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真理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

更新时间:2021-12-22 浏览次数:73 类型:竞赛测试
一、选择题
  • 1. 学校准备举办“1919——1949年国共关系图片展”。其中关于黄埔军校创办的内容应归属的栏目是(   )
    A . 国民革命,打倒军阀 B . 十年对峙,战火连绵 C . 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 . 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 2. 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南昌的是(   )
    A . 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 . 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 . 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 . 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 3. 周恩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下面历史事件与他无关的是(   )
    A . 南昌起义 B . 黄埔军校 C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 秋收起义
  • 4.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的艰辛探索。令中国革命开始“走自己的路”的事件是(   )
    A . 成立中国共产党 B . 发动南昌起义,进行武装暴动 C .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 进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5. 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
    A . 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B . 开展土地革命 C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 . 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 6.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其意义在于(   )
    A . 是土地革命时期开始的标志 B .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 .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 .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7.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   )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 . 李大钊 B . 陈独秀 C . 毛泽东 D . 邓小平
  • 8.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秋收起义 C . 红军长征 D . 挺进大别山
  • 9. 红军从被迫长征到取得胜利,这一历程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②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 10. 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

    A . 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 . 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 .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
  • 11.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扬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 . 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 B . 继续并扩大国共内战 C . 逼迫蒋介石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D . 投靠日本,致蒋介石于死地
  • 12.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 . 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D . 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 13. (2020·宿迁模拟) 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
    A . 开赴北伐战场 B .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 . 胜利结束长征 D . 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 14. (2018八下·东莞开学考)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国际条件虽然不利,但仍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B .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 C . 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D . 日本的战略失误
  • 15. 国共两党是中国两大政党,近代以来,推动国共两党多次合作的因素包括(   )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②日本侵华 ③ 人民的推动 ④共产党的努力推动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6. 今天的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这是为了纪念在哪次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A . 1860年抗击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B . 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侵略北京 C . 1931年抗击日军侵略东北 D . 1937年抗击日军侵略北平
  • 17.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南京大屠杀 C . 卢沟桥事变 D . 常德细菌战
  • 18. 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
    A . 李宗仁 B . 彭德怀 C . 张学良 D . 杨虎城
  • 19. 四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得出以下四个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B .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 . 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D .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析点
  • 20. 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布战役预备命令:“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之后,八路军开展的“较大胜利的胜利”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战役 C . 挺进大别山 D . 百团大战
  • 21. 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主要是因为该战役(   )
    A . 破坏了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线 B . 摧毁了敌人的据点 C . 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D . 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
  • 22. (2019·河池模拟) 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遵义会议 C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23. 下列会议内容或影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历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④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
    A . ②①④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④①③
  • 24.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材料中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 全民族浴血抗战 B . 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 C .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D . 海外华人的大力支持
  • 25. 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
    A . 揭露美将阴谋,避免全面内战中 B . 召开政协会议,该组国民政府 C . 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D . 参加重庆谈判他,商讨建国大计
  • 26. 自2009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络绎不绝。为了吸引大陆观光客,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设计制作了右图——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公仔。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成果是(   )

    A .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 签署了《双十协定》 D . 建立了新中国
  • 27.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有(   )

    ①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 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28. 下列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局势分析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民渴望民主和平 

    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面对两种前途举棋不定 

    ③美国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④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9. 党中央撤离延安后,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的“蘑菇”战术实际上属于(    )

    A . 游击战 B . 阵地战 C . 运动战 D . 闪电战
  • 30.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
    A .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 . 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 31. 右边的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辽沈战役 B . 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C . 淮海战役 D . 平津战役
  • 32.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 . 人民群众用消沉参加淮海战役 B . 人民群众直接参加淮海战役 C . 国民党害怕人民群众的小车 D . 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
  • 33. 历史兴趣小组实地考证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有关史实,你认为他们应该去(   )
    A . 徐州 B . 扬州 C . 苏州 D . 温州
  • 34. 一张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五人合影的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
    A .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时期 B . 抗日战争反攻时期 C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 D . 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时期
  • 35. 下列信息不能从右图中获得的是(   )

    A . 战役名称 B . 战役时间 C . 战役指挥者 D . 战役结果
  • 36. “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线是(   )
    A . 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 B . 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 C . 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D . 西起江苏湖口,东到江西江阴
  • 37. 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

    图一 黄埔军校

    图二 南昌起义

    图三 重庆谈判

    图四  大决战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 国共关系的变化 C . 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 . 毛泽东思想形成
  • 38. 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太战役中,下列哪支队伍先后参加过其中的两大战役(   )
    A . 东北解放军 B . 华北解放军 C . 中原解放军 D . 华东解放军
  • 39. 下列战役中,邓小平参加的有(   )

    ①辽沈战役    ②挺进大别山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0. 下列诗词中,描写解放战争的气势恢宏的场面是(   )
    A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41. 南京解放标志着(   )
    A . 统治中国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 B . 人民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C .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
  • 42.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

    ①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②共产党人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③国民党力量小

    ④中共的正确领导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③④
  • 43. 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是指(   )
    A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D . 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 44. 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 45.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 . 挽救中华民族 B .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 推翻清朝政府 D . 建立民主共和
  • 46. 下列史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是(   )

    A .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C . 张謇兴办大生纱厂 D .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 47. 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外因有(   )
    A .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 . 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 . 北洋军阀分裂 D .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48.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_______三座大山压迫下,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落后的(   )

    ①官僚资本主义    ②资本主义    ③封建主义    ④帝国主义

    A . ①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9.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
    A . 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 . 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 . 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 . 《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 50.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

    A . 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 . 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 C . 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D . 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