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语文...

更新时间:2022-03-06 浏览次数:7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 (1) 遥怜故问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 (2) ,铁马冰河入梦米。(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3)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 。”来表现对朋友深深的同情和关切。
    4. (4) 《<论语>十二章》中川以激励志上仁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坚定志向,坚守气节的句子是:
  •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我们在面临选择时,        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人生的画卷才会更加美丽的展开,人生的舞剧才会更加精彩。②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的大树③一块铀块,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也可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

    1. (1) 给第①句填上恰当的关联问语。
    2. (2) “铀块”中“铀”的读音为“
    3. (3) “人生的画卷才会更加美丽的展开"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4. (4) 第②句中“ ”处应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恰当?( )
      A . B . C . …… D .
  • 3.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绿茵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味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比喻) B . 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排比) C . 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 珍错。珍惜,再珍惜! (反复) D . 秋天的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拟人)
  •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项是( )
    A . 勘探队队员经常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工作, B . 《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情节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C . 他为文化传承鞠躬尽瘁 , 几乎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D . 班长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可歌可泣
二、阅读(45分)
  • 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1) 解释句中加点词。

      子书()

      淡泊无以明志()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 (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 文章开篇即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未要求其子,并以此告诚。 B . 从写作手法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C . 从语言特点来看,本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文言文的韵律美。 D .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 (4) 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几个条件?
  • 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两虎相斗

    今两虎诤人而斗,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诤:通“争”,争夺。②管庄子:人名。③管与:人名。④皮虫:凶残的野兽。⑤甘饵:动物的美食。

    1. (1) 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两虎/诤人/而斗 B . 今/两虎/诤人/而斗 C . 今/两虎诤人/而斗 D . 今两虎/诤人而斗
    2. (2) “两虎相斗”或“两虎相争”已沿用为成语,选出下面词义与之相近的一项是( )
      A . 狐假虎成 B . 相辅相成 C . 同舟共济 D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3. (3)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可以从人和动物两个解度来回答)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飞翔的鸟窝

    曹文轩

    ①一条大河。大河边有一片树林。树林里,有许多鸟窝。其中有一个很漂亮的鸟窝它是由花瓣、羽毛、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枝精心编织成的。

    ②它的主人是两只不知名的鸟。它们是母女俩。这是两只羽毛丰滿,色泽鲜亮的鸟,神态高贵。

    ③这一天,女儿独自飞了出去。可是,它却再没有飞回来。母亲站在窝边,望着天空,焦急不安地等着。

    ④月亮很亮,天空只有一朵朵的云在无声地飘动着。

    ⑤第二天一早,乌对乌窝说:“不行,得找它去!”说完,飞离了窝,向天空飞去母亲也没有再飞回来。鸟窝开始等待鸟们归来。一天一天过去了,却始终也没有它们母女俩的消息。等待变成了日日夜夜的思念。它冲着天空,好像在问:它们究竟在哪儿呢?

    ⑥这天早晨,一只绿头鸭正在水中撩水清洗自己的羽毛,看见水中飘过了窝的影子一它侧着脑袋去看天空,随即大叫起来:“瞧啊!有一个鸟窝飞起来了!”绿头鸭们从水面起飞了,它们伸长了脖子:“瞧啊!有一个窝飞起来了!”它们的叫声传遍了整个树林、所有的都看到了正在天空中飞翔的窝。

    ⑦空中飞的真的不是鸟,而是一只鸟窝!所有的都感到很新鲜,全都飞上了天空各种各样的鸟,五颜六色的 , 飞行在窝周围:但飞着飞着,它们便对窝失去了兴趣,一只一只地落到树上、水上或地上。现在,天空中又只剩下了鸟窝。它遇到了一只乌鸦。“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乌鸦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乌鸦告诉它:“听说,它们母女俩被一伙老鹰灭杀了。”它一惊,差一点掉了下去。但它很快又飞得高高的了。它对乌鸦说:“不,它们还活着!"

    ⑧乌窝继续向前飞去。它遇到了一只白色的天鹅。“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天鹅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天鹅告诉它:“听说,那天有暴风雨,它们母女俩的羽毛被雨打湿了,掉在了大河里,被滚滚的大水冲走了。”乌窝浑身颤抖了一下那一刻,它觉得自己快要散架了。但它对天鹅说:“不,它们还活着!”

    ⑨乌窝继续向前飞去。它遇到了一只蓝色的风筝。“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风筝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风筝不想说,只是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你还是回去吧!”风筝说着,飞走了。鸟窝追了过去:“为什么?”风筝告诉它“听说,它们母女俩被人用猎枪打死了!”鸟窝听了,只是小声说:“不,不,这不可能它转而大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又小声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人类不可能伤害这么漂亮而高贵的鸟!不可能……“

    ⑩鸟窝离开了风筝,继续朝前飞行着。天下雨了。鸟们都飞至茂密的树枝下躲雨去了。不知已经飞了多少天的鸟窝,却还在天空。它在雨丝中穿行着雨停了但鸟然还在不住地滴着晶莹的水珠。

    ⑪两只野鸽飞过。一只对另一只说:“那个鸟窝好像在哭呢!”

    ⑫它飞着,顶着火热的阳光飞着,披星戴月地飞着……这天傍晚,突然刮起飓风,鸟窝一下子失去了平衡。它拼命想稳住自己,但还是控制不住地在飓风中旋转着。即使在那一刻,它还在想着它们母女俩:你们到底在哪儿啊?更加剧烈的风,一下子将它吹散了。落了一地的羽毛、花瓣、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枝。

    ⑬第二天早晨,飞来了两只美丽的鸟。它们将地上的花瓣、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枝,用嘴巴一一捡起来——它们在一棵高高的大树的树顶,又编织了一个十分好看的鸟窝。

    (选自《曹文轩美文朗读丛书·远山,有座雕像》)

    1. (1) 文章以“飞翔的鸟窝”为题,有何作用?
    2. (2) 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品析下而语句。

      ①母亲站在窝边,着天空,焦急不安地等着。

      ②它飞着,着火热的阳光飞着,披星戴月地飞着……

    3. (3) 最后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你从鸟窝身上: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力量?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7期,有删改)

    1. (1) 将表格填写完整。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A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

      B

    2. (2) 结合语境,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

      了了……

    3. (3) 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
  • 9. 名著阅读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 (1) 《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
    2. (2) 下面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 . 《风筝》 B . 《无常》 C . 《父亲的病》 D . 《藤野先生》
    3. (3) 根据下列语句出相应的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

      [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门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

三、综合性学习和写作(60分)
  • 10. 请参加七年级某班组织的“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请你根据本次活动创作一副对联。

      上联:

      下联:

    2. (2) 读书要讲究方法,才能做到读有所得, 事半功倍 。下面是清代大儒曾国藩教子读书的一则材料,请从中提取读书方法。

      曾国藩主张看书的时候要做礼记,也就是看书的时候得学会动手,边看边写,要“略做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读书时的所感所想,不论是心得体会,还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随手记下来,这样才能有助读而后学。

      读书方法:

    3. (3) 班里要举行“好书伴我成长”主题活动,请按示例,拟写两条活动方案,填写在横线处。

              .          

               .         

      ③举行次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读书情况

      ④请作家做一场“走进名著”报告会

  • 11. 以下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记叙文文。选取升入初中之后,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或事。以《初中初印记》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

    作文(2)在你快乐的每一天中,你可曾想到:自己成长过程中,有老师的教育和培养,有亲人的关怀和爱护,有朋友的鼓励与赞许……你一定想对他们道一声“谢谢”。

    请将《  ▲  , 谢谢你》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华的情感。

    ⑵不少于500字。

    ⑶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用x x化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