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2-01-28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粮食粉碎 B . 湿衣晾干 C . 液化气燃烧 D . 苹果榨汁
  • 2.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闻气味 B . 倾倒液体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读取液体体积
  • 3. 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是黑色固体的是(   )
    A . 木炭 B . 铁丝 C . D . 红磷
  • 4.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 . 将硬水过滤可得到软水 D . 水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变化中,水分子都没有改变
  • 5.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选项中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 铁、汞 B . 氯化钠、硫酸铜 C . 氧气、氨 D . 金刚石、氨气
  • 6. 交警检查驾驶员是否饮酒的仪器里装有K2Cr2O7 , K2Cr2O7中Cr的化合价为(   )
    A . +2 B . +5 C . +6 D . +7
  • 7. 下列各组物质,依次属于混合物、化合物的是(   )
    A . 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碳 B . 四氧化三铁、氯化钠 C . 红磷、液氧 D . 自来水、食醋
  • 8. (2018九上·陈仓期中) 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 .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 . 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 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 D . 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 9. (2018九上·民勤期末) “84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为:2NaOH + Cl2 = NaClO+X+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 . Na2O B . NaCl C . NaH D . NaClO3
  • 10. 南阳市机动车限行规定:悬挂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的车辆不受限制。锂电池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 图中m的值为3 C . 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D . 锂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
  • 11. 下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 B . 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 . ②表示的是阴离子 D . ①③所示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 12. 河南灵宝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是非常适合婴幼儿、老人及病人食用的水果之一。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 . 维生素C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 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 D . 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水通电分解产生气体质量 B .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固体二氧化锰 D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时锰元素质量分数
  • 14. 物质 X 在 4.8g 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4X+3O2=2R2+6H2O,测得 R2和 H2O 的质量分别为 2.8g 和 5.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 B . 该反应前后 R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 C . 参加反应的 X 的质量为 4.4g D . X 中一定含有 R、H 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二、填空题
三、综合题
  • 21. 下图是汽车尾气转换器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

    图中单质是,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 22. (2021·河南) 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 (1) 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的更快
    2. (2) 加压时,3000L的氧气可装入溶剂为20L的钢瓶中
  • 23. 甲、乙、丙三种物质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相互间有如下转化关系,(→表示转化生成),其中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乙通常为液体,丙为单质。则甲的化学式为,乙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化学性质不同原因

  • 24. 如图,分别表示硫、铁在氧气中燃烧。

    1. (1) A中观察到现象
    2. (2) B中反应的反学方程式
    3. (3) 两瓶中水作用各是什么?
  • 25.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

    1. (1)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下端必须液封,原因是什么?
    4. (4)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已知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制取该气体可用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
    5. (5) 15.8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待反应完全后试管冷却,称量试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11g,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