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1-11-15 浏览次数:17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得北上的航行变得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显得毫不费力。这样,埃及人就拥有了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它促进了整个流域的统一。”材料说明了(   )

    ①尼罗河为古埃及提供了充沛的水源

    ②尼罗河为古埃及提供肥沃的土壤

    ③尼罗河为古埃及提供航运

    ④尼罗河有利于古埃及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2. 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婆罗门贵族因为没有带水罐又宁死不愿降低身份去使用随从吠舍和首陀罗们的水罐,最后活活渴死了。上述故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 黄河流域 B . 爱琴海地区 C . 两河流域 D . 印度河流域
  • 3. 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妇女不能参加城邦公民大会 B . 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C . 奴隶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 D .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 4. 杰出人物可以推动历史的进步。以下人物的共同贡献是(   )

    A . 维护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B . 推动了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C . 造就了罗马帝国的辉煌 D . 为古代世界的民主与法制做出了贡献
  • 5. “希腊的文学和艺术成就非凡,假如没有一无牵挂的自由,假如没有身为公民的自尊,这些成就便很难达到。”这段材料表明(   )
    A . 古希腊人民生活在高度自由的环境中 B . 希腊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了公民自由 C . 伯里克利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D . 希腊民主政治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 6. 下列古希腊哲学家,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是(   )
    A . 德谟克利特 B . 苏格拉底 C . 亚里士多德 D . 柏拉图
  • 7. 有学者说: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这样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
    A . 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正式诞生 B . 内容广泛且条文清晰 C . 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D . 侧重维护平民的利益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希腊文明是中东文明、埃及文明、西亚文明的综合体 B . 希腊文明是希腊人自创的文明 C . 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都吸收了希腊 文明 D . 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特点
  • 9.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这说明拜占庭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 . 继承传统 B . 兼收并蓄 C . 封闭性 D . 宗教色彩
  • 10. 9世纪,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以下当代国家中,不是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的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德国 D . 意大利
  • 11. (2021九上·盐城月考) 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出产提供他们和他们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 . 商品经济发达 B . 严格禁止竞争 C . 基本自给自足 D . 自耕农为主体
  • 12. 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A . 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 . 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 . 受到世俗力支配 D . 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 13.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8世纪前期的法兰克王国改革相比较,其共同之处在于(   )
    A . 都是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B . 都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C . 都是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 . 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 14. (2021九上·合肥月考) 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哈特著有《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排名》一书,穆罕默德排名居百位人物之首。你认为他能位居榜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他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B . 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C . 他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D . 他完成了传播宗教信仰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双重历史使命
  • 15.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事实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不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 B . 622年,穆罕默德率信徒迁居麦地那 C . 西欧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D . 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8分)
  • 16. 杰出人物影响历史进程,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 (1)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大流士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   )改正∶

    2. (2) 公元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   )改正∶

    3. (3) 为了巩固统治,查士丁尼命人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   )改正∶

    4. (4) 12世纪晚期,源赖朝设幕府于江户,日本进入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7题8分,18题12分,共20分))
  • 17. 多样的人类文明因互动而精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

    一摘编自马克奎《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我们共同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这种差异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

    1. (1) 图中②处文明古国在公元前18世纪曾产生过什么文明成就?沿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来出的佛教,诞生于图中哪处。(填序号)
    2. (2) 结合世界古代史知识,举两例说明"文明之间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
    3. (3) 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文明交流与发展的认识。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进入近代以后,城市的产业—商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西方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城市的主人——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主体,城市的文化——商业文化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所以说,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纪的城市文明。

    ——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材料二: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再从头开始,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框架中,所以市民们从开头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1. (1) 材料一中的城市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经济地位。
    2. (2) 结合材料二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3. (3) 材料三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学自治地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世纪城市文明的历史作用。
四、活动与探究题
  • 19. 改革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一一《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国王将全国土地留下一部分作为王领后,将其余的分授给大封建主,国王成为封君,被分封的人就成为封臣。大封建主获得土地以后,也将其中一部分划分为自己直接经营的领地,其余的则再对中等贵族进行分封,大封建主成为封君,而再受封者成为封臣。……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缔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并向老师学习。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四∶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依据材料一,归纳所阐述的民主政治有哪些特点?
    2. (2) 材料二反映的内容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缔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谁?日本向"老师"学习后进行了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实现了日本怎样的社会转型?
    4. (4) 根据材料四分析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
    5. (5) 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