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

更新时间:2022-01-25 浏览次数:12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时光荏苒,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光彩已然暗淡了。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古迹窥其一角。下列古迹中,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   )
    A . B . C . D .
  • 2. (2020九上·射阳开学考) 2019年4月15日,法国      重要活动场所巴黎圣母院失火。值得欣慰的是巴黎圣母院祭坛、十字架和耶稣的荆棘王冠等珍贵文物幸免于难。文中空格处应为(   )
    A .   道教 B . 佛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 3. (2018九上·宜兴期中) 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 . 商品经济发达 B . 基本自给自足 C . 严格禁止竞争 D . 自耕农为主体
  • 4. (2018·海南) 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    )
    A . 成年男性公民 B . 妇女、外邦人 C . 城邦上层贵族 D . 五百人会议成员
  • 5. 下面年代尺中括号里应为(   )

    A . 征服意大利半岛 B . 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 . 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D . 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 6. (2020九上·河源月考)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A . 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B . 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 C . 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D . 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 7.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由此可见(  )
    A .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 . 农业和工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 . 农业工人失去了人身自由 D . 租地农场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 8. 布克哈克指出:“文化一旦摆脱中世纪空想的桎梏,也不能立刻在没有帮助的情形下找到理解这个物质的和精神的世界的途径。它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这个“向导”是:(   )
    A . 资产阶级的文化 B .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 . 无产阶级的文化 D . 封建文化
  • 9. 有人研究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中总结道:“上帝送给人们两件礼物,去探索思想和世界的未知领域”。这“两件礼物”指的是(   )
    A .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B .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C . 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 D . 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
  • 10. (2020九上·南昌月考) 下表的内容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

    史实

    结论

    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②巴黎公社成立

    第一个成功的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③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国际歌》的创作

    是为了纪念第一国际的成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1. (2016·达州)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召开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有着许多共同点.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 . 都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在部分地区的“新秩序” B . 都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长久地维持了世界和平 C . 都涉及了中国问题,体现了大国意志 D . 都损害了其他弱小民族的利益,表现出“弱国无外交”
  • 12. (2019·安徽) 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俄实施了(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农业集体化
  • 13. (2019·武冈模拟) 成都电视台准备开拍一部反映历史上“三角贸易”的电视剧,其中有一场景是欧洲殖民者从美洲返航。请你帮导演准备道具,他们的船只满载的物品应该是(   )
    A . 美洲土著居民 B . 黑人 C . 廉价的工业品 D . 黄金、白银和烟草
  • 14. 有史家指出“19世纪后半期,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反映了(   )
    A . 资本家追逐利润的贪婪性 B . 科学革命取得巨大成就 C .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D . 企业开始重视科学技术
  • 15. (2020九上·桐城月考) 19世纪,近代科学文化走向繁荣。下列关联不正确的是(    )
    A . 伏尔泰——《战争与和平》 B .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C . 达尔文——《物种起源》 D .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二、综合题
  •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 (1)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

      改正:

    2. (2) 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改正:

    3. (3) 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改正:

    4. (4) 二战中,《开罗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改正:

  •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 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材料二: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三:日本在19世纪中叶感受到西方侵略中国的巨大威胁,他自身仅仅受到西方的最初挑战,就主动做出强烈的反应,这就是明治维新的结构性变革,但日本并不想抛弃自己的传统,搞全盘西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日本领导人在现代化中)他们处心积虑要保存自己的民族遗产,加强国家以皇朝对人民的控制,因而小心翼翼地保护日本传统的大量成分,使之不致受到新文明的触染。人为地采用好战的现代化的强硬外壳来保护大量中世纪传统文化,在这其中不少东西具有原始性,孕育着火山爆发的深重危险。

    ——摘编自胡适《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运动文化冲突的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2. (2) 依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3. (3) 材料三“西方的最初挑战”具体是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政治上是如何做到在“结构性变革”的同时“不抛弃自己的传统”的?
    4.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评析胡适的观点。
  • 18. 20世纪初以来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已经殆尽,却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材料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国经历了一个从中立到参战的根本性的转变过程。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美国一贯主张的“欧洲均势”被打破,二是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和挑战。美国的参战,不仅改变了战争总体力量的对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 (1) A、B处的历史事件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指出图中C国在一战前后社会性质的变化,这一变化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材料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美国参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 (4) 当今世界格局仍存在诸多不安定的因素,当今世界依然不太平。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教训?
  • 19. 历史发展中的危机,是险境也是机遇。抓住机遇化解危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篇)

    材料一:

    图1 旧制度的危机:

    受压迫的法国农民

    图2 攻占巴士底狱

    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三样革命性进展一电、汽车和飞机一改变 了世界。

    ——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改革篇)

    材料二: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史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1929 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恐慌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而……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合作篇)

    材料四: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德、意、日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部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海报上的文字写着“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

    材料五:人类只有一个家园,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应对人 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1) 为抨击“旧制度”,法国掀起了什么思想运动?图2事件标志着哪一革命的开始?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2. (2) 由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面临的相同困境。19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改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 (3) 由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是指什么?这种“更积极的回应”有何特点?
    4. (4) 由材料指出盟国最终获胜的关键是什么?二战中盟国的哪一军事行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 (5) 综合以上探究,概括各国摆脱危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请就国家在应对突发危机时应担负的责任,谈谈你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