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教...

更新时间:2022-03-30 浏览次数:7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 1. 下面是中国古代史时上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明朝
  • 2. 下图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请观察该图,判断其南北两端分别是(    )

    A . 余杭涿郡 B . 余杭长安 C . 洛阳涿郡 D . 洛阳长安
  • 3. “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赞扬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政绩。后人称赞她的统治是(    )
    A . 贞观之治 B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
  • 4.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产,客商如云。”材料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    )
    A . 政治清明 B . 农业发展 C . 经济繁荣 D . 民族团结
  • 5. 唐朝户数在639年(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据此判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
    A . 连续增长 B . 连续下降 C . 突然下降 D . 突然上升
  • 6.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唐太宗特别重视(    )
    A . 对外交往 B . 民族关系 C . 虚心纳谏 D . 广纳贤才
  • 7.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据此判断对联描述的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苏轼
  • 8. 下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

    A .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 . 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C . 实现民族间大融合 D . 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 9. 杜甫的《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西东。”反映的是(    )
    A . 安史之乱 B . 七国之乱 C . 八王之乱 D . 靖康之变
  • 10. 唐朝灭亡后,并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王朝,而是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这实质上是(    )
    A .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 .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D . 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 11.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宋太祖
  • 12. 宋朝有一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人们不以从军为荣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文武分途 B . 重文轻武 C . 重武轻文 D . 中央集权
  • 13. 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散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控制兵权 B . 削弱相权 C . 削弱地方官权力 D . 巩固宰相权力
  • 14. 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 君权加强 B . 政权分立 C . 国家统一 D . 政权并立
  • 15. 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西夏文字的创制者是(    )
    A . 完颜阿骨打 B . 耶律阿保机 C . 元昊 D . 成吉思汗
  • 16. 南宋诗人林升写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 . 宋辽对抗 B . 南宋与金对峙 C . 宋夏和议 D . 北宋与金对峙
  • 17. 岳飞墓前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表达了人们对岳飞的尊敬之情。他之所以受到人民尊敬,是因为(    )
    A . 他遭奸臣谋害 B . 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C . 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D . 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 18. 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导致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 .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C . 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D . 南方的气候湿润
  • 19.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追求品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造就了许多手工业精品。下列文物属于宋代手工业精品的是(    )
    A .     司母戊鼎 B .     (秦)铜冰鉴 C .     骑驼乐舞三彩俑 D .     定窑孩儿枕
  • 20. 《梦粱录》记载南宋首都临安(杭州)“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这一记载描述的是临安( )
    A . 商品交易量大 B . 海外贸易频繁 C . 商业店铺林立 D . 货币交易量大
  • 21. 下图人物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他有关的是(    )

    A . 统一蒙古各部 B . 灭亡南宋 C . 定都大都 D . 定国号为元
  • 22. 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哪一方略(    )
    A . 统一全国 B . 军政合一 C . 治国安民 D . 重农抑商
  • 23. “元朝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
    A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 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 .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 . 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势
  • 24. 2018年我国进行了监察制度改革,对包括政府部门在内行使权力的公职人员加强监督。元朝也重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具体履行这一职责的是(    )
    A .  丞相 B . 中书省 C . 御史台 D . 行省
  • 25. 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朝专门设置哪一机构加强对它的管辖(    )
    A . 澎湖巡检司 B . 伊犁将军 C . 驻藏大臣 D . 宣政院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唐朝的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唐朝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两方面原因)
    2. (2) 材料二体现了日本对唐朝文化是什么态度?为此他们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学习唐朝文化?
    3. (3) 结合上述材料,用一个词来概括唐朝时期的主要特征。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她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随行的还有很多手工工匠,他们在逻些修建了小昭寺,并参与修建大昭寺。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蓄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宋朝时看见少数民族的服饰和语言觉得奇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到了元代100多年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明)方孝孺《后正统论》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汉藏友好交流的哪一史实?这一史实有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与朝延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述这一事件的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 28.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该皇帝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降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其选官虽滥,但只要发现不称职的,就立刻废黜甚至诛杀。其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对国家的巩固和强盛起了一定的作用。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做官),待遇远较唐朝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朝为多。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 (1) 为了改变材料一反映的现象,隋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你认为这一措施的实施对唐朝的繁荣有何积极影响?
    2. (2) 材料二的“殿试”最早是由哪位帝王开创的??开创这一形式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对考试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