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2-02-20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宿(xiù)      羞(nǎn)            逗(liáo)         熏(táo) B . (dāng)    发(zhèng)       恣(suī)       号(chuò) C . 噪(guō)     席(yàn)          端(xiáng)     盘(huán) D . 幸(jiǎo)     促(xiá)          拮(jù)            隐(huì)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异想天开    如雷惯耳     战战兢兢      与日俱增 B . 一气呵成    传世奇才     天伦之乐      不屑置辨 C . 顿开茅塞    无精打采     千钧之力      如坐针毡 D . 不省人事    制之不理     郑重其事      不由分说
  • 3. 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辰纲,编队运送的成套寿礼。纲,宋代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B . 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C .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英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本文即选自其短篇小说集《项链》。 D .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与其规定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获得什么东西,不如磨炼自己做一个努力的人。

    ①努力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对生命的一种赤子之情

    ②努力是拥有之母,拥有是努力之子。一心努力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想获取可谓道路逼仄,天地窄小

    ③有人说,“努力”与“拥有”是人生一左一右的两道风景

    ④但我以为,人生最美最不能逊色的风景应该是努力

    A . ③④①②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①②④③
  •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 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B . 习近平主席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人民领袖爱人民的崇高风范,也是共产党人崇高品格的写照。 C . 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起来,还重点考虑了诗词文化的意境和表现形式。 D . 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我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是美!
  • 6.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苏州园林”“敬畏自然”“间不容发”“形销骨立”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一句的主干是“星星出现”。 C .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眼泪奔跑的人。”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D . “马莲花像一朵朵湛蓝色的小喇叭,对着都市的天空唱着动听的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 7. 默写诗文
    1. (1)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2. (2)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3. (3)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 (4) 《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5. (5)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可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二、阅读(44分)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 (1)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人多以书假余/非木杮/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B . 益慕圣贤道/莲出淤泥而不染/河曲智叟笑而止 C . 肤皲裂而不知/食不饱,力不/不为外人道也 D . 中有足乐者/域民不封疆之界/策之不其道
    2.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 (3) 作者多次将自己与“太学生”进行对比,请任意找出两组,并简析其作用。
  • 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注释】①稍稍:渐渐。②扳:同“攀”牵、引。

    1. (1) 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父 异 焉 借 旁 近 与 之 即 书 诗 四 句 并 自 为 其 名。

    2. (2)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未尝识具      撰长以为贽 B . 邑人之        明有巧人曰王叔远 C . 宾客其父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 . 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生以乡人子
    3. (3) 方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人之用勇,不可不慎

    李方刚

    ①勇敢,可能是人类在动物兽群野蛮争斗时代就拥有的现象,并作为一种精神基因传承到人类时代。所以,无论在哪一种文化中,勇敢都是让人热血澎湃的人生品质和精神力量。不管是善良之人,还是邪恶小人,都对勇敢和勇敢者尊崇有加。然而,勇敢在所有人群中的普适性,却使这种精神容易走向极端,成为莽撞的代名词。孔子关于勇敢的智慧,其深刻意义在于告诫人们勇敢是复杂的。

    ②孔子认为,真正的勇敢是见义而为,而“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非常推崇勇敢的精神品质,他认为“勇者不惧”,乃是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并为人生三种支柱性的品质,即所谓的仁、智、勇。

    ③孔子提醒人们的是,“勇”要与“智”相结合,真正的“勇”应该是将“智”融合在内的,可称之“智勇”。在今天的社会,“见义勇为”是值得称道的勇敢之举,但是,如果孔子再世,也不会莽撞地见义勇为,同样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让勇敢和智慧结合起来。孔子的看似不够勇敢的“智勇”,值得现代人借鉴。

    ④勇需要智的充实。更重要的是,勇敢很容易越界,成为一种邪恶的力量,它必须要有正义、道德的关照和约束。历史上,那些拥有权力的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社会道德和正义观,“勇敢”起来的结果就是造反、割据一方,造成生灵涂炭;而那些勇猛有余的普通人,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勇敢”起来的结果,或许就是走上偷盗、危害社会的道路。

    ⑤对于今人来说,普通人的勇敢尤其需要“义”的指引,很多年轻人容易受到那种不正义的“勇敢者”的吸引,做出伤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最终导致自己前途尽失。

    ⑥正是出于“义”的考虑,孔子认为人们在好勇的同时,还要重视学习,这样才能明白什么是“义”,勇敢才不会误入歧途。“好勇不好学”的弊端是容易捣乱闯祸。真正的勇敢,应该经得起正义和道德的“考验”,也就是说它是“义勇”;如果经不起正义和道德的“考验”,“勇敢”只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越是“勇敢”,越是招致灾祸和不幸

    ⑦在孔子看来,智慧会最大限度地增强勇敢的力量,而通过“义”的关照和约束,勇敢才能从原始生命冲动的能量,变为一种善的人性力量。

    ⑧勇敢,不可不慎。

    (选自《论勇敢》,有删改)

    1. (1)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第③段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
      A . 《狼》中屠户机智应对尾随他的两只狼,最后勇敢杀狼。 B . 《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使秦王妥协,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C . 《智取生辰纲》中晁盖一行人智用天时、地利、人和,成功劫取生辰纲。 D . 《三顾茅庐》中张飞因刘备访诸葛亮两次不遇而口出狂言,要用麻绳将诸葛亮绑来。
    2. (2)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 (3)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在“用勇”方面得到的启示。
  •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风雪夜归人

    马亚伟

    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三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

    冬天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寒气阵阵,天空透着捉摸不透的意味。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厂里一大堆事,耽搁不得。”母亲说:“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

    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母亲叹口气说:“让你爸别去上班了,他偏不听,下雪了还咋回家!”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

    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印。“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安慰母亲。

    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问母亲:“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无比笃定地说:“回来!他肯定回来!”

    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

    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可亲。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

    屋子里的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我和妹妹围着炉火,静静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

    后来母亲不再出门去,但她的焦虑在升级,眉头紧锁着。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回来啦!”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

    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赶着做事,回来晚了。”父亲开口说话,“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嘴巴像被冻僵了一般。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亲的寒冷。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就一定能回到家。

    父亲坐到餐桌前,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口想要说什么,又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一句话:“家里真暖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0期,有改动)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风雪夜归人”为题,主要写了父亲冒雪回家的故事。 B . 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C . 小说中的“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D .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屋内温暖与屋外寒冷的对比、妹妹形象与妈妈形象的对比。
    2. (2) 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①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这是环境描写,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表达效果)

      ②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这是动作描写,分析动作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3. (3) 小说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这一形象仍很鲜明,结合文本分析父亲形象。
    4. (4)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在叙述上总是调动着读者情绪,让读者始终牵挂着“父亲”的归来,这样使小说富有感染力。说说小说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 1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1. (1) 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会说多国语言。他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设计并建造了超乎人们想象的“鹦鹉螺”号潜艇。 B . “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尼摩他们经历了很多险情。曾在印度洋遭遇巨型章鱼,在红海又击儒艮,在大西洋肉搏鲨鱼等。 C . 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他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D . 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进行了两万里环球旅行的故事。
    2. (2) 在《朝花夕拾》中,大谈鬼神之事,而实际上是借此来分析旧时代的“愚民”如何因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公,而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判”的文章是《》;既讽刺庸医,也批评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态度的文章是《》。
    3. (3) 关于《西游记》的影响和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辟了神魔长篇小说的新门类。 B . 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嘲讽和严肃的批判巧妙结合,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C . 《西游记》中的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它是古代文学高峰,是浪漫主义的伟大杰作。 D . 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神话艺术形象,成功地写出了孙悟空、猪八戒的鲜明性格,但有些艺术形象是苍白无力的。
    4. (4) 下面是某位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的过程中做的整本书的读书卡片,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读书卡片

      作品:《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情节:

      A . 祥子经过多年积攒,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可是不久却被匪兵连人带车劫走。 B . 祥子从匪兵处逃走,继续攒钱买车,车还没买上,钱又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C . 祥子与虎妞结婚后,用她的私房钱买下一辆车,虎妞因难产死去,祥子又只得卖掉车子料理丧事。 D . 命运的三起三落打消了祥子买车的念头,他重新投奔刘四爷,老老实实赁车挣钱。
三、综合实践(6分)
  • 13. 初中三年的时光即将悄悄过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生活,无限豪情充溢在心中。在离别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岁月如歌”主题活动。
    1. (1) 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委会准备张贴一副对联,请你根据所给上联,围绕主题拟写下联。

      上联: 回忆过去欢乐浮现眼前 

      下联:

    2. (2) 为了留住美好的初中生活,你所在的班级计划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其中将收录同学们的照片和心语。请给你最喜欢老师或同学写一段赠言,表达真挚的情感。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3. (3) 学生会组织初三年级于11月4日上午8点在校报告厅举行“厚积薄发 畅想未来”主题演讲活动,同学们想邀请王校长担任评委。下面是以校学生会名义撰写的的邀请函,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王校长:

      您好!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习热情,鼓励积极进取,初三年级将于11月4日上午8点在校报告厅举行“厚积薄发 畅想未来”主题演讲②。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担任评委,期待您的光临指导。

      初三年级

      2021年11月2日

      句,修改意见:

      句,修改意见:

四、作文(50分)
  • 14.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①题目:我心中有一粒种子

    作文②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

    材料二: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材料三: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材料四: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鲁迅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①表达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

    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