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洲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1-12-09 浏览次数:9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孟子曾与梁襄王进行辩论,梁襄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襄王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孟子对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后来,孟子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据此,孟子辩论意图是(   )
    A . 批评梁襄王暴虐无道 B . 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C . 宣传儒家的政治主张 D . 探究礼崩乐坏成因
  • 2.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反映董仲舒的主张是(   )
    A . 天人感应 B . 心外无物 C . 格物致知 D . 知行合一
  • 3. 在整个汉朝的司法审判中,《春秋决事比》实际上成为当时的判例法,其原则有“原心定罪”“亲亲得相首匿”“君亲无将,将而诛焉”“恶恶止其身”等。这说明汉代(   )
    A . 社会政局十分动荡 B . 以法家为主导思想 C . 儒学发展有所抑制 D . 法律的儒家化特征
  • 4. 宋代每一类瓷器有多种样式,单就梅瓶,不同瓷窑利用粗细、横直、长短不同的外部轮廓线,于细微处反复磋磨,以探寻梅瓶一器的最典范之造型。正是依托这种正心诚意的大胆创新与孜孜不倦的实验,宋代瓷器具备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典范美。由此可见,宋代瓷器的制作(   )
    A . 深受理学义理观念的影响 B . 颠覆了传统制瓷技术 C . 体现了技术传承的封闭性 D . 源于“瓷路”的兴盛
  • 5. 明清之际的一些进步思想家,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古学(经学)为己任;或独辟蹊径,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或探究“切用于世”的学问;或会通西学,倾心于“质测之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 )
    A . 批判和否定了孔孟儒学 B . 促使正统思想发生改变 C .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D . 抨击了理学的空疏之弊
  • 6. 黄宗羲指责银为货币是“天下之大害”,断言“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其必废金银乎”。顾炎武把“倚银而富国”比喻为“恃酒而充饥”。王夫之则说“奸者逞,愿者削,召攘夺而弃本务,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而走死天下者,唯银也”。这种观念(   )
    A . 在思想史上有创新意义 B . 是重农抑商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C . 具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 D . 体现了关注现实的社会责任感
  • 7. 下表是李贽与黄宗羲的相关言论。据此可知,他们的认识(   )

    言论

    出处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明末)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黄宗羲《原君》(明末清初)

    A .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B . 承认了私欲膨胀的合理性 C . 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D . 推动了人伦与政治的分离
  • 8. 宋人邢呙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宋代(   )
    A . 教育文化发展迅速 B . 社会求学风气盛行 C . 儒学开始走向大众 D . 科技推动文化发展
  • 9. 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曾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顺治帝重用汤若望的主要目的是(   )
    A . 调和西学与传统文化的矛盾 B . 修订历法巩固清朝统治 C . 应对东来的天主教会的挑战 D . 宣扬国威维护朝贡体制
  • 10. 历史演义小说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这说明历史演义小说(   )
    A . 生动地还原了历史真相 B . 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C . 不能作为史料进行研究 D . 迎合了市民的文化需求
  • 11. (2021高二下·雅安期末) 宋代的众多女子多才多艺,或精通经史学问,或善于诗词文章,或成为绘画、音乐高手。位于社会下层的女艺人、伎乐等,也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尤多精妙的诗词之作。这反映了(   )
    A . 男女平等思想的萌发 B . 女子政治地位的提高 C . 理学对女子束缚较小 D . 社会重学风气的浓厚
  • 12. 清代戏曲《雷峰塔》塑造白娘子为因爱下凡的蛇妖,因许仙动摇而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但因其子孝行感动天地而释放出塔。该戏曲随后改名为《白蛇传》,广为流传。这表明该戏曲(   )
    A . 肯定了人的正常自然欲求 B . 迎合了市民阶层心理诉求 C . 体现了浓厚封建理学思想 D . 提升了中国女性社会地位
  • 13. 图为1972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据此,可推断(   )

    A . 画像砖主要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B . 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 C . 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 D . 孝文帝改革实现了鲜卑族的汉化
  • 14.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山水画起初是人物画的衬景,在宋代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宋代画家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绘画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强调对山水程式化、规律化符号的总结,将个体生命意识融入绘画之中,寄托作者的思绪情怀。据此可知,宋代的山水画创作(   )
    A . 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B . 折射出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 . 缘于科举制的日益完善 D . 摆脱了传统绘画理论的束缚
  • 15. 下表为京师大学堂翻译购买的教科书统计表。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翻译的书籍

    (1898—1911)

    40部

    23部

    63%

    37%

    购买的国外书籍

    (1903—1905)

    421部

    153部

    73%

    27%

    A . 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 . 中外交汇促进革命思想深入发展 C . 向西方学习深化到政治制度层面 D . 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 16. 梁启超在他传颂一时的文章《新民说·论尚武》中写道:“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中国正因失去这种尚武精神,“其人皆为病夫,其国安得不为病国也!”梁启超此论主要意图是(   )
    A . 要求国人健身强志 B . 进行政治制度变革 C . 恢复尚武文化传统 D . 激励各界救亡图存
  • 17. (2021高二上·玉林月考) 19世纪末,严复提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20世纪初,他又强调忠孝节义“实为国民之特性”,为立国精神之所恃。这主要反映了(   )
    A . 严复思想能够与时俱进 B . 严复思想转变受到一战的影响 C . 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D . 其思想随主要矛盾变化而变化
  • 18.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畅言国人“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文化差异的文章,与陈独秀等人展开了激烈论战。他认为,东西方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西洋文明浓郁如酒,吾国文明淡泊如水,西洋文明腴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粝如蔬,而中酒与肉之毒者则当以水及蔬疗之也”。他们的争论(   )
    A . 揭示了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差距 B .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 . 助推新文化运动向着更加理性方向发展 D . 开启了国民对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反思
  • 19. 1919年8月,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指出:“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这一观点(   )
    A . 属于西方的经济决定论 B .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C . 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本质 D . 挑战了封建伦理正统地位
  • 20. “五四”前后,中国大地上涌现了诸如改造联合会、新教育共进社、曙光社、家庭建设讨论会等新式社团,可谓五花八门;同时,还涌现出了形式多样的新式期刊,如《建设》等。这些新式社团和期刊的大量涌现反映出当时(   )
    A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显示了巨大力量 C . 民主与科学成为了新思潮的主流 D . 人们对新社会表现出极大的渴望
  • 21. 1921年2月,蔡和森撰文:“窃以为马克思主义的骨髓在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马克思的学理由三点出发:在历史上发明他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遂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唯物史观 B . 马克思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 .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D . 马克思主义带有强烈的战斗色彩
  • 22. 辛亥革命爆发前,革命派人士的口号主要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武昌起义后,革命派在南京建立的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民族平等。这一变化在当时有利于( )
    A .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 . 宣扬共和与维护统一 C . 防止列强瓜分中国 D . 调动群众反清积极性
  • 23. “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和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表现在(   )
    A . 青年学生要求“废除二十一条” B . 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 C . 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D . 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 24. (2021·长春模拟) 1924年,孙中山提出“中国不能和外国比,单行节制资本是不行的,还要发达国家资本来振兴实业”,才能挽回国家权利,并使“工人都有工作”。这表明孙中山(    )
    A . 推动民权主义转型 B . 践行实业救国思潮 C . 缓和社会主要矛盾 D . 探索国家富强途径
  • 25. 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这一论述(   )
    A . 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 .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 . 冲破了苏俄革命模式的羁绊 D . 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 26. “我们的国防工业正在建立。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造汽车,现在开始能造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一思想(   )
    A . 说明一五计划增加了军事开支 B . 体现了毛泽东对经济建设的探索 C . 做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D . 出现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
  • 27. 1977年4月,邓小平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写道:“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高举和捍卫这面光辉伟大的旗帜,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这封信(   )
    A . 是对“两个凡是”方针的拥护 B . 强调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C . 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 .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28. (2021·南海模拟) 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多次说:“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与邓小平以上论述直接相关的是 (    )
    A .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B . 开设经济特区 C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9. 1984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欢庆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盛大庆典。在首都群众游行队伍中,一条“小平您好”的横幅突然展开,被新闻摄影记者牢牢地定格(如图所示),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这说明

    A . 个人崇拜依然严重 B . 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效 C . 邓小平理论已形成 D .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 30.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
    A . 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 B . 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 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 D .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共2小题。)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进行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排版是很费工费时的,只有印大量书籍时才能体现出其优越性。在雕版和活字两种印刷方式并存的发展过程中,古人更偏向于旧的、传统的印刷方式。古人对活字印刷的优势虽说不是视而不见,但终究不愿费心费力去钻研、去创新。再加上封建社会等级地位森严,能够读书识字的只是一些封建贵族及其子弟,广大劳动人民基本上处于文盲状态,对书籍的需求量少。……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大都不太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视为雕虫小技,这就使活字印刷术的普及和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摘编自张松顷《论活字印刷术之未成为我国古代图书制作方式主流的原因》等

    材料二   晚清是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变革与转型时期,呈现出与古代出版截然不同的新面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印刷术陆续传入国内,中国的印刷技术因此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图书出版业的印刷生产力。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编辑和发行从印刷中分离了出来,出版机构的部门设置也开始按照编辑、印制、发行流程,逐渐走向细化。晚清以前,历代政府均缺乏对出版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进入晚清以后,随着西方出版观念的传入和新式出版业的迅速发展,清政府迫于形势,开始制定颁布一系列专业法规,政府的出版管理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与中国的传统出版事业不同,身处变革之中的出版业以“救亡图存”“与时俱进”为第一要义,为晚清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深刻地影响了晚清社会的发展进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肖东发等《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和发展受到限制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中国出版印刷业展现的“新面貌”,并说明这一时期的书籍印刷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期间,孙中山受到三方面问题的折磨:外国帝国主义、党内纷争和国内冲突。对这几个问题,他难以回避,但也无能为力。在挫折中,他发现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辉煌成就倍加令人鼓舞,他将俄国的成功归于良好的党组织和严格的纪律,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纪律窳败、组织松散及思想灌输不力。孙中山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尽管他急于寻求苏维埃的援助,但他拒绝用共产主义代替三民主义。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一部分人对于革命主义未能坚持,正当革命走到将次完成之际,破裂了两党的统一战线,招致了革命的失败,外患乃得乘机而入。这是两党统一战线破裂了的结果。现在两党重新结成的统一战线,形成了中国革命的一个新时期。

    ——摘编自1937年9月29日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纠正“自己的失败”采取的举措,并分析孙中山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发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的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