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

更新时间:2022-02-17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 1.  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②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④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 某校的历史学习小组正在筹备一场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展览,以下搜集的图片可以在展览中使用的是(   )                
     

     

     

     

     

     ①英国发明并使用的坦克 

     

     ②遭德军空袭后的伦敦 

     

     

     

     

     

     ③斐迪南夫妇离开萨拉热窝市政厅 

     

     ④日军偷袭珍珠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3.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先生”的称呼取代了“老爷”“大人”等称谓,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 
    A . 婚姻自主意识 B . 崇洋媚外倾向 C . 民族传统风情 D . 自由平等风尚
  • 4.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表明他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有益探索的是(   ) 
    A . 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 实行农业集体化
  • 5. “他有宗教家的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材料中的“他”(   ) 
    A . 领导印度华夫脱运动 B . 参加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 C . 主持印度现代化建设 D . 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6.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 
    A . 自强求富 B . 维新变法 C . 民主科学 D . 实业救国
  • 7.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下列历史口号中最有可能是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C .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8. 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中国”。读图判断,该时期是(   ) 

     

    A . 辛亥革命时期 B . 北伐战争时期 C . 红军长征时期 D . 抗日战争时期
  • 9. 小华同学围绕“走向新的世界大战”,对下列重大事件进行整理,其中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②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③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①④③
  • 10.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 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 . 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C . 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 .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 11. 某记者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指的是(   ) 
    A . 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 B . 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中国完全统一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 . 国共两党开始由内战到合作抗日
  • 12. 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是发表于 1939年4月 的一幅由英国人创作的漫画《德国永远不会被包围》。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   )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全面爆发 B . 坚信英国一定能够战胜希特勒 C . 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 D . 德国必将取得世界大战的胜利
二、非选择题 
  • 13. 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但它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对德国来说,条约极其苛刻,由此激发的复仇主义情绪,随着国力的恢复而不断增长…… 

     ——摘编自《美国通史》 

    1. (1) 根据图1、图2分析英国与德国产生矛盾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德国应对矛盾的方式及其后果。 
    2. (2) 材料二中战胜国和德国签订的条约及其构成的“国际新秩序”分别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它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的原因。 
  • 14.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8月初,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摘编自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 

     材料二: 有人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产生和发展归纳为三大阶段,分别为 

                   
        

     阶段特征 

     

     相关史事 

     

     第一阶段 

     

     寻路——武装反抗攻城市 

     

     ① 

     

     第二阶段 

     

     开路——创建革命根据地 

     

     ② 

     

     第三阶段 

     

     守路——建立红色新政权 

     

     ③ 

     材料三: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鉴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红船精神”起源于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 (2) 结合所学写出表中相关史事各一例。说说井冈山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 (3) 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 15.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御侮的不朽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占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 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  

    1. (1) 该通电的直接背景是什么?概括该通电的核心主张。分析该主张实施后产生的影响。 
    2. (2) 指出材料中“第一快事”及其指挥者?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