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1-12-22 浏览次数:1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某中学初一学生进行了一场“保护历史根脉,珍爱人类共同遗产”的历史知识竞赛。其中问到一题: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半坡人 C . 河姆渡人 D . 北京人
  • 2. (2019七上·京山期中) 在长江流域,我国原始农耕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遗址是(    )
    A . 河姆渡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红山文化遗址 D . 龙山文化遗址
  • 3.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河姆渡居民 D . 半坡居民
  • 4. (2019七上·京山期中) 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是因为海内外的华人尊崇谁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黄帝和炎帝 D . 尧舜禹
  • 5. 传说中的尧、舜、禹先后做了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做部落联盟的方法叫(    )
    A . 世袭制 B . 禅让制 C . 民主选举制 D . 人民代表选举制
  • 6. (2017七上·鸡东月考) 与“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等词有关的暴君是(    )
    A . 夏王桀 B . 商王纣 C . 周厉王 D . 周幽王
  • 7. 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8.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春秋
  • 9.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对这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管仲在齐国进行的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 B .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C . 管仲的改革使齐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D . 管仲的改革得到了齐桓公的大力支持
  • 10.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所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 . 郑国渠 B . 六辅渠 C . 都江堰 D . 白渠
  • 11. 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反映的是(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夏商时期
  • 12. (2017·桂林) 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等诸子百家对急剧的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是(    )

    A . 儒家 B . 墨家 C . 道家 D . 法家
  • 13.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主张与百家争鸣中哪家的思想主张最相似(    )

    A . 墨家 B . 儒家 C . 道家 D . 法家
  • 14.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嬴政(     )
    A . 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 . 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 . 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 . 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 15. 有资料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了(    )
    A . 刑法严酷,人民经常受处置 B . 当时社会治安混乱 C . 人们的法制观念淡漠 D . 国民素质不高
二、 非选择题: (三大题,每题10分,共30分)
  • 1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 随着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奴隶主贵族仍旧拥有各种特权。新兴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不断要求政治上的权利,与原来的保守顽固的奴隶主贵族的矛盾日益激化,纷纷要求进行社会变革,这样,各国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法。

    材料二:秦国是战国时期改革最彻底、 发展最快的国家。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使秦国从一个半封建半游牧的落后小国一跃成为“傲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

    材料三:社会的变革在血与火的交织中踏步前进。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败死后被车裂,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捐躯。

    请回答:

    1. (1) 阅读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出现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2. (2) 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交法中“军事”方面的改革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全面评价商鞅变法?
    3. (3) 有的同学说,商鞅败死后被车裂,说明了变法的失败,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八十多个国家的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近三千万人,汉语学习在不少国家正形成一股热潮。为创造优良的学习条件,为各国学汉语者提供了方便,中国政府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了孔子学院,现已在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了六十多所“孔子学院”。

    材料二:“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

    材料三:一切事物都包含有和无、 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和后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孔子学院”遍布各地说明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那么,孔子是什么时期的人?他在思想上有哪些主张?
    2. (2) 结合材料二,谈谈孔子在教育上有哪些贡献。
    3. (3) 孔子和发表材料三言论的人在学说派别的创建上有什么贡献?
  • 18. 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 (1) 图示所绘制的是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在图示所反映的这一制度中,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拥有怎样的权力?

    2. (2) 中央政府的三个机构又分管怎样的事务?
    3. (3) 图示中地方的管辖与西周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一地方管辖制度的变化有何深远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