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3-14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是现藏于法国卢浮宫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上部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他的宝座很像古巴比伦的塔寺,表示上面所坐的是最高的神),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汉谟拉比头戴传统的王冠,神情肃穆,举手宣誓。这体现了古代巴比伦(   )

    A . 君权神授思想 B . 政教合一理念 C . 具有了成熟的成文法 D . 法律至上的治国原则
  • 2. 与古希腊的城市国家相同,罗马军制的基本原则是由市民自备装具服义务兵役。其实,兵役与其说是一种义务,倒不如说是一种代表荣誉的高贵权利。由此可见,罗马军队(   )
    A . 属于雇佣兵性质 B . 缺乏强大战斗力 C . 基本是贵族参加 D . 主要由公民组成
  • 3. 一个封建主常常既有自己的封君,又有自己的封臣,但封君只与自己的直接封臣有联系,对封臣的封臣则不能干涉。这表明,该制度(   )
    A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 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 C . 导致西欧教权衰落 D . 有利于强化王权意识
  • 4. 日本古代有着长期军人干政的历史,军事强人以成为征夷大将军为志向,期望开设幕府,并且掌握政权。他们在形式上取得了天皇授权,实则以军事统治进行封建采邑,凌驾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机构。这说明日本的幕府统治属于(   )
    A . 天皇权力至上 B . 资产阶级专政 C . 封建军事专政 D . 封建割据性质
  • 5. 有学者指出,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埃及等文明那样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时期的玛雅地区被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这表明玛雅文明的特点是(   )
    A . 多元一体性 B . 地域发展平衡性 C . 发展曲折性 D . 连续未有中断性
  • 6. 有学者指出:当时地中海的威尼斯人和埃及以东的穆斯林把持了商路的正常贸易,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无法染指......而要掌握直接获取财富的主动权,不得不另辟蹊径。这反映出( )
    A . 地中海贸易的畅通无阻 B . 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动因 C . 当时经贸秩序需要重建 D .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 7. 下表为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

    2.4%

    18.3%

    1750年

    19.2%

    1.6%

    13.1%

    据表格推知(   )

    A . 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 . 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 . 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 . 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 8. 新航路开辟使“文明舞台限于亚欧大陆的格局归于终结,东西方开始进入了一个互相认识的全新时期”。材料中的“全新时期”的含义是( )
    A . 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掠夺 B . 东方开始落后于西方 C .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 东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加剧
  • 9. 文艺复兴时,人们在服装上打破中世纪那种把人的形体层层掩盖的特点,而在设计上,男服强调上体的宽大魁梧和下体的瘦劲,构成了V形造型;女服强调细腰丰臀,上身多呈V形,下身为A形,构成了X形造型。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   )
    A . 强调科学精神,反对宗教信仰 B . 反对宗教神学,倡导天赋人权 C . 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 D . 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 10. (2020高三上·东至月考)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思潮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它以推翻罗马教廷统治、争取民族教会的独立为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德国(   )
    A . 宗教改革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B . 民族主义思潮推动了宗教改革 C . 反抗压迫是宗教改革的本质 D . 宗教改革者支持强化世俗政权
  • 11. 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实现了天上力学和地上力学的综合,形成了统一的力学体系,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大综合。对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表述正确的是(   )
    A .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 B . 建立起了一种全新的宇宙观 C . 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D . 为近代物理学发展奠定基础
  • 12. 卢梭指出,“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他最赞赏的“结合的形式”是(   )
    A . 财产公有 B . 君主立宪 C . 天赋人权 D . 社会契约
  • 13. 有学者认为,1688年的“光荣革命”是“在稀奇古怪的年代里发生的一件稀奇古怪的事件”。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 . 革命的不流血现象 B . 英国中上层在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妥协 C . 威廉率军入侵英国 D . 英国由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
  • 14. (2021·安徽模拟) 下图是1754年美国创作的的一个旗帜∶图中文字为,加入我们,或者灭亡(Join,or die)旗帜,画面中蛇的身体被分为八段,意指八个殖民地,也在向人们宣扬一个联合体的概念。这说明(    )

    A . 民众对殖民政策的强烈不满 B . 动员民众确立共同体观念 C . 美国独立意识成为普遍共识 D . 邦联体制成为南北州共识
  • 15.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掌握最高行政权,有权任命政府总理和部长等内阁成员,有权要求议会重新审议已通过的法律,并可统率军队。材料表明当时法国(   )
    A . 总统权力已不再受议会制约 B . 总统权力在法律上得到强化 C . 行政权已经能够掌控立法权 D . 权力的分权与制衡遭到破坏
  • 16. 在世界近代政治的确立过程中,《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英、美、法、德四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
    A . 共和体制的确立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B . 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是历史的必然 C . 《权利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 . 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 17.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为“鼓励人民之工业”采取的政策是(   )
    A . 富国强兵 B . 殖产兴业 C . 文明开化 D . 废除封建等级
  • 18. 观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英国社会新现象(如下图所示)。该现象表明,英国(   )

    A . 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B . 生产管理由分散趋向集中 C . 政府为工厂提供了技术支持 D . 生产力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 19. 19世纪的英国抓住了历史机遇,整个国家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其被称为“世界工厂”。英国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
    A . 蒸汽机的改良和推广 B .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 C .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D . 飞梭的出现和应用
  • 20.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两次工业革命(   )
    A . 都在重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重大突破 B . 英美两国都发挥了领头羊的历史作用 C . 都促进了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D . 都源于科学技术对生产领域直接推动
  • 21. 根据资料显示,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30%;至1851年,英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同时这一年,英国已有大小城镇580座。这说明(   )
    A . 农业发展促使人口数量的增加 B . 人口增加促使农村经济商品化 C . 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D . 圈地运动导致贫富分化的拉大
  • 22. 在分配模式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了“按比例分配”,即按劳动、资本、才能分配的原则。材料反映出傅立叶(   )
    A . 分配方案的设想具有空想性 B . 并未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 C . 对社会的发展没有做出贡献 D . 未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23. 《共产党宣言》指出,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消灭的是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由此推知,《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背景是(   )
    A . 资本主义弊端的显露 B . 空想社会主义的推动 C . 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 . 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
  • 24.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及众多的统计图表。这说明社会科学研究(   )
    A . 完全依赖自然科学的发展 B . 解释了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 C . 需要自然科学的有效支撑 D . 一定意义上被数学成果主宰
  • 25. 这一运动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个光辉节点,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
    A . 英国民主派与君主派之争 B . 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之争 C . 德国皇帝与宰相权力之争 D . 法国的巴黎公社人民起义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材料二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并概括西欧市民拥有哪些“自由”。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王室梦想建立一个太平洋殖民帝国。……经过多次探险,1573年,西班牙终于开辟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即新西班牙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的海上贸易通道。此航线的开通使西班牙维系了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把欧、美、亚、非四大洲连接起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道大通”。

    ——摘编自商薇《试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材料二  西班牙在已经变化的情况下,长期维持原始积累时期的殖民战争政策,不能充分利用殖民剥削所得来的财富发展资本主义,跟上时代步伐。西班牙衰亡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单单依靠外部的条件是不够的,必须立足于国内实业。

    ——摘编自高寿平《从殖民政策看西班牙殖民帝国衰亡的原因》

    材料三  近代世界体系发源于15世纪,成熟于19世纪中叶……西班牙帝国开启了世界体系构建的序幕,大英帝国以工业革命和资本的野蛮征战让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江寒秋《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世界中心如何位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开辟者及政治、经济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班牙帝国兴衰的认识。
  • 28. (2021高二上·齐齐哈尔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最伟大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以理性的利剑刺向封建制度的心脏-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启蒙运动者不仅攻击的目标十分明确,而且宣扬的中心也非常清楚,唯物主义成为启蒙思想的精髓,自然神论或无神论成为他们的最高信仰,科学及其运用成为行动的指南,自由、民主、博爱是他们政治的憧憬。卢梭代表小资产阶级思想,提倡“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和民主共和制。伏尔泰提倡理性和“理性王国”,主张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或开明君主制。恩格斯指出,启蒙运动“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了国人们的头脑”。它为法国大革命这次“壮丽的日出”拨开了迷雾,提供了理论武器,清理了场地,设计了蓝图。启蒙运动是思想文化上的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

    ——摘编自陈紫华《启蒙运动-思想文化上的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

    材料二: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事件

    1830年

    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1848年

    法国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61年

    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1年

    德意志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成为“思想文化上的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发生的思想基础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资本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大工业国工人的不断“过剩”,大大促进了国外移民的流动和把国外变成殖民地、变成宗主国的原料产地的想法。因此,一种和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马克思指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摘编自曾庆伟《两种“中心一边缘”理论:世界市场与经济世界》

    材料二  无产阶级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展开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最初,他们的斗争常常是破坏机器、捣毁工厂。后来他们逐渐认识到,失业和贫困的根源不在于机器的使用,而在于资本家的剥削和压榨。于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水平逐渐提高到新的层面——通过罢工、起义等斗争方式迫使资本家提高工人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宪章运动就是这些斗争中很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宪章运动在当时没有取得成功。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1848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诞生并传播开来。

    ——摘编自《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48年诞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并分析这一理论产生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