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达标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2-01-27 浏览次数:14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王国维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以宗法制形成政治实体始于西周 B . 宗法制成为封邦建国的内在基础 C . 同姓不婚加强了姬姓封国间联系 D . 宗法制扩大了周王朝的文化影响
  • 2. (2021高二上·白山期中) 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了(   )
    A .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 科举制度逐步完善并走向成熟 C . 宰相职责发生重大变化 D . 进一步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 3. (2021·汕头模拟) 元朝中期开科举时,当时的宰相向皇帝上奏:“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酶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元朝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书代表 B . 程朱理学有助巩固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C . 以词赋取人唐朝已经实践 D . 蒙古统治者不完全理解汉族文学创作
  • 4. 下表为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变化表。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

    区域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西汉

    唐朝

    明朝

    清朝

    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0.4

    30.4

    120.0

    江淮地区

    15.2

    23.4

    75.7

    262.9

    A . 表明了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 B . 拉大了两地生产力水平差距 C . 反映了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 D . 催生了传统耕作方式的革新
  • 5. 内阁成立后,皇帝把原来宰相拥有的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设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这反映了明朝(      )
    A . 中央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B . 通过分权举措强化君权 C . 宰相制度实际长期存在 D . 内阁成为法定决策机构
  • 6. 明朝中后期,苏州府下辖的钱门塘市,是一处重要的棉布集散地,有许多徽商在此租房而居,收买棉布,也就有了“钱鸣塘市”之称;同为苏州府管辖的平江镇,其经济支柱是米业,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这表明当时( )
    A . 徽商是最具影响力的商人群体 B . 外来农作物改变民众生活习惯 C . 商业发展推动乡村城镇化进程 D . 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提高
  • 7. 在《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中,英使璞鼎査向清政府表示,如果中国允准其他各国来五口通商,英国“断不阻止”。维多利亚女王在将《南京条约》送达国会的咨文内更明确地说:“我们的宗旨是,同样的权利,要给予一切工业的国家享受。”上述主张旨在( )
    A . 促成列强共治中国局面 B . 实践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C . 实现殖民利益的最大化 D . 敦促清廷扩大开放范围
  • 8. (2021高三上·湖北月考) 1860 年 8 月 17 日,一位在上海的英国读者致函《北华捷报》,他指责英法军队,并引用了《资政 新篇》中的原话:“外国将得到完全平等的待遇,绝不再用任何侮辱的名字来称呼外国人。外国人可以到每一个地方去传扬福音”。这位英国读者据此质问:“这些人有什么使我们害怕的呢?”这则报 道用来说明当时(   )
    A . 西方列强还没有获得在华传教权 B . 太平天国与列强的关系尚未破裂 C . 清廷被迫放弃了传统的朝贡体制 D . 清廷决定联合列强镇压太平天国
  • 9. “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材料表明( )
    A . 东南互保在当时促进了南方各省的繁荣 B . 清政府采取了正确措施应对当时的困局 C .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直接促成了东南互保 D . 清政府统治下一些实力人物割据化倾向
  • 10.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发展工业的政策。在中央苏区创办国营工业和合作社工业的基础上,于1932年颁布《关于工商业投资暂行条例的决议》,规定“允许私人资本……自由投资经营工商业”。这些举措( )
    A .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胜利 B . 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要求 C . 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D . 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 11. (2021高二上·顺德期中) 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所作歌曲《选村长》歌词中说:“今天要选一个好村长,能吃苦能耐劳,又积极又坚强,抗日工作积极干,不分男和女,只要热心肠,不选那些滑头鬼,不选那些白脸黑心狼。”这反映了晋察冀根据地(   )
    A . 重视丰富民众文娱生活 B . 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 C . 关注民众民主意识提升 D . 统一战线工作有所收缩
  • 12. 有学者考证,“解放军”这一称谓最早由刘少奇在1944年提出。从1944年下半年到1947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的称谓经历了“提出一中断一再提出”的过程。 这反映了( )
    A . 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 B . 中共努力维持统一战线 C . 党对军队领导权的加强 D .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 13. 下表是1949年和1954年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情况,这反映出中国( )

    一届全国政协(1949年)

    一届全国人大(1954)

    主席

    副主席

    主席

    副主席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党外人士

    毛泽东

    朱德

    朱德、刘少奇、高岗

    宋庆龄、李济深、张澜

    总理

    副总理

    总理

    副总理

    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

    党外人士

    周恩来

    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

    董必武、陈云、邓小平(1952)

    郭诔若、黄炎培

    A . 人民民主专政的正式建立 B . 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 C .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形成 D .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14.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三线(西南、西北)建设由此开始。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
    A . 完善了我国国民经济结构 B . 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根本提高 C . 改变了西部地区落后面貌 D . 改善了国防实力和经济布局
  • 15. 过去钢材生产的计划性是最高的,1979年调整之后,钢材分不出去,迫于形势,许多企业领导亲自带队四处推销。1979年全国自销钢材81.8万吨,1980年上半年达到84.9万吨。江苏省1979年冶金产品市场调节部分已占30%至35%,成都无缝钢管厂1980年自销合同部分已占到42%.由此可知,当时(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 . 国企改革在重工业领域率先进行 C . 企业扩权改革助推市场化启动 D . 产品销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依据“山河形便”将全国三百多个州分为十道,中央根据事务的需要,临时任命如观风俗使、巡察使、安抚使等对地方事务进行监察或督导。唐玄宗时期改为十五道,每道在所部大州设立固定治所,设立固定的采访使,下设判官、支使、典依等僚佐人员。为防御少数民族的骚扰,先后在北方边境线上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在所辖区域拥有绝对的军事权力。节度使所辖地区也称道,是监察区的道内的一个特殊部分。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安史之乱爆发后,肃宗在道内采军政合一的管理方式,道实际上拥有所属州的军政、行政大权,长官称节度使,成为州之上的一级实体单位,由十五道增加到四十多道。唐代的节度使虽然可以割地称雄,但不至于拥有推翻中央的实力,形成中央政府与藩镇共存的局面。

    ——摘编自张小稳《派出机构、王朝兴废与统县政区——历代中央政府派出机构的演进规律与历史影响》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全国划分为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简称大区)。六大行政区管辖的范围与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六大军区大体上是一致的,大区的领导人大都又是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也是各大党中央局的主要领导人。……1953年中共中央准备对党和国家领导机构进行大幅度调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决定:为了中央直接领导省市,减少组织层次,克服官僚主义;为了节约,并适当地加强省、市的领导,撤销大区一级机构,是完全必要的和适时的。到1954年底,六大区相继撤销,至此实现了中央对省、市、自治区的集中统一领导。

    ——摘编自吕春子《建国初期六大行政区政府的建立与撤销》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体制中“道”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六大行政区体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区撤销的原因。
    3. (3)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行政体制演变的认识。
  • 17. (2020高二下·嘉兴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士与商之间已不易清楚地划界线了。明清社会结构的最大变化便发生在这两大阶层的升降分合上面。徽州和山西两地的人甚至把商业放在科举之上,这话虽可能夸张,但至少使我们不能不承认传统的四民观已开始动摇了。这和科举名额已应付不了士人数量的不断增长有关,大量士人沉滞于商人阶层。……商人恰好置身于上层文化和通俗文化的接榫之处。……明清又是小说、戏剧大为流行的时代,甚至有以小说、戏文比之六经,而说“戏文、小说乃明王转移世界之大枢机。圣人复起不能舍此而为治”。可见商人阶层所嗜好的民间文学愈来愈发达,也愈受士人的重视。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声音之道,随时递嬗,潜移默化,入人最深……至明代魏良辅梁伯龙(辰鱼)辈出,考订元焉,自制新腔,所谓婉丽妩媚,一唱三叹,极声调之致,歌法至此而大备,昆曲之名,亦称于斯时,后人称之魏梁遗韵。

    ——俞振飞《昆曲盛衰与提倡之必要》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明朝众多文人献身戏曲事业。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魏良辅、梁辰鱼对昆曲发展的贡献,据此分析明代士人在昆曲艺术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18. 数据库的应用,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这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

    材料二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

    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

    44

    五四运动

    45

    辛亥革命

    47

    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

    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

    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

    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

    448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3. (3) 基于以上分析,谈谈数据库应用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新突破。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初期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战略一“优先战略”和“平衡战略”思想。优先战略是一种防御型的经济措施,它一般是快速提高国家当前所急需产业部门的实力,扭转国家在重要产业部门长期处于劣势的局面,其发展方向是具有针对性的;而平衡战略则是一种全面型的经济措施,这种战略必须是在国家安全得以充分保障和综合国力全面提升下才能实现。中国能否过早实施“平衡战略”,推动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过去史学界对此问题回答的口径几乎一样,认为∶过早地实施‘重工业优先战略’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从而导致农轻重经济比例的失调,对后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而笔者认为在建国初期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条件下,“优先战略”是必要的。

    ———摘编自黄翰鑫《建国初期工业化发展战略问题的宏观探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建国初期“工业化建设战略”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