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民族高级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教...

更新时间:2021-12-25 浏览次数:7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 1. 秦国统一六国以前,主要采用军功入仕制,并辅以客卿入仕和由吏入仕(客卿:外来人才;吏官府里面的底层办事人员)。秦统一后,由吏入仕成为秦人入仕的主要通道。此变化(   )
    A . 体现了统治者治国思想的改变 B . 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C . 顺应了现固政权对人才的需求 D . 说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成熟
  • 2. (2021·唐山模拟) 先秦时期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乡射礼”对于射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能否射中靶心、形体能否合于音乐节奏、能否礼让对手。只有符合全部条件的射手,才能成为获胜者。据此可知,“乡射礼”(    )
    A . 保证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B .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演变 C . 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D . 契合了战乱频繁的时代
  • 3. 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这反映了宋初统治者采取措施(   )
    A . 促进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B . 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C .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D . 加强官僚队伍建设,完善文官政治
  • 4. 罗马人最早的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的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万民法》。由此说明(   )
    A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得到了贯彻 B . 罗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 C . 罗马的法律只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D . 罗马帝国境内所有人都被法律保护
  • 5. (2021高三上·湖北开学考) 古雅典的海外殖民贸易把城市、土地与海洋相联系,使得国内民众的经济实力普遍增强,也壮大了对抗贵族的胆量,他们在社会中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参与政事的能力也明显提升。这表明,古代雅典(    )
    A . 地缘环境激化公民与贵族的矛盾 B . 海洋文明决定民主政治产生 C . 商业发展有利于参政程度的提高 D .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 6. (2021高三上·靖远开学考) 公元前4世纪,罗马平民与贵族在管理事务上平分秋色,公元前3世纪中叶,平民担任大祭司后法律从秘密走向公开,法律知识开始公开被传授,之后的很多法学家也纷纷为当事人解答法律困惑和为当事人诉讼办案。这反映出当时的罗马( )
    A . 公民法逐渐向万民法过渡 B . 法学家成为司法的主体 C . 自然法精神得到较好贯彻 D . 法律的普适性逐渐扩大
  • 7.

    下图是18世纪后期英国铜版画漫画《英国“快乐”与法国“惨况”的对比》,作者想要表达的是(    )

    A . 英国工业革命进程领先于法国 B . 肯定英国政治势力间的“妥协” C . 英国社会生活水平远高于法国 D . 反对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8.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说中说:“在19世纪,受赠土地便是获得机会。正如有人给了你们在德克萨斯州的众多祖先那么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在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克林顿的这一论断说明了(   )
    A . 美国政府将会逐步增加奖学金 B . 信息时代对知识的依赖性逐步增强 C . 美国政府将严格控制土地资源 D . 政府的奖学金成为人们起家的本钱
  • 9. 下表为19-20世纪部分时间段内英国与法国政治运行情况表(部分),据此可知(   )

    政权

    内阁与议会关系

    政局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内阁总辞职,内阁与首相政治上共进退

    内阁有权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在1801年到1937年仅更换44届内阁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内阁的更替并不是全体部长的大换班,而只是总理下台

    内阁无权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1870年到1940年共更换了108届内阁

    A . 英国的政治体制比法国的政治体制更为优越 B . 内阁部长相对稳定有利于缓解法国政局危机 C . 内阁频繁更换导致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衰亡 D . 英国的内阁权力和地位远远大于法国的内阁
  • 10. 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尽管中英军队在广东对峙,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军官和记者居然坐船绕过清军防线,进入广东山区度假、狩猎,山区里的居民向他们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并未向两广当局举报敌人潜入。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
    A . 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B . 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C . 战争没有触及到普通民众 D . 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 11. 1901年,清政府宣布将“通商惠工”作为基本国策;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同时参照英、日商法,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具有商法性质的《商律》,还根据商人出资办实业的情况给予相当的官衔。这说明(   )
    A . 朝廷开始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B . 清末新政中进行了政策调整 C . 晚清政府用法治取代了人治 D .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12. "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毛泽东这段话意在强调(   )
    A . 共产国际应该对红军被迫战略转移负主要责任 B . 遵义会议是党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的起点 C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 D . 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应排除所有外来因素的影响
  • 13.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时高举的红旗上写着“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醒目字眼;英国宪章运动提出男性普选、年度议会、平均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和无记名投票。这表明(   )
    A . 工人运动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 B . 早期工人运动已走向国际性联合 C . 早期工人运动有较强的政治性 D . 英国宪章运动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 14. 对于“世界革命”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时代”。尽管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
    A . 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 B . 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C .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D . 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 15. “按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员会决定举行集会,庆祝国际妇女节,并进行反饥饿、反对战争、反对沙皇制度的宣传鼓动……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员会讨论了一天未来斗争的形式,主张继续开展斗争,推进革命。”材料反映的事件(   )
    A . 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B . 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 . 成为俄国和平夺权的开始 D . 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 16. 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   )
    A . 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主人 C . 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D . 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 17. (2016高三·常州模拟) 近年来,台湾的一些人主张借国际法意义上的“民族自决原则”组织台湾岛上的居民进行所谓“统独公投”以决定台湾的前途。国际法专家认为:“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是指一切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外国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具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政治地位和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据此可见,上述材料中“台湾的一些人”的主张(    )

    A . 严重挑衅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B . 符合国际法中“民族自决原则” C . 基于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原则 D . 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应遵循国际法
  • 18. (2017高二下·浙江月考) 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政协“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 .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 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C .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 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发生了改变
  • 19. (2017·商丘模拟)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 . 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 B . 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冷战”行为 C . 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D . 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
  • 20. 中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以来,仅9次使用否决权,其中6次是在2000年以后。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成为发展中世界的支持者,并郑重宣布中国支持联合国事业的新举措。这显示出(   )
    A . 新世纪的中国正逐渐成为更加自信的大国 B . 中国加入联合国之后政治、经济地位逐渐提高 C . 中国已经与亚非众多发展中国家结盟 D . 联合国改革提升了中国在重大事务中的权重
  • 21. 有学者指出:“亚洲的未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美国的远见,以及两国在多大程度上认同对方的地区历史角色……美国笃信自己的理想具有普世价值,声称自己有义务传播这些思想,这一信念常常成为美国的驱动力;中国则不同。”材料意在表明(   )
    A . 中美远见决定了亚太地区的未来 B . 中国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C . 政治格局多极化制约了美国发展 D . 中美观念的分歧影响着亚太局势
  • 22. 英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 .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 .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23. 196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把决策机制从全体通过改为多数投票通过。这遭到了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强烈反对,并连续6个月拒绝出席会议。最终,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了一项决议,允许共同体成员国行使否决权,阻止通过有疑义的、事关“重大国家利益”的协议。这表明(   )
    A .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共体运行 B . 法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 C . 欧共体内部各国矛盾得以消除 D . 欧洲进一步合作道路坎坷
  • 24.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言宣告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及苏联停止存在。独联体以主权平等为基础。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两极格局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瓦解 B . 新成立的独联体属于联邦制国家 C .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 . 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正式结束
  • 25. 雅尔塔体系的根本任务是保卫战后世界和平与秩序,这一任务通过建立大国间合作与制约的机制来实现,如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等,这些机制构成雅尔塔体系的基础,它们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后也没有改变。材料表明(   )
    A . 多极化趋势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B . 雅尔塔体系具有较强生命力 C . 大国合作与制约避免了国际冲突 D . 全球化加速了国际格局变动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代,没有哪个民族比雅典更重视自由演说,希腊文明与演说自由密切相关。在雅典,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等演说家通过自己的雄排才能,宣扬民主、自由,赢得多数人民的支持,完成自己民主改革的使命。由于雅典公民大会议事时留给演说家的时间并不多,因此,能够在公民大会上演说的演说家也只能是少数被人们信任的人。这些人往往成为城邦事务的实际领导者,利用人民的信任推行公民大会的决议。虽然演说家的出现往往招致反对派的不满,但他们作为城邦政治的孪生物,却能够积极维护公民的权利,捍卫城邦的政治地位,并使雅典公民大会一直对寡头政治取向心存警惕。

    ——摘编自杨巨平、王志超《试论演说家与雅典民主政治的互动》

    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治领袖往往也是军事将领,雅典将军普遍参与政治活动。公元前4世纪时期,将军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趋减弱,公民大会受到演说家的控制,演说家成为政治上的活跃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伯里克利是雅典将军参政向演说家参政的转折点,在伯里克利之后,雅典将军与演说家在政治上逐渐分离,演说家与将军区分十分明显。演说家的出现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演说家是雅典民主政治始终都存在的传统。公元前5世纪后期以及公元前4世纪的战争,虽然给雅典将军提供了展示军事实力的舞台,但长期的海外作战,也割断了将军与政治的关系,雅典政治领袖逐渐由将军向演说家转变。

    ——摘编自晏绍祥、张岩《“沉默的”将军:古典时期雅典将军参政情况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演说家对城邦政治发展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政治领袖身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27. 20世纪是革命与战争交织的世纪,列宁曾说,“战争引发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二:抗日战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保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阶段。

    军事关键

    抗战开始时,红军总数3.2万人,结束时仅八路军、新四军有127万人,各解放区民兵近269万人。

    经济后盾

    抗日时期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渡过了难关,保存了革命实力。

    ——节选自《抗日战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战争”和“革命”分别指什么事件?并用史实说明两者的关系。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崭新的阶段”是指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俄国所爆发的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国际关系,特别是研究国际安全关系,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探讨行为体互动的主要方式与表现。一般来说,行为体的互动总是既存在冲突,又存在合作,这种两重性实际上就是国际安全关系的根本特征。行为体能够共存于一个共同体中,说明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共享的价值、规范与利益。但另一方面,由于各个行为体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其中的主要行为体——国家,都是作为主权者行事,因此它们的互动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的一面。通常。

    在发生安全关系的行为体之间,冲突与合作的因素总是动态的与不平衡的,有时冲突的因素多一些,有时合作的因素多一些,在有些问题上冲突的因素多一些,而在另一些问题上却可能合作的因素多一些。

    ——摘自李少军《“冲突一合作模型”与中美关系的量化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