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期末...

更新时间:2021-12-06 浏览次数:2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 1.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人工打制石器,还发现了炭屑、烧骨和哺乳动物化石等。通过考古研究,可以判断元谋人(   )
    A . 能够制作工具 B . 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C . 具有审美观念 D . 距今约300万年左右
  • 2. 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还原这段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 )
    A . 神话传说 B . 学者推断 C . 史书记载 D . 考古发现
  • 3.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字,以待风雨”。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有( )

    ①河姆渡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人    ④山顶洞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这里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片“圣地”:它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有高大的宫殿台基、宏伟的城墙、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大量象征着权力与信仰的玉器,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的“圣地”是指(    )
    A . 大汶口遗址 B . 二里头遗址 C . 良渚遗址 D . 陶寺都城遗址
  • 5. 古老的神话与传说中的历史痕迹,能间接反映远古时期那段没有文字的历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人文始祖” B . 炎黄部落在阪泉之战中最终打败蚩尤 C . 尧、舜、禹联盟生活在长江流域一带 D . 大禹采用“围堵”的办法治理好水患
  • 6. 《礼记·礼运》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指的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察举制 D . 郡县制
  • 7. 周灭商后,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以下关于分封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域 B . 削弱功臣势力,排斥异性诸侯 C . 受封诸侯无独立性,无需进贡周王 D . 受封者与周天子必有血缘关系
  • 8.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文物。其中,能见证我国目前所知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A . B . C . D .
  • 9.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思想主张的代表人物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 10.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下列有关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②南方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③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方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1.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很多,它们是我国军事谋略的体现,也是古代军事人才智慧的结晶。下列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赤壁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巨鹿之战

    ④淝水之战

    A . ③②①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②④① D . ①③④②
  • 12.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文景之治

    武帝统治后期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的局面

    B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加强对西域的经营,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C

    都江堰的修建

    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是古代人民智慧的反映光

    D

    百家争鸣

    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利于思想统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下列有关中华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 . “医圣”华佗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提出“治未病”的理论 C . 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 D . 西汉时期的杰出科学家祖冲之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 14.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可知(    )

     

    A . 甲村落位于乙村落的东南方 B . 等高线a的海拔高度是900米 C . 河流①比河流②的流速要快 D .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 15.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 . 本初子午线 B . 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C . 东经20°和西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D . 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 16. 读“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及其人口数柱状图”。据此,完成问题。

    1. (1) 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
      A . 欧洲 B . 非洲 C . 北美洲 D . 亚洲
    2. (2) 图中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以下四组国家中,全部属于发达国家的一组是(    )
      A . 日本、尼日利亚 B . 美国、印度 C . 中国、巴基斯坦 D . 美国、日本
  • 17. 天气、气候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世界各地的一些特色民居往往与当地的气候关系密切。图为北欧某地民居,该民居多用松树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坡度大。据此,完成问题。

    1. (1) 该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 . 民居的屋顶坡度大美观好看 B . 以旰燥少雨的热带沙漠为主 C . 这里的地形以盆地丘陵为主 D . 以湿润多雪的温带气候为主
    2. (2) 北欧的主要人种是(   )
      A . 白色人种 B . 黄色人种 C . 黑色人种 D . 混血人种
二、非选择题
  • 18. [瞭望世界,聚焦亚运]

    亚洲运动会(简称亚运会),一张响亮的亚洲名片,将亚洲48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集合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洲地理位置示意图。印度新德里举办了首届亚运会,中国杭州将举办2022 年第19届亚运会。

    材料二: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歌曲《亚洲雄风》以其高昂、雄壮的旋律传唱至今。歌中唱到: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1. (1) 根据材料一可以判断,新德里的气候类型是,杭州夏季的气候特点是;从五带位置看,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 。
    2. (2) 亚洲拥有世界最高山峰印证 “山是高昂的头" ; 亚洲拥有“世界屋脊”印证“莽原缠玉带”; 亚洲与“五洲”中的非洲以 运河作为洲界线; 亚洲还拥有世界最大的半岛半岛。
  • 19. [改革创新,推陈出新]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春秋时期的出土文物。图一为铁器,图二为陕西出土的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 (1) 提取材料一中两幅图的历史信息,概括春秋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耕作方式及其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写出“商君”变法的两项措施。
    3. (3) 材料三中的“魏主”孝文帝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哪项措施?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有何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 20. [历史长河,统一大势]

    “大一统"并不是以单纯地域统一作为衡量标准,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和思想文化上的共通共识,在“大一统”的过程中,各民族之间也实现了交流与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 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臣 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各地域兄弟民族汇聚滚动、血脉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既有和平交往,也有军事战争,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吸收、血脉交融,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

    ——摘编自李治安 《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

    1. (1) 材料一中“这套制度”是秦实现统一后所确立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 (2)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统一思想上采取哪一措施?有何影响?
    3. (3) 秦、汉时期各民族之间有“军事战争”,也有“和平交往”,请举两例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