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娄底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作业(一)...

更新时间:2022-03-31 浏览次数:151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gèn)    息敛声(píng)    语无伦次     眼花嘹乱 B . 补(xiào)    振聋发(kuì)      锋芒必露    深恶痛绝 C . 刻(juān)    负顽抗(yú)     大庭广众    惨绝人寰 D . 首(qio)     忍俊不(jìn)     干钧重负     锐不可挡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除夕夜,106岁的老人家血气方刚、红光满面,乐呵呵地祝福后辈们身体健康。 B . “出差三人组"的航天员们一边从容不迫适应在轨生活, 边有条不紊开展工作。 C . 对于示威者的无理言行,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示威者罔顾事实,实属不可思议 D . 被开除党籍的史文清,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精竭虑对抗组织的审查。
  • 3. 下列各句中, 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 驻马店市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帮助近8000余名特殊需要儿童健康成长。 B .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直接而明确的关系。 C . 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缔造、巩固统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D . 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
  •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古诗中有不少词语具有比喻义,如“长歌怀采微”中的“采薇”比喻隐居不仕,“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B . 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同,上下句中平仄相对。 C . 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如《”飞天"凌空一跳水 姑娘昌伟夺魁记》是一则消息。 D .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 5.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守护孩子的远航;       , 滋养孩子的心灵;       , 规范孩子的言行;      ,照亮孩 子的未来。

    ①家教是海上的灯塔②家训是端 正的标尺③家风是精 神的沃士④家庭 是温暖的港湾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④②③① D . ①②④③
  •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妙!妙极了! ”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因记者跳了起来。 B . 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C . 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 D . 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
  • 7.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 (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于。(刘禹锡《陋室铭》)
    3. (3)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4. (4) 王维《使至塞上》中既言事,又写景,更表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诗句是:
    5. (5) 吴均《与朱元思书》中写倏忽往来的鱼儿、细小的石块都看得清清楚楚,以此进一步突出江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 8.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八年级学生李晓,有挑食的习惯,特别不喜欢吃蔬菜,总是把蔬菜偷偷地当作餐厨垃圾倒掉。学校近期正大力倡导光盘行动,提倡同学们从源头上减少餐厨垃圾,这让他十分苦恼。

    作为他的同学,你会建议他怎么做呢?

  • 9.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你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漫画寓意。

    1. (1) 谈谈这幅漫画给你的启示。
    2. (2) 请以“诚信”为主题,给自己写一则座右铭。
二、阅读(60分)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 (1) 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清流/见底 B . 实是/欲界之仙都 C . 念/无与为乐者 D . 相/与步于中庭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晓雾将(休息) B . 竹柏影也( 大概是) C . 山川美(助词,的) D . 相与步中庭(介词,在)
    3. (3)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写山川四季朝夕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丽多姿,充满无穷生机;乙文描绘了月光的空灵清澈,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B . 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乙文表达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而微妙的感情。 C . 甲文中的“乱”“竞"极写动态, 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乙文中的“但”字表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旷达与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和坚守。 D . 甲文多用散句,兼用偶句(整句),整散结合,参差错落,富于变化;乙文也以散句为主,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 (5) 甲、乙两文在运用表达方式上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 11.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 (1)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2) 这首诗表现了哪些田园之乐?请简要概括。
  • 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的冰雹

    ①冰雹,俗称电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遭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年6月,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这次特大冰雹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

    ②在春末和夏季,有时早晨天气还非常晴朗,可是中午前后突然下起了冰雹。夏天的气温那么高,为什么会下冰雹呢?而冬天天气寒冷却不落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如果你在夏天爬过山的话,一定记得在山顶上早上和晚上还是非常凉快的,还要穿毛衣和棉衣。在海拔4~5千米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山在不断下降。在高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0℃以下。

    ④夏天太阳炙烤大地,在大气层中,有着大量的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但是在高空中却依然很冷。当湿热空气进入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坡的同时兼并了很多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在自己身上冻结,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升气流,又再一次把它带回到空中去。这些小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并兼并它们,把小水滴冻结在自己身上,因此它的表面上又包上了一层冰。就是这样,它在空中不停的翻腾,不断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相碰撞,穿上一件又一件冰做的外衣,一直到变成一定的重量时,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它带到高空时,于是就一落千丈 ,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拾起冰雹 ,用刀子破开,你会发现它的纵剖面层次分明,那是在高空中冰雹所穿的几层冰衣与雪服。

    ⑤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发生。

    (选自《百科知识》

    1. (1) 下列各句表述的内容,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0℃以下。 B . 当湿热空气进人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 C . 小冰粒在空中翻腾,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一相碰撞,立刻就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一

      下冰雹了。 D . 冬天,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发生。

    2. (2)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②结合选文第⑤段,简要概括冰雹形成所需要的条件。

  • 1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钟声

    ①近来,阿富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军仓促撤离造成的混乱,成为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留给世人的最深刻记忆之一。美国对阿政策的战略性失败充分说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②20年阿富汗战争显示,美国“新干涉主义”注定不可能成功。2001 年10月,美国以反恐为名带领盟友入侵阿富汗。20年来,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不仅给美国带来旷日持久的巨大消耗,更是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0年来, 美国付出了2400 多名军人死亡和超过2万亿美元的代价,不但没有完成“反恐”目标,反而导致“越反越恐”,在阿富汗的恐怖组织从个位数增加到20多个。“失败”成为西方国家政要和媒体评论阿富汗战争的高频词。美国《华盛顿邮报》在反思阿富汗战争时说:“我们曾经相信,可以用武器和金钱来改造世界:我们从一开始就大错特错。我们的方案并不是建立在可行或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③20年阿富汗战争显示,美国的作用是破坏而不是建设。20年来,10 多万阿富汗平民在美军及其盟军的枪炮之下伤亡1000多万人流离失所。阿富汗战争平均每天造成6000万美元损失,严重拖累阿经济社会发展。长年战乱导致阿富汗经济调敞,造成约72%的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失业率高达38%。阿富汗政治分析人士穆罕默德.达内什乔说:“阿富汗人对美国很失望,因为他们只留下了战争、破坏和贫困。”美国领导人那向“美在阿政策目标不是重建“既是自我解响,却也恰如其分,无论是伊拉克叙利亚,还是阿富汗,美军所到之处,留下的都是动荡分裂、家破人亡。

    ④20年阿富汗战争再次证明,试图将特定的价值观强加给其他民族和文明不可能长久,用强权及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多。英国政治和国际关系分析师汤姆·福迪强调,阿富汗惨败暴露了美国天真的想法靠民主、美元和枪支解决世界问题是错误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西方国家为阿富汗带来和平和民主的努力失败了,必须从中吸取教训。

    ⑤美军仓促从阿富汗撤离,进一步重创美国的国际信誉,引发盟友的质疑与批评。法国《费加罗报》指出:“欧洲人将为美国的失败付出高昂的代价。”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当美军开始对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时,英国和其他北约部队也加入其中。20年后,美国的撤军让北约盟国除了跟着撇军以外几乎别无选择。这给北约造成双重打击——它既暴露了北约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也让人怀疑美国未来是否愿意向其盟友提供支持。美国《纽约时报》认为,美国的盟友通过阿富汗的事例更加明白美国是“靠不住的”。

    ⑥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又有其相似性。从越南战争到阿富汗战争,美国似乎在重复自己的历史。美国应该从一次次相似的溃败场景中,深刻反思其动辄军事干预、穷兵黩武的政策,停止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破坏他国和地区和平稳定。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26日)

    1. (1) 选文是针对什么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的?提出了一个怎样的中心论点?
    2. (2)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有何好处?
    3. (3) 选文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好处?
  • 1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条鱼的故事

    杨晓升

    ①母亲喜鱼,尤其是爱吃鱼。

    ②我小的时候,当乡村教师的父母用他们每月总数共九十七元钱的工资养活我们全家六口:

    姐、我、两个弟弟和父亲母亲自己。让人揪心的是,母亲长期患有胃病。母亲胃疼的时候,愁眉苦脸,双手捂腹在床上“唉唉”一躺半天,令全家人坐立不安。父亲心疼,用小铝锅为母亲熬稀粥,还挤出钱每周去墟上为母亲买回三五两猪肉,加水及佐料炖烂,供母亲一人慢慢享用。如此奢侈的菜肴,令我们姐弟几个直淌口水。母亲吃着,却微皱着眉,还时常趁父亲不在时把肉分给我们,令我们姐弟四人既兴奋又纳闷。后来我们才发现,母亲最想吃、最喜吃的东西,其实是鱼!

    ③在南方乡村,鱼比猪肉便宜。父亲于是每周抠出钱来为母亲买鱼。只要有鱼,母亲便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全家人于是乐,禁不住逗她:“妈,您怎么天生就那么爱吃鱼呀?”此时,母亲就讪讪地笑:“我是属猫的,哪能不喜鱼?”

    ④那年盛夏,有一天我和二弟跟乡村小伙伴在池塘里游泳戏水。忽然一条大鱼受惊,在我跟前“呼”地高高跃出水,蹦到岸上。我一喜,不由分说上岸奋力将鱼捉住。这是条鱅鱼(北方人称胖头鱼),足有两斤重。二弟和别的小伙伴纷纷围过来,个个眉飞色舞,美慕至极。我好不得意!拎奖品般连蹦带跳直奔家里,冲母亲报功。母亲见状,脸煞白煞白,冲我和二弟嚷:“……你俩不懂事哇,怎能去偷公家的鱼?”我和二弟使劲争辩:“这鱼不是偷的,是它自个儿跳上半的呀!“母亲大怒:“那也是公家的!”并强令我们将鱼送回池塘放生。我不敢继续争辩,不情愿地拎着鱼往池塘走,二弟也快快地在我身后跟着。

    ⑤刚出家门,一位同龄的伙伴就堵住我,压低声音道:“喂,干吗把鱼放生,多傻呀!拿到我家去,今夜玩耍完了,在我家煮鱼粥,如何?”他眼神热切,我和二弟怦然心动。我眉一扬,大声嚷:“就这么办!”说着,慷慨地将硕大的鱅鱼递给他。我的心也过节般充满兴奋。我想,自己和二弟一个月都难得打次牙祭,把送到嘴边的鱼放回池塘,未免太亏了!

    ⑥这天晚上,我和二弟晚饭后便溜出家门,在月色溶溶的乡村之夜嬉戏玩耍。虽是耍着,内心却总记着那条鱼。于是,玩了个把小时,便直奔那位小伙伴家。他的父亲和大哥已经煮好了鱼粥,于是,我、二弟和另几个小伙伴美滋滋地饱餐了一顿鱼粥。吃罢,却不由得提心吊胆。幸好事后一切都相安无事,母亲也一直蒙在鼓里。

    ⑦直至我读完大学分配到北京工作,有次回家探亲,全家人在一块说笑时我又想起当年那条鱼,我和二弟都公开了那条鱼的真正去向。母亲听罢,皱着眉瞪着我和二弟,嗔怪道:“好哇你们兄弟俩原来合伙糊弄我呐?

    ⑧我和二弟直乐。一会儿,二弟嘻嘻地问母亲:“妈,要是再有鱼跳上岸,又让我们逮着拎回家来,您还让不让我们送回去放生?”不料母亲瞪一眼二弟:“那还用说?不是你劳动或花钱换回来的东西,啥时候都不能要!”

    ⑨这次,我和二弟没再笑,望着生养我们的老母亲,久久说不出话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月4日)

    1. (1) 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2) 联系上下文,赏析选文第③段和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

      ①父亲于是每周抠出钱来为母亲买鱼。

      ②拎奖品般连蹦带跳直奔家里,冲母亲报功。

    3. (3) 选文第⑨段写道我和二弟“久久说不出话来”,这是为什么?
    4. (4) 选文中母亲和《回忆我的母亲》中的母亲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三、写作(60分)
  • 15. 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向所有不幸感染的病患者表示慰问!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二0二一年新年贺词》)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联想或思考?请你以“英雄"为题,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⑵不少于6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