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基础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29 浏览次数:7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仁则兼矣”“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主张“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该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韩非子 D . 墨子
  • 2. 《汉书》载:“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更名太守。”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 . 汉代部分沿袭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 B . 郡守拥有下一级行政官员的任免权 C . 边郡长史的职责和级别与郡守相同 D . 郡守监察地方政治以强化中央集权
  • 3. 观察下列图片,图中文物可以直接反映出(   )

    定窑白瓷孩儿枕

    钧窑玫瑰紫大花盆

    唐三彩

    A . 原始制瓷业的基本特征 B . 中国古代陶器的发展历程 C . 唐宋陶瓷业的烧制技术 D . 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状况
  • 4. 《唐摭言》记载:“(上)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以下对科举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知识分子通过考试被引入统治集团 B . 为部分文人学士研究科技奠定基础 C . 助推社会普遍持久读书风尚的形成 D . 使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文化生活
  • 5.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以下主张或言论属于朱熹的有(   )

    ①“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②“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③“存天理,去人欲”    ④“天地之化日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6. 某史著写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该史著是(   )
    A . 《新唐书》 B . 《资治通鉴》 C . 《元史》 D . 《清史稿》
  • 7. 中国某时期的古典文学形式,被后人评价为“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把多种多样的人物、故事、情节都揭示展览出来了。它是(   )
    A . 战国楚辞 B . 汉代大赋 C . 唐代诗歌 D . 明清小说
  • 8. 下图是中国某时期的行政疆域图(局部)。据此判断,该时期为(   )

    A . 8世纪中期 B . 13世纪末期 C . 16世纪中期 D . 19世纪初期
  • 9.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下列事件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②国人拍摄第一部京剧《定军山》片段的影片

    ③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④西装在中国流行开来

    A . ②①④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③②①④
  • 10. “建筑师可以在这里研究建筑工程,庭园艺术在这儿也找着百科大全!它是供应着城市的大水库,灌溉着郊区的一大片稻田。这座宏伟而美丽的大花园,就是写坏了我这只秃笔怎能说得周全!”该诗盛赞的景点被誉为(   )
    A . “桃花源里人家” B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 C . “中国画里的乡村” D .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 11. 下图为漫画《长蛇猛兽动地来,冲破和平正义塔》(1919年),画中描绘了一座写着“公道”“和平”“正义”“平等”字样的破塔倒塌了下来,塔旁立着一块木牌“凡尔赛和会”。该漫画(   )

    A . 凸显了一战对世界秩序的破坏 B . 肯定巴黎和会维护正义的愿望 C . 揭露帝国主义分赃攫利的本质 D . 表明中国人民收回主权的决心
  • 12. 《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初版)中对某一事件进行了描述:“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像一把烈焰,贯穿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决不承认失败。”这一事件(   )
    A . 成为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 B . 为中国革命锻炼保存了骨干 C . 动摇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D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 13. “3月24日,日军猛攻,守军与敌军进行巷战、肉搏战。……4月4日午夜,守军先锋敢死队分组向敌进袭,冲入敌阵,奋勇异常。敌军仓皇应战,乱作一团。战役持续近一个月,守军以伤亡近两万人的代价,击溃日本精锐部队的进攻,歼敌1万余人,一扫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此次战役(   )
    A .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 成为了关外抗战的经典战例 C . 反映了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 D . 改变了华北战场的抗战态势
  • 14.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被喻成“一体两翼”:向社会主义过渡好比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鸟,实现工业化是它的主体,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分别是大鸟的两个翅膀。对“总路线”解读正确的有(   )
    ①表明国家有计划地发展社会经济
    ②基于国内外形势变化而提出
    ③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协调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1983年,中共中央文件肯定某项改革“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该项改革是(   )
    A .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 .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创办人民公社 D . 推进厂长(经理)负责制
  • 16. 这个学派认为“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该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 芝诺 B . 西塞罗 C . 塞内卡 D . 苏格拉底
  • 17. 1649年1月,英国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审判即将举行。面对这一名垂千古的机会,英国首屈一指的律师们却纷纷逃离伦敦。他们逃离的原因是因为审判的对象是国王,而“国王就是法律”,那么“国王如何审判国王”?这一现象表明(   )
    A . 对国王的审判不了了之 B . 议会虽赢得战争但未赢得人心 C . 审判国王存在法理难题 D . 光荣革命后君权神授观念依旧
  • 18. 1712年,他出生于日内瓦的一个新教徒家庭。在那个启蒙思想家普遍强调理性的时代,他却提倡人类朴实无华的天然情感,质疑理性对人性的压抑,在作品中歌颂自然,憎恶任何的矫揉造作。由此,“他”被称为(   )
    A . 启蒙运动的领袖 B . 浪漫主义之父 C . 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D . 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 19. (2021高二上·新蔡开学考) 18世纪末一个寒冬的下午,在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一家酒吧里,服务员给疲劳的纺织工人端上一杯热茶(加糖加奶),并开玩笑道:“小伙子,干了这杯来自四大洲的能量!”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纺织工人的疲劳和工厂制下高强度的劳动密切相关 B . 玩笑中的“四大洲”可能是指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 C . 在欧洲已有千年历史的茶叶直到18世纪末才进入大众消费 D . 一杯茶中“四大洲的能量”反映出当时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 20. 一位科学家在自传中说:“(1831年参加)贝格尔舰的航行,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它决定了我此后全部事业的道路。”这位科学家的“事业”是研究(   )
    A . 地质学 B . 生物学 C . 物理学 D . 社会学
  • 21. 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畔修建了要塞,并扩建为圣彼得堡,后又曾改名为彼得格勒、列宁格勒。与该城市直接相关的有(   )

    ①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②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大火 ③纳粹德国北路军的包围 ④苏联完全解体宣言的签署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2. “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天,从上午十点二十五分到十点三十分,在这仅仅一刹那的战斗时间里,三艘日本航空母舰,连同他们编制内的全部飞机,变成了冒着烟的残骸。在这爆炸性的五分钟里,日本的世界性地位被粉碎了,尽管它还得再经受三年的屡战屡败才肯接受这个事实”。这是对二战中某一战役的描写,该战役是(   )
    A . 珍珠港事件 B . 中途岛战役 C . 瓜岛战役 D . 硫磺岛战役
  • 23. 下图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建立的主要集中营分布图。下列关于该图中集中营说法正确的是(   )

    A . 遍及被德国侵略的所有国家 B . 关押对象包括战俘和犹太人 C . 法德两国集中营的数量较多 D . 处的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24. “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这种分裂与此前发生的纵向分裂不同,它不是人类文明进化中因现代化进程的时序差异而自然形成的梯次结构,而是人类社会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横向的结构性分裂”是指(   )
    A . 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并存 B . 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集团的对峙 C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存 D . 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
  • 25. 张弼士(1840—1916),广东大埔人,年少时远赴南洋荷属东印度谋生。发迹后回国投资实业,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在大埔、汕头和广州一带投资办厂。在传统史传中,张弼士的形象是富商、实业家和慈善家。在1960年代的马来西亚历史书写中,他逐渐被“去中国化”,成为本土的反殖民统治、反西方种族歧视的马来亚华裔的民族急先锋和族群模范。在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书写中,张弼士又成为企业家的成功典范。近年来大陆的“客家学”研究蓬勃发展(客家:因战乱、贫困或其他原因客居他处的汉族民系),张弼士又成为客家先贤典范和客家骄子。这说明( )
    A . 历史研究错综复杂,历史人物很难有定论 B . 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记忆”会随着时空而变化 C . 与人物有密切关系的传记作者的作品更可信 D . 历史人物形象完全是历史学家们创造出来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

    材料二: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提出的抑商举措。结合所学,指出重农抑商政策在历代王朝的地位及其消极影响。
    2. (2) 概括材料二的主张并写出其作者。结合所学,用一句话说明这些主张的近代思想价值。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引起价格革命的原因,人们提出很多种看法,其中以美国经济史学家E.J.汉密尔顿的货币数量论影响最大。货币数量学说有着悠久的理论传统,早在16世纪,西班牙和法国一些学者就提出过这种解释。到了现代,费雪提出了货币数量方程式(在均衡条件下价格水平由货币供给量决定),汉密尔顿则是成为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

    ——摘编自朱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新探》

    材料二: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

    ——1944年7月,孔祥熙密电蒋介石,发自美国新罕布什尔州

    1. (1) 依据材料一与所学,指出价格革命的主要表现,并从“货币数量论”的角度说明导致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的原因。
    2.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孔祥熙参加的国际会议的名称,并简述该会议绘制的战后世界经济蓝图。
  • 28.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重大事件(部分)

    时间

    事件

    结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占领南昌,后撤出,南下广州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确定实行  A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进攻长沙受挫,向山区进军

    1927年10月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点燃了“  B  ”的星星之火

    1929年12月

    古田会议

    确立了人民军队建立的基本原则,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权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材料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军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其中有177名少数民族的代表,147名妇女代表。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们一起,商议国家的大事。

    ——摘编自《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盛况实录》

    材料三: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 (1) 请完成表格中A和B处的空缺部分。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道路的创新之处。
    2.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举,根据材料二,概括参加一届全国人大的代表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3.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发展对外关系方面的实践探索。②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概述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最后十年中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成就。
  • 29. 迁移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希腊的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和移民史。移居海外的古希腊人出于防卫的需要,通常是筑城而居形成“polis”。在此过程中,polis不断分裂扩张,第一代殖民城市成为母邦,以其为基础,再形成无数子邦。对古希腊人来说,polis不仅是一个生活共同体,而且也是实现人类自我完美的道德共同体。

    ——摘编自吾淳《古希腊文明“突破”的初始因素及主要方向》

    材料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的三个多世纪,移民新大陆的欧洲人还不到300万人,从拿破仑战争到大萧条,大约有3200万欧洲人来到美国。近代早期,到达新大陆的非洲黑奴数量比欧洲移民的总数多了三倍,后者中有一半以上也是受某种形式的逼迫:军事征召、契约奴、罪犯。就移民运动本身而言,其进程更像是贸易而不是移民。……不过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奴隶贸易实际上已经结束了,来自亚洲的移民虽然给人以苦力形象,但也大都是自由移民。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性的人口大爆炸首先发生在欧洲,财富的高增长和分布的不均衡对历史上第一次远距离人口大迁移提供了持续的刺激。

    ——摘编自[美]摩亚《美国加拿大拉丁美洲的移民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

    材料三:“德国政府过分强调军国主义精神,这与我(指爱因斯坦)是格格不入的,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是如此。(1895年)在我的请求下,父亲采取措施,使我放弃了德国国籍。”

    ——赵中立、许良英《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

    “只要我(指爱因斯坦)还能有所选择,我就只想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这个国家里所实行的是:公民自由、宽容、以及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这些条件目前在德国都不存在。”

    ——1933年《不回德国的声明》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polis”的含义,并列举“polis”的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叶以后美洲移民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爱因斯坦是一位世界公民,他于1895年、1933年两度放弃德国国籍。依据材料三,概括爱因斯坦两次离开德国的相同原因,并列举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两个史实说明爱因斯坦作为一位世界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