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2-02-18 浏览次数:6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qiào)  然(qiāo)  国(shāng) 正危坐(jīn) B . (xùn)   黑(yòu)   形(jī)    屏息声(liǎn) C . 热(zhì) 侏(rǔ) 教(huì) 疲力尽(jīn) D . 改(cuàn) 留(zhì) 亮(zèng) 首低眉(hàn)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泻气   油光可见   诚惶诚恐   惨绝人寰 B . 缰绳   任劳任怨   震聋发聩   眼花瞭乱 C . 杀勠   殚精竭虑   锐不可当   惟妙惟肖 D . 娴熟   摧枯拉朽   器宇轩昂   藏污纳垢
  • 3. 选出下列语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要    , 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能,是你自己荒废了你的天赋。正确地   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不懈地往下走,它   会有荆棘,   同样会开出鲜花。

    A . 怨声载道  审视  必须  而 B . 怨天尤人  审视  必然  但 C . 怨声载道  审查  必然   而 D . 怨天尤人  审查   必须  但
  • 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项是(    )
    A . 成都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 . 清幽宁静的青城山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炎炎夏日一到,八方游客就会接踵而至 C . 川流不息的锦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蓉城的飞速发展。 D . 地铁6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 , 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 5.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 . 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 . 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 . 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 6.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B . 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 . 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工艺品……等。 D . 根据财政部统计,近几年来,每年直接由行政费支付的会议经费达十亿多元,(有关方面认为实际耗资远大于此)且有与日俱增之势。
  • 7. (2017九上·安丘月考)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 . ①④②③ B . ③①②④ C . ④①②③ D . ④②③①
  • 8. 以下关于《昆虫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B .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布尔一反常规,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等。 C . 作者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D . 《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 9. 选出加点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湍绿潭     以调 B . 沿溯阻    巘多生怪柏 C . 流见底     水树荣 D . 负势竞    横柯
  • 10. 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 . 竹柏影也                    乃悟前狼假寐,以诱敌 D . 山川美                      欲界仙都
二、填空题
  • 11. 根据提示在括号里填上昆虫名称。

    示例:到了四月末,它就用优美的歌声来告诉我们它们的到来。刚开可能是独唱,后来就演变成了激昂的大合(蟋蟀)

    A.它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B.这是一种非常凶残的动物,它不仅以锋利的杀伤性武器去攻击其他动物,以猎取食物,竟然还食用自己的同胞骨肉。(

    C.它外表看起来很可爱,但你要是以为它是个素食主义者,那可就错了,它最喜欢吃肉,首选哪些身材比较小巧的蜗牛。(

三、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石拱桥(节选)

    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②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③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④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 (1) 第④段文字中,介绍赵州桥四个特点时所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
      A . 由本质到现象 B . 由具体到概括 C . 由主要到次要 D . 由一般到个别
    2. (2) 分析文中划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①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②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3. (3) 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 13. 阅读下面课外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桃之夭夭

    ①家的屋后,有几棵大李子树,还有几棵海棠树,北窗外不远处还有一棵桃树。

    ②桃树开花的时候,北窗就被桃花挤满了。这样的美景,并没有谁多看一眼,那一树妖娆的桃花,自顾自开着,家里的大人孩子也自顾自忙着,等桃花谢了,我的目光在北窗外停留的时间反而多了起来。那些绿茸茸的桃子,比粉红的桃花还要耐看。桃花简单,一眼就看清楚了。但层层叠叠的桃叶和藏身其间的桃子,则让桃树进入了一个神秘时期。这时的桃树,有了景深,成为一个神秘通道的入口。

    ③我不知道这棵桃树长在我家北窗外有什么不对,我一出生桃树就在那里,我没出生呢,桃树也在那里。我看见桃树,就像看见后院的大李子树、海棠树,看见前院的柳树、樱桃树,它们是我家的一部分,和那三间草房子,构成了我的童年世界。

    ④长大了才知道,在北纬43度,桃树是不能存活的,至少是不能过冬的,可我家的桃树存活了,并且过冬了。现在看来,那棵桃树真是我童年世界里的一个奇迹。

    ⑤这个奇迹是父亲一手创造的。桃树生长在关里比较温暖的地区,我父亲感到东北太冷,他不想把孩子生在这么冷的地方,但是父亲又没有迁徙的能力。他就让一棵温暖地区的果树迁徙了,让一棵桃树来到我们的家园。我的父亲通过一棵桃树迷惑了我,我不记得童年有多冷,只记得那些在冰上的游戏,记得春暖花开,记得桃子甘甜。我的童年,比别的孩子多出了一种生活的滋味。

    ⑥父亲的桃树有着持殊的造型:它所有树枝都朝向西方,树身像被强劲的东风压得抬不起头的样子。桃树是弯着腰的,然而这一切都和东风没有关系。这里厉害的不是东风,而是西北风。如果桃树是因为环境而弯腰,那么它应该向东南弯腰才对。这棵桃树是向东南弯腰还是向西北弯腰,由我父亲说了算。

    ⑦我曾亲眼看到父亲是怎么对待那棵桃树的。父亲用草绳把桃树一道一道捆好,然后在树的下面挖坑——父亲总是习惯在树的西面挖坑——然后把捆好的桃树一点一点地压到那个土坑里去,然后我父亲就开始往树上填土,直到把整棵树埋进土里。父亲总是在秋天把桃树从头到脚埋到土里。这等于给桃树穿了一件大棉袄。等冬天来了,大雪一层又一层边把桃树的土包盖住,这等于在棉袄的外面又给桃树穿了一件貂皮大衣,让一棵树钻进土里冬眠,这是父亲的思维,我不知道还有谁会这么做。

    ⑧第二年的春天,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父亲会小心地把睡了一个冬天的桃树从土里挖出来,摇落树枝上的土,再把土坑填平。这时我才明白,秋天的埋树是为了让桃树度过东北寒冷的冬天,李子树、海棠树、杨树、榆树……几乎所有的树,都不用埋,都能过冬,只有那棵桃树,冬天需要在土里冬眠,春天,父亲又把它从泥土中唤醒。那弯腰的桃树,照常开花、结果。我想天底下可能只有我的父亲有这样的耐心和智慧,饲养一棵这样娇贵的桃树。

    ⑨桃子成熟的时候,每年都要丢失一些桃子。几次之后。我妈有了对策,她赶在别人来摘桃子之前,在傍晚的时候,摘下一整筐桃子。那些桃子大部分还是绿的,但成熟了。那是我此生吃过最好吃的水果。在我们家,判断桃子成熟与否,不看桃子是否红了,而是用手一捏,软的就是成熟了,有谁吃过还绿着却己熟透的桃子?那种甜,是不可以描述的。

    ⑩每年的秋天,我家的北窗台上,会摆着一排排粉红色的桃核,那是我和姐姐放在那里玩的,等它们在风里干透了,互相磕碰的声音非常悦耳。

    ⑪在桃树还繁花似锦的时俟,我的父亲却死了。父亲死在一个春天,那棵桃树在父亲已不在人间的那年春天,仍忍住悲伤,顽强地把桃花开了出来。秋天,在那个没有了我父亲的秋天,桃树仍忍住悲伤,把桃子挂满枝头,那年的秋天,我吃到的桃子依然是甜的,依然是好吃得无法描述,依然有一排粉红色的桃核摆在北窗台上,进出的风吹拂它们……

    ⑫我不知道那年秋天的桃子,是我最后的桃子了。

    冬天的时候,我来见桃树仍站在北窗外的寒风里,几片红色的叶子在抖动。下雪了,桃树上挂满了雪花;起雾了,桃树上挂满了冰花。

    ⑭第二年春天,李子树开花了。樱桃树开花了,海棠树开花了,父亲的桃树终于没能忍住悲伤,它一朵花也不肯再开了。

    1. (1)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⑤段划线句表层含义是指“我”比其他的孩子在童年生活方面多了冰上的游戏,春暖花开,桃子甘甜的快乐,深层含义还指“我”比別的孩子多了父爱的滋味。 B . 第⑧段加点词“饲养”一词,是将桃树比作动物,写出了父亲对桃树的精心呵护,表达了父亲对桃树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赞美。 C . 冬天下雪后,“我”看到父亲将桃树从头到脚埋到土里,让一棵树钻进土里冬眠,“我”当时对父亲的这种做法感到不可理喻。 D . 文章以桃树的生长经历为线索,文中不乏作者一家在生活中的温馨画面,文章语言质朴而蕴含深情。
    2. (2)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 (3) 揣摩第(13)段划线句,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将“我”此刻的心情描写出来。
    4. (4) 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分析。
四、句子默写
  • 14. 用原文补写出诗文的空缺部分。
    1. (1)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2. (2)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 (3)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 (4) 相顾无相识,。(王绩《野望》)
五、课内阅读
  • 15.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1) 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 (2)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文章末尾引用渔歌有何作用?
六、作文
  • 16. 当我们跌跌撞撞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的疼爱一直都在;当我们沉潜在学海中,老师的帮助一直都在;当我们孤独委屈时,朋友的安慰一直都在;当我们身陷疫情的重重包围时,无数人的付出一直都在……我们一直都浸润在温情的怀抱中,所以我们能不惧风雨,健康成长。

    请以“    ▲     ,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文章不得少于600字;⑷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⑸不得抄袭。

七、综合性学习
  • 17.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练习。

    光明日报8月20日电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中国女排靠着“分一分地咬”“一分分地拼”的精神和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1. (1) 请给上面这则新闻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3个字)
    2. (2) 请在横线上补充最恰当的新闻体裁。

      如果你是记者,你可以写一篇 ,对赛场上精彩场面进行报道;写一篇 来深度全面地报道女排运动员从失落中奋起,顽强拼搏的过程和精神。

八、课外阅读
  • 18.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1. (1) 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其罪而杀之(因为) B . 汝为吾君主鸟而之(逃跑,这里指让鸟逃走了) C . 之(列举) D . 使烛邹鸟(掌管、主管)
    2. (2)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3. (3) 文中晏子是怎样劝说齐景公勿杀烛邹的?
九、诗歌鉴赏
  • 1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五言律诗是青年李白所作,风格雄健,意境高远,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表现出诗人的浪漫主义诗风。 B . 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舟出荆门山,意味着诗人已离开家乡的土地,踏上了人生的新起点。 C . 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D . 颈联描写近景,分别描摹了天边云霞图和水中映月图这两幅江上美景,风物灵动,变幻多姿。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欣赏“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