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21-12-10 浏览次数:1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是奥运冠军刘诗颖身披国旗庆祝获胜的场景,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图片中国旗的长度(   )

    A . 64cm B . 140cm C . 244cm D . 288cm
  • 2. 如图是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展示的世界上最早可吹奏的乐器贾湖骨笛,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笛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笛声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 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C . 笛声一定属于乐音 D . 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
  • 3. 国庆期间,我市连日降雨,导致村庄被淹。如图是救援队划着皮艇在水中前行搜救被困村民的情景。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以地面为参照物,救援队员是静止的 B . 以皮艇为参照物,救援队员是运动的 C . 以皮艇为参照物,电线杆是运动的 D . 以待救援的村民为参照物,皮艇是静止的
  • 4. 小孩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来降温,这种方法叫物理降温,这是利用了(   )
    A . 蒸发吸热 B . 沸腾放热 C . 升华吸热 D . 熔化放热
  • 5. 下列措施中,与图中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   )

    A . 噪声监测仪 B . 射击时戴耳罩 C . 双层隔音玻璃 D . 禁止喧哗
  • 6. 如图是小明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特点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5℃ B . 在AB段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 . 第10min时该物质是固态 D .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约15min
  • 7. 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 最后10s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 . 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 8. 2021年4月17日“月掩火星”现身天宇。“月掩火星”实际上是地球、月亮和火星三者在一条直线上而出现的视觉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与“月掩火星”奇观成因不相同的是(   )
    A . 黑板反光 B . “皮影”—幕布上的影子 C . 绿树成荫 D . 日晷
  • 9. 王充在《论衡》提出:“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 . 露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C . 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 . 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 10. 飞机飞行过程中会经历起飞加速、定速巡航匀速飞行、减速降落等过程,如图所示为该飞机从上海飞到相距1500km某地时的s-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C段的平均速度为14.3km/h B . CD段的平均速度为420m/s C . DE段为匀速飞行阶段 D . AE段的平均速度为750km/h
二、实验题
  • 11. 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 (1) 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2. (2) 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3. (3) 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2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s,图中BC段的路程sBCcm,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
    4. (4) 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停表开始计时,但小车在挡板处撞停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稍微迟缓一下才按下停表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5. (5) 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
  • 12. 小明和小亮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 (1) 在组装图甲装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写出一点即可)
    2. (2) 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是为了
    3. (3) 小明观察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变化,图中 (选填“乙”或“丙”)是第7min的情况。
    4. (4) 如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1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从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说明当地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5. (5) 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6. (6) 小亮也用完全相同的装置做了该实验.根据图丁分析:两同学实验中水沸腾所用的时间 (选填“相同”或“不同”),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13.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宏设计了如下实验。

    1. (1) 实验时,为保证我们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光线,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 ;(选填“光滑”或“粗糙”)
    2. (2) 小宏开始实验,将纸板F翻折到与纸板E在同一平面时(如图甲),在纸板F上却看不见反射光束,原因可能是
    3. (3) 如表是小宏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反射现象中;要使结论具有普遍性,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多次实验;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4. (4) 小宏发现在图乙中如果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
    5. (5) 如图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 14. 小明和小红想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

    材料

    棉布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m

    1.5

    2.0

    1.0

    1. (1) 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不同/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响度/音调)发生改变,然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
    2. (2) 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好/差)
  • 15. 小明在超市里看到两个牌子不同,容积相同的保温杯,小明想比较这两个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请你选用相关的实验器材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1. (1) 实验器材:
    2. (2) 实验方法:
    3. (3) 结论:
三、填空题
  • 16. 雨后的山林鸟鸣清脆、流水潺潺,人们是根据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区别鸟鸣和流水的声音,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 17. 小明同学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流浪地球》。电影银幕 (填“是”或“不是”)光源,影片中刘培强驾驶宇宙飞船撞向木星时,观众只能看到火光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 18. 某同学将一段钢丝在一只铅笔上单层紧密缠绕了20圈,形成如图甲所示的钢丝圈,再用一把刻度尺测量该钢丝圈的长度L=cm,该细钢丝的直径为 cm;图乙停表示数为 s。

  • 19. 吕梁气象台10月9日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全市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第二天早上发现玻璃窗的(选填“内侧”或“外侧”)出现了一层水雾;太阳出来后,水雾消失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小蓉拿温度计测量了当时室外的温度如图所示为 ℃。

  • 20. 2021年10月1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顺利的将载有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飞船送入太空。如图,火箭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以为参照物,王亚平是静止的。

  • 21. “这是一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在常温下的状态,寒气慢慢从里面冒出,凝结成水珠,这就是排寒湿。”以上是一个保健品的广告词,指出广告词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并给出判断依据。

    错误之处:

    判断依据:

四、简答题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浩与海雾

    2021年1月7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青岛市区和沿海地区最低气温﹣15℃左右。受冷空气影响,岛城前海云雾升腾,宛若仙境,一时间青岛出现“海浩”的视频便在全国微信圈传开。网查,所谓“海浩”现象是在极寒天气中才会出现的一种奇观。当比海水温度低得多的寒冷空气流经温暖的海面,引起海水强烈蒸发,水蒸气遇到强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呈现出“白茫茫云雾”的现象,形成了“浩气”。根据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已有文献资料表明:过冷的水蒸气在有凝结核的情况下,﹣30℃以下可以凝结成冰雾,﹣10℃以上凝结的都是水雾,﹣30℃至﹣10℃之间凝结的冰水混合雾。因此中国海洋大学气象学系海雾研究团队认为有关青岛“海浩”现象是冰晶组成的说法,缺乏观测依据。

    中国海洋大学的专家认为,此次出现的大气现象应当是海面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微小液滴,漂浮于海面附近而形成雾。此次现象规范的名称应该是平流蒸发雾。

    1. (1) 真正的“海浩”现象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 现象,“平流蒸发雾”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 (2) 家住青岛的小明想用图乙所示用带颜色的水自制成的温度计(已标刻度)粗略测量当天(2021年1月7日)室外的温度,没有成功。请分析他测量失败的原因:
  • 23. 液氮的沸点是-196℃(1标准大气压下),它能使新鲜奶液在搅拌过程中被迅速降温固化。如图所示在液氮冰淇淋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白气,请解释“白气”的形成原因。

五、作图题
  • 24. 如图甲是显微镜的成像示意图,小雨将一束入射光线竖直反射入镜筒中,其光路图可简化为图乙。请你作图画出反光镜(平面镜)的位置。

六、计算题
  • 25. 国庆期间,爸爸带小华乘坐Z278特快列车从吕梁出发去北京游玩。如表是该车从吕梁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

    站名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吕梁

    始发站

    2︰24

    0

    太原

    4︰03

    4︰09

    181

    石家庄北

    5︰57

    6︰03

    406

    北京西

    8︰39

    721

    1. (1) 列车从太原到北京西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 (2) 家住北京的叔叔开车去接小华和爸爸,8︰10时他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标志。通过计算说明,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能在列车到站前赶到车站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