体中 C . 将桑葚放入密闭瓶子,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会减少 D . 桑葚由多个小果实聚合而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系统
    8. (8) 在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塘中的塘泥铲出,其原因不包括(   )
      A . 塘泥淤积,鱼的生存空间变得狭小,不利于鱼类生存 B . 塘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其呼吸作用导致塘水缺氧 C . 铲出的塘泥能够给桑树作为肥料,促进资源的再利用 D . 塘泥被铲出,塘水更清澈,有利于各种生物的光合作用
    9. (9) 在桑基鱼塘农业生产中,一般会先在农田中培育桑树苗,然后再移栽到池塘边。为提高移栽树苗的成活率,下列措施及其对应的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 . 适当修剪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B . 带土移栽——保护根部结构和吸收能力 C . 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降低光合作用 D . 盖遮阳网——降低蒸腾作用
    10. (10) 下列不能反映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优势的是(   )
      A . 该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相对稳定,外来入侵生物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B . 塘泥培桑环节,减少了桑树栽培中化肥的使用,确保产品安全无污染 C . 该系统含水、陆两个生态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为一个整体 D . 不仅具有蚕桑生产、渔业生产的功能,还具有休闲、观光等旅游功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