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21-12-22 浏览次数:1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测量是各种实验的基础,“估测”是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某同学尝试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身高约为172cm B . 质量约为53kg C . 脉搏跳动约为62次/s D . 体温约为36.2℃
  • 2. 仙海湖风景区是依托沉抗水库建立起来的国家4A级景区,因优质的生态环境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如图是游客们乘船在平静如镜的湖面游览的场景,关于游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以岸边栏杆为参照物,游船是静止的 B . 以游船倒影为参照物,游船是静止的 C . 以游船上的旗杆为参照物,游船是运动的 D . 以游船座位上游客的行李为参照物,游船是运动的
  • 3.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好评如潮,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了诗词之美。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道狭草木生,夕露沾我衣——露是液化形成的 B .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C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升华形成的 D . 檐花穿雾凇,窗纸战风棱——雾凇是凝固形成的
  • 4. 如图所示,是绵阳二号桥两旁安装的隔音板。关于该隔音板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 . 隔音板能改变噪声的音色 C . 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 . 利用隔音板是从“阻断噪声传播”方面控制噪声
  • 5. 火车站候车厅内,当听到广播播报“由绵阳开往成都东的C6321次列车开始检票……”后,购买了该次列车的乘客纷纷收拾行李开始排队检票,这说明(   )
    A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 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振动
  • 6. 科学家在切断番茄植株茎的过程中,一方面侧耳倾听,一方面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科学家没有直接听到任何声音,但将录音带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番茄植株茎的“尖叫”声。该实验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发出了(   )
    A . 响度很小的超声波 B . 响度很大的超声波 C . 响度很小的次声波 D . 响度很大的次声波
  • 7. 2020年6月21日,我国多地可以看到罕见的日环食,天文爱好者用墨水成像、小孔成像、相机拍照等方式观看或记录了这一天象奇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日食形成的原因是光发生了折射 B . 太阳在墨水中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C . 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D . 太阳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是虛像
  • 8. 在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候人们需要以密度作为选择材料的主要因素。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 . 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的“滚石” B . 用塑料来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C . 用干冰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D . 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上的污垢
  • 9.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完成“探究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冰块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分析正确的是(   )

    A . 冰是非晶体 B . 0~4min,冰块没有熔化,不吸热 C . 4~6min,温度没有升高,要吸热 D . 6~9min,冰块完全熔化,不再吸热
  • 10. 向装有干冰(温度可以低到-78.5℃)的烧杯中加适量冷水,烧杯中迅速冒出大量“白气”,一段时间后,烧杯壁上又出现一层白霜。对此过程中产生的“白气”、白霜分析正确的是(   )
    A . “白气”是由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B . “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 .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冰晶 D .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
  • 11. 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水平放置,一束光以与上表面夹角 从空气射到玻璃砖上表面的A点,在A点一部分光反射,另一部分光折射,折射光线照射到玻璃砖的下表面的B点。则(   )

    A . A点反射光线的反射角为30° B . A点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60° C . 射出B点的光线与A点的入射光线平行 D . 射出B点的光线与A点的折射光线平行
  • 12. 如图所示,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的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直到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关于水滴和放大镜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水滴的功能与投影仪镜头功能相同 B . 水滴的功能与照相机镜头功能相同 C . 放大镜的功能与投影仪镜头功能相同 D . 放大镜的功能与照相机镜头功能相同
  • 1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 B . 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 C . 当蜡烛向右移动时,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再次获得清晰像 D . 当蜡烛向左移动时,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再次获得清晰像
  • 14. 下表给出了部分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干松木

    煤油

    酒精

    密度/(

    A . 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密度大 B . 相同体积的实心铜球和铅球,铜球更重些 C . 能装下1kg煤油的塑料瓶,装不下1kg水 D . 一定质量的水凝固成冰,体积比原来更大
  • 15. 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从相距600m的不同起点,同时同向匀速行驶。运动过程中的 图像如图所示,经过时间 后,两车相距180m。则对此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 时间 内,甲车一定始终在乙车前 B . 时间 内,乙车一定始终在甲车前 C . 时间 内,甲车路程可能为1560m D . 时间 内,乙车路程可能为1200m
  • 16. 如图所示,长30cm的物体AB斜放在平面镜前,会在镜中成像 (未画出)。若A到镜面的距离为7cm,B到镜面的距离为25cm,则A到 的距离为(   )

    A . 30cm B . 40cm C . 50cm D . 60cm
二、填空题
  • 17.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次地外天体无人采样返回任务正式“启程”。火箭搭载嫦娥五号加速升空阶段,以火箭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的。此次任务顺利在月球采集月壤1731克,则当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时该月壤的质量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18. 如图所示,是将三组声音信号输入参数设置相同的示波器后,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图。其中音调最低的是,响度最小的是(选填“甲”“乙”或“丙”)

  • 19. 如图所示,是涪江某水文站设计的监测河水水位工作示意图。光源 与光屏MN在同一水平面上,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方向不变、与水平面成45°角的单色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P点处形成一个光斑,通过光斑位置的左右移动可以监测水位上升或下降。若光斑P向左移动了2.4m,则水位(选填“升高”或“降低”)了,m。

  • 20. 2020年绵阳第33届秋季菊花展时间为10月23日至11月24日,500余个品种10万余盆菊花吸引大批市民前往赏菊。某市民用镜头焦距为40mm的照相机近距离拍摄花朵,则花朵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至少间隔mm;后退一段距离,再次拍摄同一花朵,两次得到的清晰的像中,后者将比前者(选填“更大”或“更小”)。
  • 21. 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则他与平面镜中的像距离m。若小明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则平面镜中的像相对小明以m/s的速度运动。
  • 22. 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当入射光线与水面成30°角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刚好互相垂直,则折射角为;增大入射角,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将会(选填“增大”或“减小”)。
  • 23. 如图是某变频空调机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图。气态“冷媒”通过压缩机加压进入冷凝器变成液态,液态“冷媒”经铜管B进入蒸发器变成气态,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而达到制冷的目的。“冷媒”在冷凝器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冷媒”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使室内温度降低(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24. 一支实验室温度计,刻度均匀。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为2℃,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2℃。现在用这只温度计来测量教室饮用水的温度,其示数如图所示,则温度计示数是℃,饮用水的实际温度约为℃(保留1位小数)。

  • 25. 如图所示,长度均为10cm的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随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0.2s。由图知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的速度m/s,做加速运动的木块从 的平均速度约为km/h。

  • 26. 用如图所示的竹简状容器来量取水或酱油,装满对应的液体质量都250g,已知 ,甲、乙容器的体积之比是,若两容器均装满酱油,乙比甲多装了g。

三、实验题
  • 27.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子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复刚才的实验,发现音叉声音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决定声音响度的是

  • 28. 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完成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各自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 (1) 由图乙可知,当前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2. (2) 小明、小华采用相同的装置,将初温相同的水加热至沸腾,但用时不同,可能的原因是
    3. (3) 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是依然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选填“吸热”或“放热”)。
    4. (4) 图丙是(选填“沸腾前”或“沸腾过程中”)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况。
    5. (5) 参考下表数据,本次实验所用温度计液泡内的测温物质应为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 29. 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如下:

    1. (1) 将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使其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让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透镜,反复调节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点,此时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甲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将透镜移动到60.0cm刻度线处,将蜡烛放置于光具座上并点燃,反复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当蜡烛、光屏处于图乙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成像的原理与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3. (3) 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丙所示,则人眼在(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丁中的(选填“1”、“2”、“3”或“4”);
    4. (4) 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戊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 30. 小明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准备的器材有量筒、针筒、天平和酸奶。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 (2) 小明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63g,然后他想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但是又考虑到酸奶比较粘稠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57.6g,则酸奶的密度为
    3. (3) 同组的小昊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一个“问题”,他发现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选填“偏大”“偏小”)。
    4. (4) 另一实验小组同学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针筒和量筒,经过讨论后,他们想出利用实验台上的天平、烧杯、水等物品也可以测量酸奶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②在空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③将烧杯中的水倒出、擦干烧杯,并装满酸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④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所测的物理量和 表示)

四、计算题
  • 31. 一质量为10g的塑料瓶,单独装金属块时总质量为90g,单独装满水时总质量560g,装入金属块再加满水,总质量为630g,已知水的密度为 ,求:
    1. (1) 塑料瓶的容积;
    2. (2) 金属块的密度。
  • 32. 成绵乐城际铁路,是西南地区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自2014年开通以来,极大的缩短了绵阳到成都、乐山的乘车时间,有力促进绵阳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图,是某同学从12306官方网站上查询到的绵阳至乐山C6319次动车的时刻表,同时还查询到绵阳站距离成都东站的高铁距离113km,成都东站距离乐山站135km;C6319次动车编组信息为前后各一个车头,每个长27000mm,中间8个车厢,每个长25000mm,求:

    1. (1) C6319次动车从绵阳到成都东运行的时间;
    2. (2) C6319次动车从绵阳到乐山的平均速度;
    3. (3) C6319次动车以28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与另一长 ,正以25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的列车迎面相遇,两车交会时间。(计算结果取整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