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06 浏览次数:1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年9月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高分五号02星,该卫星的轨道可近似看成距离地面约为700km的圆轨道。已知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约为36000km,则关于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 . 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C . 周期大于同步卫星的周期 D . 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加速度
  • 2. 在无风的晴天,将皮球从50m的高度由静止释放,皮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皮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 B . 下落的某一时刻,皮球的加速度可能大于重力加速度 C . 随着速度的增加,皮球所受的空气阻力逐渐减小 D . 当速度为 时,皮球所受阻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 3. 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它们运动的相关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已知乙的初速度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体2s时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 . 乙物体2s时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 . 甲物体0~2s内的平均速度与2s~4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 . 乙物体4s时的位置与0时刻的位置相同
  • 4. 如图,站在电梯内的人质量为M,举起质量为m的木箱紧压在电梯的顶板上,当木箱和人共同以a的加速度随电梯加速上升时,测得木箱对顶板的压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大小为 B . 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大小为 C . 人对木箱的推力大小为 D . 人对木箱的推力大小为
  • 5. 文源巷给排水及电缆管道施工中,甲、乙两人站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手握穿过滑轮的轻绳从开挖的沟槽中吊起重物。滑轮光滑、固定在重物上,则在重物缓慢上升的过程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若甲、乙两人所站位置不变,甲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就保持不变 B . 若甲、乙两人所站位置不变,绳子的张力大小保持不变 C . 若保持绳长不变,缓慢增大两人的间距,甲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变大 D . 若保持绳长不变,缓慢增大两人的间距,绳子的张力大小保持不变
  • 6. 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转轴O上。在转轴的带动下,轻杆绕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小球运动到最高点C时,轻杆对小球恰好没有作用力,则(   )

    A . 轻杆转动的角速度为 B . 从A到C,轻杆先对小球做正功后做负功 C . 到达A点时,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等于2mg D . 到达B点时,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指向圆心
  • 7. 如图,投出的篮球以某一水平速度与篮板碰撞后反向弹回,弹回后,篮球的球心恰好经过篮框的圆心。已知篮球的半径为r,篮框圆心与篮板的距离为L,碰撞点与篮框的高度差为h,篮球与篮板碰撞后的速率与碰撞前的速率之比为k(反弹系数),不计篮球与篮板的碰撞时间及其受到的空气阻力,则(   )

    A . 篮球从篮板反弹的速度大小为 B . 篮球从篮板反弹的速度大小为 C . 若篮球气压降低,使得反弹系数变为 ,要使反弹后篮球球心经过篮框圆心,则碰前速度应为 D . 若篮球气压降低,使得反弹系数变为 ,要使反弹后篮球球心经过篮框圆心,则篮球从篮板反弹的速度大小为
  • 8. 如图所示,冲击摆的小摆块质量为3m,用轻细绳悬于O点,开始时静止于O点的正下方。现前、后两次将质量均为m的弹丸以向右的水平速度射入摆块,第一粒弹丸的速度为 ,进入摆块后随其一起摆动的最大摆角小于90°。当摆块第一次返回到O点的正下方时,第二粒弹丸以另一速度打入摆块也留在其中,摆块的最大摆角与第一次相同。忽略弹丸与摆块的作用时间,不考虑空气阻力,则(   )

    A . 第一个弹丸射入的过程中,弹丸及摆块的机械能减少了 B . 第二个弹丸射入摆块时的速度大小为 C . 两次摆块和弹丸摆起的最大高度均为 D . 前后两次作用的过程中,两弹丸受到摆块的冲量大小之比为
二、多选题
  • 9. 一质点在几个恒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在位置 处撤去一个与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力F,同时保持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其他力不变,则关于质点之后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点可能做曲线运动 B . 质点可能再次经过 C . 某时刻,质点的动能可能与撤去F时相同 D . 某时刻,质点的动量可能与撤去F时相同
  • 10. 搭载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在轨工作90天后,其返回舱于9月16日在离地约350km的轨道上同空间站分离,进行调姿、制动、减速后从原来的飞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大约在离地100km处,返回舱以极高的速度冲入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航天员承受达到自身体重几倍的过载作用;在距离地面10km左右,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先后展开,返回舱的速度缓缓下降。在距离地面约1m左右,反推发动机开始工作,返回舱实现软着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飞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的过程中,返回舱的机械能守恒 B . 从飞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的过程中,航天员时刻处于超重状态 C . 与空气剧烈摩擦时,返回舱加速度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大于90° D . 反推发动机开始工作后,航天员处于超重状态
  • 11. 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由于前方发生意外,驾驶员开始紧急刹车,控制电脑记录汽车所受的制动力 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0时刻,驾驶员脚离开加速踏板,此时汽车速度为 时刻,制动系统接收到制动信号开始工作; 时刻,制动力达最大为 并保持到 时刻。已知汽车的质量为m,这一过程中汽车受到的合力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 时间内,汽车发生的位移为 B . 时间内,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 . 时间内,汽车速度的变化量为 D . 时间内,汽车发生的位移为
  • 12. 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的一端栓接在倾角为30°的斜坡底端,质量为0.1kg的小物块从斜面上方某处由静止下滑。取坡底所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以物块开始下滑的位置为原点,沿斜面向下为x轴正方向建坐标系,在物块下滑的整个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与物块发生的位移的关系分别如图乙中图线a、b所示。已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取 ,则(   )

    A . 物块释放位置距坡底的高度为1.0m B . 物块在下滑过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0.25N C .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D . 物块刚接触弹簧时的动能为0.15J
三、实验题
  • 13. 某实验小组同学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质量均为 g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实验中,在弹簧下端依次挂上钩码,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指针所对应的刻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钩码个数

      1

      2

      3

      4

      5

      弹力F/N

      0.5

      1.0

      1.5

      2.0

      2.5

      指针对应刻度/cm

      12.51

      15.39

      16.11

      17.30

      当挂上第二个钩码时,指针对应刻度如图甲所示,则示数为cm;

    2. (2) 以弹簧弹力F为纵轴、指针对应刻度L为横轴,在图乙中描出所缺数据点,作出F-L图像;

    3. (3) 由图像可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N/m。(保留2位有效数字)
  • 14. 图甲为测量滑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上B处装有光电门;放在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质细线与重物相连,其上固定有宽度为d的遮光条。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1. (1)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示数如图乙所示,则 cm;

    2. (2) 将滑块从某点由静止释放,测得该点与光电门的距离为x,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若某次实验测得 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3. (3) 多次改变滑块的释放位置,测出x及对应的△t,作出 图像如图丙所示,求出图像的斜率

    4. (4) 已知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为m,重物的质量为 ,不计空气阻力,则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 (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
四、解答题
  • 15. 爬墙车主要是靠真空负压原理吸附在墙壁上行走。某遥控爬墙车在竖直墙面上从O点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先匀加速0.2s前进0.1m时到达A点,之后保持速度不变,继续行驶2s到达B点。为了防止撞到房顶,立即遥控使其车轮停止转动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达C点时恰好停止。已知爬墙车与墙壁间的弹力恒为重力的3倍,爬墙车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不计空气阻力,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求:

    1. (1) 爬墙车到达A点时的速度
    2. (2) 爬墙车从O到C爬行的总高度。
  • 16. 冰壶是2022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项目,比赛场地如图所示。某次比赛时,运动员从起滑架处沿水平方向推着20kg的红色冰壶出发,在投掷线AB处放手让红冰壶以一定的初速度滑出。之后,冰壶沿虚线向圆垒运动,与对方置于圆垒中心O处的相同质量的蓝色冰壶发生正碰,碰后红、蓝冰壶分别沿虚线向前滑行0.2m和1.8m后停下。已知投掷线与O点间的距离为30m,起滑架与投掷线间的距离为10m,两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取 ,将冰壶视为质点,求:

    1. (1) 碰撞后红、蓝冰壶速度的大小;
    2. (2) 运动员对红色冰壶做的功。
  • 17. 2021年2月,执行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成功实施三次近火制动后,进入近火点为A远火点为B的椭圆轨道上运行,A点距火星表面的高度为 、B点距火星表面的高度为 ,探测器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 。之后,探测器再经多次变轨,进入环绕火星表面的圆轨道上运行考察。最后,搭载“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已知火星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

    1. (1) 求探测器在环火表面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
    2. (2) 火星着陆巡视器着陆火星的最后阶段,先在高度为h处悬停,关闭发动机后自由下落到火星表面,求其着陆时的速度。
  • 18.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有光滑的 圆形轨道,其半径 m,A、B分别是圆弧的两端点。紧靠B的右侧,水平地面上放有质量 kg、高度 m的木板,木板的上表面与B点水平相切,小滑块Q静止在木板上表面的左端点。将小滑块P从A点的正上方高 m处由静止释放,P从A点进入圆形轨道,离开B后与Q发生碰撞并粘合在一起向右滑动,一段时间后从木板右侧滑出,这一过程中木板的 -x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P、Q的质量分别为 kg、 kg,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不计P、Q的碰撞时间,取 ,求:

    1. (1) PQ合为一体后的瞬间速度的大小;
    2. (2) 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以及木板的长度;
    3. (3) P、Q结合体落地时与木板右端的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