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1-12-29 浏览次数:1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 1.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以下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是(    )
    A . “扶清灭洋” B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 . “反对华北自治” D .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 2. 史学家陈旭意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主要是因为( )
    A .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 .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 . 清朝第一次完败给西方 D . 中外民族矛盾取代了内部矛盾
  • 3. (2020·滨州)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三元里抗英 C . 收复新疆 D . 黄海海战
  • 4. (2020·雅安) 如图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年代尺。其中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    )

    A . B . C . D .
  • 5. (2018八上·垦利期中)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

    A . 救亡图存 B . 巩固清朝统治 C . 向西方学习 D . 发展资本主义
  • 6. (2020·威海) 在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追求利润的企业”的是(   )
    A . 湖北织布局 B . 福州船政局 C . 江南制造总局 D . 京师同文馆
  • 7. 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推动近代中国“器物和经济的改变”的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8. (2020八上·溧水月考) 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马关条约》
  • 9.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
    A .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 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 .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D .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 10. (2017·成都) 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图强

    A . ①④③②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①②③ D . ③①②④
  • 12.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如图图示理清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3.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年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
    A . 创立了中华民国 B .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 .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14. “皇帝倒了,民围创建了,共和实现了,但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没有从国体变更这样大的历史调整中重建秩序,更没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通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为解决“精神困惑”,中国人掀起了(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15. 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诗人,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专门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并得到了鲁迅等人的大力赞扬。从此,“她”字和“他”字开始并用。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
    A . 主张男尊女卑 B . 提倡男女平等 C . 承认男女有别 D . 宣传女权至上
  • 16. (2020·德州) 近代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按时间先后排列以下侵略与反抗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④③②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①③④②
  • 17.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最可能出现于(    )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戊戌变法时期 C . 辛亥革命前夕 D . 新文化运动时期
  • 18. (2020·聊城) “虽然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但他们确实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为社会进步的部分质变和量变创造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这些人”应包括(   )
    A . 李鸿章 B . 康有为 C . 章炳麟 D . 孙中山
  • 19. 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必有一战,这一战改变了亚洲的格局,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次战争(    )

    ①标志着中国“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②引发了列强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④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20. 近代以来很多仁人志士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 . 推翻清朝统治 B . 实现君主立宪制 C . 挽救民族危亡 D . 建立民主共和国鼓-
  • 21. (2018八上·垦利期中)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取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

    A . 推翻清朝统治 B . 建立共和制 C . 推翻封建制度 D . 建立君主立宪制
  • 22.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
    A . 公车上书 B . 百日维新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23.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②没有提出革命纲领

    ③对封建皇帝抱有幻想

    ④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①③④
  • 24. “二次革命”又称讨袁之役,其燦发的直接原因是( )
    A . 国民党成立 B . 宋教仁案 C . 袁世凯复辟 D . 武昌起义
  • 25. (2018八上·长春期中)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内部分裂,军心分散 B . 帝国主义不再支持 C . 护国军战斗力强 D . 卖国复辟,全国共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 26.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变革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变革]

    材料一:洋务运动包罗孔多,但大致而育,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以归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二)创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

    ——陈旭蘑《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化谢》

    [政治变革]

    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土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 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

    [思想文化变革]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毛泽东

    1. (1) 据材料一,哪些内容“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这些内容在客观上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中“新的救国之道”指的是什么?“公车上书”对于“探索新的救国之道”起了什么作用?
    3. (3) 图1是孙中山领导哪一革命行动的结果?图2是孙中山为领导哪一革命行动发出的?这两次革命都具有什么性质?
    4. (4) 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 27. 中国近化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学习西方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材料三: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同时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材料五:……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在近代以来……的转析点,……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 (1) 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填写图片编号),——《条约》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2. (2) “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
    3. (3) 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4. (4) 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5. (5) 材料五指的什么事件?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什么?
    6. (6) 五四运动实现了怎样的转折?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6月3日,北平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 '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1. (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
    2. (2) 五四运动爆发在何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6月3日”前后,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3. (3)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 (4) 当今我们仍需要大力弘扬五四精神,你认为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