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长垣市统考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6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里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夏季的雨热烈粗 , 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秋天的落叶中有“断肠人”的秋思,秋风中有“歌以咏志”的豪迈;冬天里还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可爱的水藻。同时,我们在美丽的自然中感悟到世间的真情。瘫瘓的史铁生,在落叶纷纷中与母亲jué( ) 别,把“好好儿活”的勇气,植入骨;解决散步时的分qí( )中,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古人用他们的诗文雅兴,在大雪纷飞中让人喜出望外;泰戈尔和冰心诗意地用大自然刻画出对母亲最真挚的热爱与祝福……

    1. (1) 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

      () 骨()

    2. (2)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ué ()别 分qí ()

    3. (3) 语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2. 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有关对联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少年乘风  ①

    下联;纸鸢  ②  逐云飞

    A . ①牵线舞②载梦 B . ①拨丝线  ②载梦 C . ①牵线舞  ②轻巧 D . ①拨丝线  ②轻巧
  • 3.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 . 托你的福,我的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C . 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与七夕有关的古诗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 . 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 4.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含地把它发展下去。

    ④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⑤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A . ④③②⑤① B . ⑤③④①② C . ⑤③①④② D . ④⑤②③①
  • 5. 古诗文默写
    1. (1)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2) 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3) 《论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4. (4)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月亮作为描写对象,并且借月抒怀。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用“ ,”两句,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景象;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两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
  • 6.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这部作品中人物众多,作者对其褒贬态度亦不相同。请从以下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衍太太    藤野先生    陈莲河    范爱农

  • 7. 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七年级(5)班开展了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围绕“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班级要办一期板报,班长在征集板报名称,请你拟一个名称,并说明理由。
    2. (2)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个探究结果。

      [材料一]14岁的小明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并带他去网吧玩游戏。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他,主大哥则成了他的好朋友和崇拜的对象。一天,王大哥突然对他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被王大哥这么一激,原本老实听话的小明手拿起木棍,朝那个人的头猛击一棒,致其重伤。

      [材料二]小刘、小彭、小陈都是某校七年级的学生,也曾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一次外出游玩时,三人结识了社会青年郑某。郑某通过钱和烟的诱惑,逐渐将他们拉拢成自己的小弟,三人跟随郑某四处游荡,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3. (3) 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个古代交友的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放生

    ①8岁那年,家里养的那条黄狗突然死掉了,窝里留下四只刚出生不久的狗崽。其中三只小狗长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刚满月便被左邻右舍索走,唯独被我唤作小黄的那只小狗没人要——它瘦得教人担心。原因是它太挑食,只吃有味的东西,喂他馒头,要蘸上些有肉味的菜汤,它才肯张嘴。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月,就算是村里条件最好的人家,也不见得是月月都有肉吃。而我们家,由于兄弟姐妹多,吃肉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才会有的事情。

    ②小黄两个月的时候,和其他的小狗相比,越发显得瘦骨嶙峋起来。抚摸着皮包骨头的小黄,我的心里很难受,就好像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忍饥挨饿却毫无办法。于是,我央求母亲:“妈,得想个办法啊,不然小黄会瘦死的。”

    ③父亲说:“放生吧。”全家人都是一愣。“它这么瘦,肯定没人要的。”“要是有人要小黄早就被抱走了。”“就是,那样的话,它就不会这么瘦了。”我和兄妹们叽叽喳喳个不停,议论纷纷。父亲摆摆手,示意大家静下来,然后正色道:“如果直接送人肯定没人要的。我想着,把它送到旁边的村庄去,他们村里有人开养鸡场,还有人跑生意,有钱人多一些……”

    ④父亲的主意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于是,当天晚上,大哥和二姐就行动了。当他俩兴高采烈地从外面跑进院子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一想到小黄以后就要过吃香喝辣的美好生活,这种失落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⑤计划和现实总是有着那么一些距离,就当大家都不再念叨小黄的时候,它竟然跑回来了!

    ⑥小黄突然出现在院子里,瘦弱的它欢快地摇着自己的小尾巴,冲着母亲“汪汪”叫着,仿佛在庆幸自己终于回到了家。母亲一下子怔住了。那天中午,母亲像款待贵宾那样,把一个刚蒸好的馒头夹上一块腌制的腊肉摆在了小黄的面前。

    ⑦当天晚上,我们全家再次围坐在一起,商量对策。

    ⑧最后,大家达成了-致意见,那就是把小黄送到更远的姚村。

    ⑨父亲推出家里的那辆二八自行车,把依旧瘦的小黄放进自行车后面的挎篮,然后,在二哥的提示下,又给小黄蒙上了眼睛以防止小黄记路,就趁着暮色出发了。

    ⑩我在经历过短暂的兴奋之后,开始担心起小黄的安危来。我问母亲:“万一姚村的人们讨厌小黄怎么办?小黄会不会被饿死?”母亲喃喃良久,像是在回答我,又像是安慰自己:“姚村那里有个屠宰场,经常杀猪杀牛什么的,总会留些骨头吧,小黄现在肯定有吃的了。”我想了想,追问道:“那他们不会把小黄也杀掉?”母亲一下子愣住了。她若有所思地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⑪晚上,我听到母亲和父亲激烈的争吵声。当我喊来大哥和大姐过来劝架时,他们已经不吵了,父亲叹了口气,说:“这么瘦的狗,谁会忍心杀它吃呢?”然后,推着车子出去了。

    ⑫深夜,我在被窝里听到一阵狗吠声,声音是如此的熟悉,以至于我一下子便清醒过来。

    ⑬“小黄回来了!”大姐惊喜地在院子里嚷道。我急忙跑出门去,看到母亲蹲在地上,正抚摸着小黄的脑袋,好像那是她宝贝的孩子一样,眼角有泪花闪烁。小黄则依然欢快地摇着自己的小尾巴,用头亲昵地拱着妈妈的手,真像是孩子见到了妈。大哥在一旁感叹说:“没想到放生一条狗这么难!”母亲说:“老黄狗给咱家看了十多年的门,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难道咱们要眼睁睁看着她的崽子被饿死?连条狗都喂不活,咱还不被外人笑话死!”

    ⑭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放生,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从此,不论家里遇到何等的困难,全家人都再没动过将小黄赶走或放生的念头。

    ⑮多少年过去之后,我还是会清晰地记得,在那段贫困的岁月里,全家人围在一起为了改善一条狗的生存境地而热烈讨论的场景。这条名叫小黄的狗虽然瘦,但却顽强,一直活了十多年,对我家不离不弃。有时我就想,狗不嫌家贫,莫非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懂得一种名叫感情的东西?

    ⑯贫苦生活培养出的感情往往更加淳朴和动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是可以超越一切的,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哪怕这个生命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哪怕它仅仅是一条瘦骨嶙峋的狗。

    (根据李均同名短篇小说改编)

    1. (1)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我们家对小狗两次“放生”的经历。
    2. (2) 默读文章,需要推敲关键语句。请在文中摘录一处能够充分体现家人对小狗态度的关键句,并参照示例,为摘录的文字作批注。

      摘录文字

      批注

      示例:我的心里很难受,就好像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忍饥挨饿却毫无办法。

      示例:“难受” 一词,直接写出“我”因小狗挨饿而痛苦的内心感受;把小狗看作“兄弟姐妹”,突出“我”对小狗的深厚情感。

    3. (3) 默读文章,要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中心句的意义。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章第③段“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放生,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句话的理解。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从春天出发

    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茸茸的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的,冲你挤眉弄眼。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候一下河边的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公桃花、梨花、油莱花,!次第开放。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油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万紫千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⑤去问候一些小生灵。蜜蜂、蝴蝶、蟋蟀、蚂蚱……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那好,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示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犬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

    ⑥去问候飘荡的春风。“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实,它何止是吹在手中?它是吹在心里面。于是,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

    ⑦去问候一些种子。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待地扑进泥王里,那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葳蕤。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⑧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

    (作者:丁立梅。有删改)

    1. (1) 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在春天应该学会什么?
    2. (2) 本文的语言优美生动,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①段和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①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茸茸的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

      ②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3. (3) 选文第④段中“桃花、梨花、油菜花”能不能颠倒顺序?为什么?
    4. (4) 题目“从春天出发”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入日魏于是乎始强。(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u)人:管山泽苑園的官吏。②焉之:到哪里去。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陈太丘与友行      期:

      元方入门不。     顾:

    2. (2) 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3. (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 (4) [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联系文章和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 1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2. (2) “诗言志,歌咏言”,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尾联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四、写作(50分)
  • 12.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完成一篇作文。

    ⑴同学们;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为初中生已有两个多月了。在这段日子里,环境的熏陶、活动的参与、书香的陪伴、朋友的鼓励、家长的关爱、老师的教导……让我们发生了一些变化,促使我们悄悄地成长。请围绕半个学期的初中生活,以“我热爱这样的生活”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如果出现老师全用“刘老师”,人名用“李小红”“李小明”等。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⑵请以“你是我最  ▲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你从“敬佩”“感激”“欣赏”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如果出现老师全用“刘老师”,人名用“李小红”“李小明"等。

    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