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

更新时间:2022-03-10 浏览次数:61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 1. 名句名篇默写
    1. (1)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2. (2) 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其五)》)
    3. (3) 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 (4)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 (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用典故表达怀念故友并暗示自己因世事变迁而生怅惘之情的诗句是:
    6. (6) 《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
    7. (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期“国潮”成为热词,国内运动品牌鸿星尔克因捐赠5000万元物资弛援河南,被誉为“国货之光”。一时间“国潮”新品让消费者首以盼。十年间国货实现了华丽tuì变,国风文化四处开花。“国潮”彰显中国文化底色,让世界看到中国力量、líng听中国潮流之声!这是令人引以为豪的时刻。

    “国潮”代表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这就是在我们的文化意识中,必须要有一种坚持,就是对本土理念的文化支持。一个普通国民具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会提高其对历史文化的觉悟,更加深沉地热爱和守护我们 的历史和文化。一个民族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丙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首以盼    tuì()变     líng()听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正确的写法是“ ”。
    3.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 (4) 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就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的根

      ②而这一切决定了这个民族拥有深厚的思想、自我超越的精神

      ③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国力和它的未来。

      ④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价值

      A . ③②①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④①②③ D . ①④②③
  • 3.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甲)

    只听见松树后面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A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B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的,动掸不得,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乙)

    A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1. (1) 以上文段选自《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其中A是;B是。(填人名)
    2. (2) 甲、乙选段体现了A人物由的性格变化。
  • 4. 育华中学开展“保护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中,余天同学负责在黑板报中抄写《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但由于粗心,他抄错了几个地方。请你按提示帮助修改。

    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节选)

    (甲)我们要求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团体和协会一起行动:

    ⒈各国应大力支持世界遗产青年教育,制定本国的行动纲领,提出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作为本国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的行动指南。

    ⒉(乙)鼓励更多的学校将世界遗产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普及遗产知识,设置相关课程。

    ⒊继续举办国际、国家及地区论坛,(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媒体进行遗产教育。

    1. (1)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应将“”改为“”。

      ②(乙)处画线句语序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丙)处画线句有语病,应将“”删去。

    2. (2) 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①下面是孙航同学搜集的几副有关物质文化遗产的对联,请你写出相应的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

      (甲)上联:草堂留后世          下联:诗圣著千秋       

      (乙)上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下联: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丙)上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下联: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②活动中,刘明同学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了一则宣传标语,请你帮忙补全。

      ,共筑精神家国防火墙

    3. (3) 九(3)班拟在下周五下午两点在校礼堂召开文化遗产推荐答辩会,打算邀请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刘教授担任首席评委。假如你是班长,大家推选你去邀请刘教授,你见到刘教授将如何说?
二、阅读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穿校服的父亲

    邓迎雪

        ①听说,校门口有个卖凉皮的老头,穿着我校的老校服,让人感觉特别滑稽,特别逗,同学们称他为“凉皮校服哥”。

        ②作为全年级的尖子生,我的自尊心格外强,从不在同学面前显露我贫寒的家境,母亲早逝,父亲为了让我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咬咬牙掏了高价择校费,我这才进到这所重点中学读书。父亲又心疼我学校离家太远,就让我住校,一周只回一次家。

        ③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几个同学请我一起到校外吃饭。我拗不过他们的热情,随着去了。校门口,吃饭的同学很多,肉夹馍、凉皮、包子、稀饭一应俱全,每个摊点前都围满了人。这时,不知谁提议去吃凉皮,在一路打打闹闹的笑声里,我们走向“凉皮校服哥”。

        ④我随着人流往前走,远远看去,那个摊点前围了不少人,透过些微的空隙,发现那个忙碌的身影如此熟悉。我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停下脚步,那满头白发、低头忙碌的可不正是自己的父亲?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此刻,他正不停地忙着,偶尔抬起头笑着跟同学说些什么。

        ⑤“师哥,今天生意不错啊。”我听见一个大嗓门男生在跟父亲开玩笑,而父亲居然还好脾气地笑!

        ⑥到了寝室,我的心仍扑扑腾腾地跳,对父亲的埋怨排山倒海般撞击着我的胸口。

        ⑦周末回家,父亲看见我回来很高兴,而我却冲他发火:“谁让你去学校门口的?你不怕人家笑话我啊?”他没有计较我的无理,说:“那儿生意好,我故意躲得远一些,离学校还远着呢。再说你住校,一直在食堂吃饭,遇不见。”“你怎么知道我遇不见?你还穿校服,那适合你穿吗?你知道人家叫你什么?”我竟然委屈得流出了眼泪。父亲的表情很复杂,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叹口气,递给我一条毛巾,就到厨房做饭去了。

        ⑧也许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就不在校门口摆摊了。我隐隐约约听同学说,那个卖凉皮的不在那儿了,找了好几回都没有。我听了,略略放了心,心想父亲在别处做生意也是一样的。再回到家时,我和父亲都没有提过这件事。

        ⑨转眼到了六月,市里组织了一场中学生物理竞赛,全校共有十几名学生参加。那天上午,我和老师、同学一起乘车赶往赛场,因为前方堵车,车子在一个十字路口减速前行,我就在那儿猝不及防地看见了父亲。

        ⑩那天,天气预报说是近五十年来最高温,四十一摄氏度。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父亲就在一棵大树下,摆了几张小方桌卖凉皮。天太热,行人逃也似的匆匆而过,没人向摊点张望一眼。父亲没有泄气,不时扯起围裙擦一下满头的大汗,大着嗓门吆喝,声音听起来有些嘶哑,就像要被太阳烤化的柏油路,让人揪心。

        ⑪车子很快就走过去了,把父亲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汽车空调“咝咝”地吹着冷气,竟然吹出了我的泪,我愧疚极了。是不是自从被我从校门口撵走后,父亲就一直在这儿摆摊?在这个长长的炎热的夏季,再苦再累再难,他从不在我面前提一个字。我把成长的疼痛留给父亲,可父亲给我的依旧是浓浓的爱。

        ⑫那天考试后,我回到家,见到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爸,天太热,别出去摆摊了,等凉快了还去老地方吧,同学们老念叨你。”父亲有些吃惊的望着我。我只觉着嗓子发紧,头一低进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

    (选文有删改)

    1. (1) 本文以“我”对父亲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请从⑤-⑫段中找出表现“我”对父亲感情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埋怨→ →愧疚

    2. (2) 请对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进行赏析。

      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

    3. (3) 联系全文,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位怎样的中学生?
    4. (4) 赏析语句。

      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

    5. (5) 文章以“穿校服的父亲”为题,有何妙处?
  • 6.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近日,在某市中招体育中长跑测试中,考生张超的回身奔跑被很多人评价为“最赞转身”:当注意到同场参考的徐涛不慎摔倒,一时无法站起,已冲出几米远的他立即转身,将摔倒在地的同学扶起,继续一同奔跑。事后,徐涛回忆说:“多亏张超及时回来扶起我,否则就悬了。”张超说,当时并未多想,就想着赶紧扶起同学,“毕竟中长跑只有一次测试机会,对我们都很重要”。幸而,两位同学的最终成绩都很理想。对于学生,体育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可能影响自己分数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这是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在体育竞赛中闪光。张超的“转身”获赞,正是因为他让更多人看到,体育运动健全人格、拓展格局的教育内涵。剥离应试思维,褪去功利色彩,体育的育人价值才会在校园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二】

    竞技赛场,竞争激烈,但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可供追求的不只是胜负。就像身边一名酷爱乒乓球的朋友所说:“我打球,不求胜、不怕输,一天打出一两个赏心悦目的好球,就会感到特别的满足。”这种感触就表明:体育赛事包含着一种超越输赢的竞技之美。

    近日一场自行车赛给出了别样的角度:赛道穿梭于绿意盎然的茶园,骑手行进在雾气缭绕的山间……珍珠山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让骑手体验挑战自我的美好感受,也尽赏江西婺源的美丽风景,不少人说,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这次比赛,那就是“美”。

    在2021年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伴随着或振奋、或悠扬、或凄美的乐曲,参赛者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如果说花样滑冰选手变幻的舞姿展现的是优雅之美,那么, 举重健儿挺起的身姿则诠释了力量之美,体操健儿娴熟的动作则体现着技巧之美 , ________。

    竞技之美,难以言尽。赛场上必然有输赢,但即便没有胜利赋予的高光,人们也能从运动员的拼搏姿态中获得审美的体验。观赏赛事活动,本质上也是在欣赏美,参与体育锻炼,又何尝不是实现美的过程呢?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

    ①长期以来,很多人只是将体育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实际上,体育的育人功能才是最本质的功能,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说,“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要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

    ②体育的育人功能内涵丰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③首先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体育是一项艰苦而愉悦的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向运动场,向自己的惰性、体力、运动技能发起一次次挑战,体育没有捷径,唯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艰苦训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④其次是团结协作的精神。团体体育项目要求每个成员齐心协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潜能,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学生们的文化课学习考验的是个人学习能力,而体育运动则可弥补学科教育的不足,打破以自我为中心、孤军奋战的格局,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心态和主动合作意识。

    ⑤此外还有遵守规则的意识。体育运动有明确的竞技规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参与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因此,体育是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⑥总之,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体育中获得的这些品质和精神将使学生受用终身。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1) 选出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张超转身扶起徐涛并双双取得理想成绩,张超的表现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体育的育人价值。 B . 【材料二】中酷爱乒乓球的朋友的话,表明了他更在意对乒乓球技术之美的享受。 C . 【材料三】①段引用教育家蔡元培的话,意在引出观点,同时充当道理论据。 D . 赛场上必然有输赢,所以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都不必追求胜负。
    2. (2) 阅读【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①画波浪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②仿写画横线的语句,使之与前句构成排比。

    3. (3) 阅读【材料三】,简要写出选文②~⑥段的论证思路。
    4. (4) 综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体育有哪些育人功能,并就其中一点谈谈某项体育运动对你的积极影响。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网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 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之曰“放鹤亭”。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释:①扉:门。②适:恰好。③陂:水边。④放鹤亭:在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

    1.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之乐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

      明年

      之曰“放鹤亭”

    2. (2)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3.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升 高 而 望 得 异 境 焉 作 亭 于 其 上。

    4. (4) 乙文从“彭城之山”至“故名之曰‘放鹤亭’”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5. (5) (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的“山人之乐”有什么不同?
三、作文
  • 8.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

    (梁衡《壶口瀑布》)

    (材料二)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

    (材料三)

    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越无为就越有害。

    ——列夫·托尔斯泰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有哪些相关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