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

更新时间:2022-01-12 浏览次数:8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古代东西方文明各放异彩,主要源自( )

    A . 山川河海阻碍了文明之间的交流 B .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C . 各文明都受制于小国寡民状态 D . 自然环境与历史条件的不同
  • 2. 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的潜在的“那种主观性精神的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挥……成就了希罗多德的不朽名著《历史》;造就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产生了“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创造了雕刻巨匠菲迪亚斯。材料旨在说明( )
    A . 古希腊的民主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B . 古希腊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 C . 古希腊的民主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D . 古希腊的民主歌颂英雄主义
  • 3. 下图是学术讲座的宣传海报,该讲座可使用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十二铜表法》 C . 《查士丁尼法典》 D . 《罗马民法大全》
  • 4. 为了使信徒们不至于被异端思想所迷感而走上怀疑上帝的道路,基督教会在自己开办的学校中教授几何学、数学、天文学,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天文、数学和几何学恰好就是自然科学的原点。这反映了( )
    A . 近代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基督教教义 B . 近代科学的建立强化了教会权威 C . 基督教神学客观推动近代科学建立 D . 宗教改革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 5. 13世纪初,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这主要说明( )
    A . 市民阶级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B . 市民在王权保护下政治权力扩大 C . 市民阶级成为强化王权的政治力量 D . 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6. “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这个“独特的民族”在文化上的突出贡献是( )
    A . 传播了古代的文化 B . 创立了基督教会 C . 创造了完整几何学 D . 吸收了外来文化
  • 7. 16世纪在英国流传首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土。……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歌谣透露的信息是英国( )
    A . 棉纺织业的兴起 B . 工场经济的发展 C . 机器工厂的景象 D . 庄园生活的惬意
  • 8.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如果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 . 西欧各国开始争夺殖民地 B . 强盗,掠夺了美洲财富 C . 不同文明得到交流与发展 D . 英雄,传播了欧洲文明.
  • 9. 1783- 1793年,英国利物浦的奴隶贩子赚了1200万英镑。当时利物浦的一个作家写道:“人类的血和泪是我们白手起家的代价。”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 . 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 . 促进殖民国家资本原始积累 C . 推动世界观念的确立 D . 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
  • 10. 李红兵在《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中说:“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权力争夺从激烈的武装斗争转向立法的手段,这是英国逐步走上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与法治道路的重要转折。”此处所说的“重要转折”指的是( )
    A . 颁布《大宪章》 B . 完成光荣革命 C . 确立君主立宪制 D . 开始工业革命
  • 11. 《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下列对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
    A . 美国建国者因制定联邦宪法闻名 B . 联邦宪法是美国特殊国情的产物 C . 美国制度可以在全世界推广 D . 联邦宪法体现了能工巧匠的智慧
  • 12. 《拿破仑法典》为那些处于法国影响下的国家的法律提供了一个样板,改变了这些国家的法律关系,混乱的旧制度和特权阶层已经不可能恢复。这表明( )
    A . 拿破仑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B . 第三等级民众要求增强自身的政治权利 C . 拿破仑率军几乎横扫整个欧洲大陆 D . 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确立了最高地位
  • 13. 在原料方面,英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1845 年至1849年,毛纺织业原料进口的比重高达43%。1850年,英国加工了全世界46.1%的棉花。在1844年至1846年的进口总额中,生活资料和原料所占比重高达95%。上述材料反映工业革命后( )
    A . 英国急需扩大产品销售市场 B . 英国城市化的步伐加快 C . 英国的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D . 英国需要大量的原料市场
  • 14. 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A . 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 . 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 . 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 . 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 15. 1859年后,英国决定把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行政单位来管理……英国唤醒了印度作为遭受外国统治的单一实体的意识,激起了人们的信念。他们相信,要想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材料旨在表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
    A . 背景 B . 经过 C . 结果 D . 影响
  • 16.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认为,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一种观念: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民族国家。该学者意在说明美国内战( )
    A . 废除了奴隶制度 B . 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C . 巩固了国家统一 D .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 17. 《日本帝国的兴亡》一书中指出:“(明治)政府投资兵库造船所81万日元,出售价格18万日元;政府投资釜石铁矿237万日元,出售价格仅1万多日元。”明治政府这么做的原因是( )
    A .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B . 大力发展义务教育 C . 严重赤字,被迫低价抛售 D . 发展军备,积极备战
  • 18. 从英语的发展过程看,每一个重大历史阶段都会产生大量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词。19世纪出现的新单词有telephone; telegraph; electron 等。与这些单词的出现有关的是( )
    A . 化学工业的出现 B .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 C . 垄断组织的产生 D . 内燃机的发明应用
  • 19. 某书给当时的社会带来的是霹雳般的震荡,像一颗炸弹一样投到“神学阵地的心脏上”,教会势力和老派学者攻击它是“恶作剧”,违背了,上帝的启示,是一部“魔鬼的圣经”。这本书是( )
    A .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B .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C .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D .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20. 《全球通史》中说:“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 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B . 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 C . 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D . 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
  • 21. 学界关于1918-1919年大流感发源地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起源地

    主要观点

    法国

    医学专家们通过档案发现,1915一 1916年间在法国西北部的军营中曾出现过一种严重的、神秘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档案材料表明,最早的流感于1917年春季爆发于澳大利亚

    中国

    由1917年中国支援欧战的劳工传播开来的。该观点缺乏有力证据的支撑,偏见的成分多于事实

    美国

    最早的病例于1918年3月起源于美国的堪萨斯州,后又由美国军队传播到法国战场,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这种观点

    据此可知,这场大流感发源地的说法( )

    A . 没有科学和历史的研究价值 B . 缺少对世界所有国家考察 C . 通过查找最早病例即可确认 D . 需要寻找更加科学的证据
  • 22. 列宁在回顾十月革命时说:“不仅同1789年和1793年相比,而且同1871年相比,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是指十月革命( )
    A . 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B . 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 C . 缔造了新的现代化模式 D . 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 23. 1918年,美国驻北京公使芮恩施指出:“中国在威胁下被迫加强和扩充了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特权地位,并且预先同意它在山东建立类似满洲的特权制度……现在当压力终于解除的时候,美国同欧洲各国一样必须面对这个已经造成的局面。”这表明美国( )
    A . 对战后东亚和平深表关切 B . 倾向于联合日本制衡欧洲 C . 意欲借中国问题遏制日本 D . 对日本在华现状表示不满
  • 24.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一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文中“另一条道路”采取的措施是( )
    A . 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 B .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 . 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 D .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25.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这表明( )
    A . 美国寻求苏联援助克服困难 B . 苏联工业化已完成 C . 苏联利用国际局势发展工业 D . 美苏两国结成同盟
  • 26. 1935年后,罗斯福更加强硬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联邦政府控制的复兴计划上来,推动实施了许多越过州政府而直接作用于各州公民的改革政策。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 . 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B . 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 C . 导致了美国联邦制出现危机 D . 凸显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 27. 下图为1925- 1945 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 美国南北战争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经济大危机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28. 《二战秘史》 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B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 29. 下图是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时政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漫画中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

    A . 英法制造慕尼黑阴谋 B . 提出马歇尔计划实施 C .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指挥“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 30. 有学者指出:“冷战”既是传统的大国地缘政治的搏斗,又是两种制度、体系的较量。两个超级大国角逐、对峙,忽而剑拔弩张,忽而握手妥协,最紧张时似乎要把全世界拖入一场核浩劫,但每次都及“热战”边缘而返。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冷战仅仅局限于欧洲 B . 参与冷战的国家只有美苏 C . 冷战期间没有发生热战 D . 冷战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二、非选择题(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3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5分,共40分)
  • 31. 真正的文艺家、思想家总是站在时代前列,抒写时代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佛罗伦萨是一个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受,堪称一座文艺复兴运动的博物馆。

    材料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法国启蒙家以理性的尺度来衡量和批判专制制度、宗教迷信、特权等级制度。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成为整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并直接推动和影响了欧洲和北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周明博《全球通史从史前时代到二十一世纪》

    示例:选择图1: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大卫》是其创作的大理石雕塑。该作品塑造了大卫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人类的巨大力量,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1. (1) 文艺复兴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主张。
    2. (2) 请参照示例,从图2、图3中任选其一,说明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如何体现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启蒙家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所说的受启蒙运动推动和影响的“欧洲和北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名称。
  • 32. 工业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整个世界。以英国工业化历程为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比政治革命更加深刻地改造了英国。英国由农业一一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两个新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诞生了。凭借着廉价的商品和海上优势,英国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强行打开了亚、非、拉美国家的大门,瓦解了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把它们卷入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漩涡。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为了追求利润,英国工厂多数沿河而建,工厂废弃物对河流和空气构成严重污染。同时资本家还大量使用童工以榨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议会文件里,惊人相似地使用诸如“肮脏”“恶臭”“阴暗”“热病”等字眼描述工人社区和贫民窟。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劳伦斯·哈蒙德曾这样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和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在英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 (1)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列举一个英国“瓦解亚非拉美地区经济结构”的史实。
    2. (2) 英国工业化历程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典型案例,蕴含着诸多启示。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导向正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33.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新崛起的大国必然挑战现存的大国,而现存的大国必然回应这种威胁。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果德国认为更大 的物质权力优势、 更广阔的领土范围、 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材料二: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材料三: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1. (1)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
    2. (2) 指出材料二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
    3. (3) 比较材料一、二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都对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