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冬季联赛试...

更新时间:2022-05-31 浏览次数:52 类型:竞赛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古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下列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

    ①生产力水平低下
    ②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人们有自己私有的劳动工具和少量土地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这是人类历史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

    ①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②大批无生产资料、能自由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的出现

    ③要有开办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作为资本
    ④雇佣关系的出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3.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诗中反映的蚕妇生存状况的根源是(   )
    A .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B . 封建土地所有制 C . 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确立 D . 封建苛捐杂税
  • 4. 我校高一(1)班同学正在开展一项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主题研究活动,收集到了相关资料: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阶级的产生,国家的起源以及私有制的确立。其内在演变关系传导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逐渐走向解体
    ②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

    ③土地变为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
    ④阶级出现,国家最终形成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②→①→③→④ D . ③→①→②→④
  • 5.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被称为“工人革命运动和科学共产主义的出生证”。关于《共产党宣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④只是对西欧和当时发表的那个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2021年,有一部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这就是《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救国救民而艰难探索之路。这一探索也最终证明(   )
    A . 中国已经沦为一个没有主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道路选择的正确性 C . 知识分子才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D .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人民在艰难革命斗争中的主心骨
  • 7.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摇摇欲坠,民族危机步步加深,笼罩中华民族的是无边的阴霾。因此,近代中国,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①推翻封建专制、实现人民民主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战胜西方列强、结束殖民统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认为当时的红色政权虽然很小,但是中国革命肯定会很快发展起来。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   )
    A .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 B . 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 .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消灭资产阶级、赢得民族独立 D .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 9.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以下属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是(   )

    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对农业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化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1956年9月15日,党的八大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南侧的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党的八大指出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1. 歌曲《春天的故事》里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的老人是谁,这里的圈指的是(   )
    A . 毛泽东   土地改革 B . 江泽民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 . 邓小平   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D . 胡锦涛   设立上海自贸区
  • 12.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下属于改革开放后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②③④⑤
  • 13.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下列关于改革开放进程排序符合事实的是(   )

    ①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②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A . ④→②→①→⑤→③ B . ③→④→①→②→⑤ C . ④→②→③→⑤→① D . ③→④→⑤→②→①
  • 14.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这是因为,我们有(   )

    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创造的革命文化

    ③世界上最优越和值得自豪的中华传统文化

    ④深得人民拥护、十分完善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70年来的发展深刻表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这一正确道路的制度保障,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这启示我们必须(   )

    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
    ②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6. 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2021年9月25日,中国公民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回国。当晚,孟晚舟女士在深圳宝安机场发表简短而有力地演讲,她说道“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得到的启示是(   )

    ①发展科技,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②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③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④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讲道:“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预计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以下属于根本原因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8.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探索,回答了时代之问,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其核心内容是(   )

    ①一体两翼    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八个明确    ④十四个坚持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以下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是(   )

    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0. 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负有远大使命的政党,必须简要、清楚、准确地宣布党所努力争取和为之奋斗的一切目标”。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需要(   )

    ①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②领导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③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纲要》在论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时指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必须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下列关于“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2. 歌曲《我们的新时代》唱到:当盛世的钟声敲醒未来,春风入怀,百花盛开。辉煌地走向世界中心的舞台,新时代大幕在中国拉开。当幸福的生活如约到来,万家灯火,欢乐开怀。温暖的旋律融化所有的冰雪,听新时代的歌声,为中国喝彩。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

    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是我国已经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的时代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23. 2021年7月21日,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下发关于印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入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教材,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铸魂育人功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有利于(   )

    ①主导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思想引领,激发青少年责任与担当

    ③培根铸魂,增强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④培育信仰,追逐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11日圆满完成各项议程。香港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对香港意义深远。他们说,在中国梦里,也有着香港梦,香港全社会要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全国人民一起团结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以下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

    ①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②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③中国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25题12分,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6分,共计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发生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1847年欧洲工商业危机。1857年美国经济危机。1929-1933年开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最严重的一次,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多家银行倒闭,股市遭受重创。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结合材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以及原因分别是什么?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72年前的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结合材料,简要阐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意义。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习近平说:“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这20年,是中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20年,是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20年,是中国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2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结合材料,说明改革开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近代以来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光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孙中山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我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习近平2021年10月9日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

    ——习近平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谈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青年人如何有所作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