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五四学制)2021-2022学...

更新时间:2022-01-27 浏览次数:99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伤(zhōng)     刀(pō)        当(gòu) B . (dǎo)       养(huàn)      噪( guō) C . 攒(ā)         恐(xià)        号(chuò) D . 或( jiàn)     飞( chuàn)     喷(bó)
  • 2.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前仆后继          如雷贯耳          不省人事 B . 顿开茅塞          不言而愉          走投无路 C . 一气呵成          根深谛固          取义戊仁 D . 血雨腥风          无精打彩          不屑置辩
  • 3. 下面各项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项是(    )
    A . 7月27日,由中共哈尔滨市委网信办主办的第二届“冰城好网民”评选活动正式公布。

    将“公布”改成“启动”。

    B . 4月29日,枫叶奥莱联合枫叶小镇温泉度假村,开展亲子竞赛、恐龙展、自助烧烤、购物有奖、整点摇奖,迎接五一小长假。

    将“开展”改成“举办”。

    C . 人体依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维持机体运转,进而供给基本能量。

    将“维持机体运转”和“供给基本能量”调换位置。

    D . 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奥运冠军的跳水小将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

    删掉“不”。

  • 4. 下列相关信息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 《左传》-----------道家经典 B . 范仲淹----------北宋 C . 《战国策》--------西汉刘向 D .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 5.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 . 薇薇对同学说:“你虽然在为考试而拼搏,但是晚上熬夜白天犯困,这样做恐怕是舍本逐末吧!” B . 歌手陈冰的父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特别尊重令爱的选择,她不爱从事金融想搞文艺,我全力以赴支持她。” C . 小王和小张是高中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见面,今日一见,小王高兴地说:“久仰您的大名!” D . 演员宋丹丹近日通过某综艺节目和20年不见的倪萍和解,还给倪萍带了礼物,倪萍和丹丹含泪拥抱,倪萍说:“我们是老朋友,你的礼物我笑纳了。”
  • 6.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④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A . ②③①④ B . ④②③① C . ②④③① D . ④③①②
  • 7. 按教材原文填空
    1. (1) 浊酒一杯家万里,。《渔家傲·秋思》
    2. (2) 持节云中,?《江城子·密州出猎》
    3. (3) ,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4) 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 (5) 伤心秦汉经行处,。《山坡羊·潼关怀古》
    6. (6) 《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将国家危亡前途和个人坎坷命运连接在一起的句子是:
二、阅读(45分)
  • 8.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文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农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私:         ②间:

    2. (2) 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 (3) 文中划线句“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一句说明了什么?
  • 9. 阅读《饮茶》

    饮茶

    ①喝茶是我国传统生活的一部分。

    ②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公元780年,学者陆羽用几十年的工夫研究茶,写了一本《茶经》,总结了中世纪我国喝茶的经验。从此饮茶的艺术便日益精进。不单茶叶有多种多样,茶具、烹茶的水和烧水的方法也日新月异。

    ③一般的茶叶因制法不同可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蒸软后压成的砖茶和用茉莉、珠兰、玫瑰等香花熏制的花熏茶。这些茶又因茶种、产地而有无数的名称和品种。

    ④在古代,我们的茶是煮的,这种茶汁液十分浓涩,需要加盐、香料、薄荷、枣等调味品来中和它。现在我们沏茶都用开水冲泡。泡饮的方法不仅手续简便,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我们喝一杯龙井.就感到它翠色可爱,香气清冽、略带甘涩。喝一杯红茶,那紫红丝绒似的颜色和浓厚醇的香味,又给人以迥然不同的感觉。

    ⑤陆羽认为烧茶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讲究喝茶的人分辨得出水的味道。现在都市里的人,喝茶都用自来水煮沸冲泡,但在江南农村则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杂质较少的雨水或雪水烹茶。这种茶味道纯清,更能显示茶的真味。

    ⑥在我国,喝茶的工具——杯、壶和茶灶,也有无穷的品色。因为茶的品种和冲泡方法不同,茶具有各种不同的考究。

    (原文略有改动)

    1. (1) 文章是根据什么给茶叶分类的?
    2. (2)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我们喝一杯龙井,就感到它翠色可爱,香气清冽、略带甘涩。(    )

      ②现在都市里的人,喝茶都用自来水煮沸冲泡,但在江南农村则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杂质较少的雨水或雪水烹茶。(    )

    3. (3) 用开水泡茶有哪些优点?
    4. (4) 请你根据上下文来推断烧茶的水“山水上”的原因。
  • 10. 阅读《那盏叫父亲的灯》

    那盏叫父亲的灯

    迟子建

    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风光无限。

    ②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是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夜,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提着灯,怀揣一盒火柴东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点燃蜡烛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③“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还真顾家啊。”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④父亲说过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⑤我一年一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灯,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⑥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那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吗?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提着灯的福气了。

    ⑦一进腊月,家里就忙年了。姐姐会来信说年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说被子已经拆洗完了,年馍已经蒸完了,各种吃食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点回家过年。所以不管我身在哈尔滨、西安、还是北京,总是千里迢迢地冒着严寒往家奔,当然今年也不例外。腊月二廿六我赶回家,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来的,因为腊月廿七那天,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

    ⑧我们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了些纸钱,已经成家立业的弟弟叩头对父亲说:“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在……”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父亲记不住。我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

    ⑨正月十五到了,多年前的这一天,在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那时天将要黑了,窗外还没有挂灯,父亲便送我一个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父亲送我的那盏灯了。

    ⑩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⑪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1. (1) 请依次写出父亲给我做灯的过程?

      (捡罐头瓶)-------- ()--------()--------(

    2. (2) 作者在第①段说“那不是寻常的灯”,过年我得到的这盏灯对我来说有哪些“不寻常”?
    3. (3) 根据文意,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③段中“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②第⑨段中“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父亲送我的那盏灯了。”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4. (4) 怎样理解“我”买下一盏灯送到父亲墓地并点燃这一举动?
    5. (5) 结合全文内容,谈一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 11. 阅读《自信与成功》

    自信与成功

    ①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历来倡导做人要谦虚和低调,但求成功,不事张扬。有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典故,尧认为自己治理国家不行,要把王位让于有德行的许由。许由说,你把天下治理得这么好,却让我来做现成的天子,我不干。两人推来让去,便展现了古代君子的高风亮节。不仅如此,许由还以此为耻,跑到登封箕山小溪里将耳朵洗了又洗……每每读到这里,我都感到这里谦虚得实在有些肉麻了。

    ②谦虚固然能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利进步,但过分谦虚反而显得不自信,但凡富有宏大志向、怀揣远大抱负而做出卓越成就的人,大多是很自信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③自信可以让人尽施才华。大诗人屈原的自信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诗仙李白的自信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文韬武略的汉武帝胸怀大志,自信十足,不愧为一代政治家、战略家,开创了汉武盛世。

    ④自信的人往往勇气更足。如果两者是竞争对手,战局对谦和的一方是不利的。我国女乒选手邓亚萍和乔红,两人技术水准和攻防能力在伯仲之间,但每每两人对决,乔红常常在邓亚萍咄咄逼人的气势下无奈败北。自信的人面向对手,狭路相逢勇者胜。而谦谦君子则显得欠缺那么一点点勇气。

    ⑤自信可以使人把握人生。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便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自信。于喧闹的集市中读书,显示了他对自控力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显示了他对人生的自信。贝多芬是狂傲的自信,他不但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他还说过“即使在陌生人面前,我也没有必要像普通人那样保持一种虚假的谦虚态度”。

    ⑥英国犹太政治家迪斯雷利说:“在获得成功之前,每个人都有自信的权力。”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悦纳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能不能接受自己。自信的人是最能悦纳自己的人,他会喜欢自己。自卑和嫉妒心理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你不敢挑战自己,不敢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要想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不自惭,不气馁,心气高一点,悦纳自我,不妨来点自信。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第⑥段中“悦纳自己”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 (3) 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①文韬武略的汉武帝胸怀大志,自信十足,不愧为一代政治家、战略家,开创了汉武盛世。(

      ②自信的人面向对手,狭路相逢勇者胜。而谦谦君子则显得欠缺那么一点点勇气。(

      ③英国犹太政治家迪斯雷利说:“获得成功之前,每个人都有自信的权力。”(

    4. (4) 作者围绕论点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
三、作文(50分)
  • 12. ⑴命题作文

    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经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⑵材料作文

    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这则故事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付出才会有收获;慢,是一种生活态度;分享会使我们收获快乐。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

    ②文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