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八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物理10月第一次适应性...

更新时间:2021-11-08 浏览次数:1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飞艇常常用于执行扫雷、空中预警、电子干扰等多项作战任务。如图所示为飞艇拖拽扫雷具扫除水雷的模拟图。当飞艇匀速飞行时,绳子与竖直方向恒成θ角。已知扫雷具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扫雷具所受浮力不能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扫雷具受3个力作用 B . 绳子拉力大小为 C . 海水对扫雷具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小于绳子拉力 D . 绳子拉力一定大于mg
  • 2.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为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提供了一条快捷通道图甲是港珠澳大桥中的一段,一辆小汽车在长度为L=21m的平直桥面上提速,图乙是该车在该段的车速的平方( )与位移(x)的关系,则关于小汽车通过该段平直桥面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 4m/s2 6m/s B . 2m/s2 3m/s C . 2m/s2   m/s D . 2m/s2 7m/s
  • 3. 目前许多国产手机都有指纹解锁功能,用的指纹识别传感器是电容式传感器,如图所示。指纹的凸起部分叫做“嵴”,凹下部分叫做“峪”,传感器上有大量面积相同的小极板,当手指贴在传感器上时,这些小极板和与之正对的皮肤表面就形成了大量的小电容器,由于距离不同,所以这些小电容器的电容不同。此时传感器给所有的小电容器充电达到某一电压值,然后开始放电,其中电容值较小的小电容器放电较快,于是根据放电快慢的不同,就可以探测到嵴和峪的位置,从而形成指纹的图象数据。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峪处形成的小电容器电容较小 B . 在峪处形成的小电容器放电较慢 C . 在嵴处形成的小电容器充电后带电量较小 D . 潮湿的手指对指纹识别没有任何影响
  • 4. 如图所示,小船从河岸的A点匀速运动到对岸的B点,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河水的流速 与运动轨边AB的夹角分别为α、β,两岸的宽度为d,且 大小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B . 小船渡河后的速度 关系为 C . 渡河时间由 、α、β、d几个量共同决定的 D . ,即 与河岸垂直,渡河的时间最短
  • 5. 如图所示,地球半径为R,a是地球赤道上的一栋建筑,b是与地心的距离为nR的地球同步卫星,c是在赤道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与地心距离为0.5nR的卫星.某一时刻b、c刚好位于a的正上方(如图所示)经过48h,a、b、c的大致位置是图乙中的(   )

    A . B . C . D .
  • 6. 如图所示,a、b两小球分别从半圆轨道顶端和斜面顶端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v0同时水平抛出,已知半圆轨道的半径与斜面竖直高度相等,斜面底边长是其竖直高度的2倍,若小球a能落到半圆轨道上,小球b能落到斜面上,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球可能先落在半圆轨道上 B . b球可能先落在斜面上 C . 两球可能同时落在半圆轨道上和斜面上 D . a球可能垂直落在半圆轨道上
  • 7. (2020·房山模拟) 如图所示为电子束焊接机,图中带箭头的虚线代表电场线,B、C是电场中两点。K为阴极,A为阳极,两极之间的距离为d,在两极之间加上高压U,有一电子在K极由静止被加速。不考虑电子重力,元电荷为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K之间的电场强度均为 B . B点电势大于C点电势 C . B点电场强度大于C点电场强度 D . 电子由K到A的电势能减少了eU
  • 8. (2019高三上·浙江期末) 袋鼠跳是一项很有趣的运动。如图所示,一位质量m=60kg的老师参加袋鼠跳游戏,全程10m,假设该老师从起点到终点用了相同的10跳,每一次跳起后,重心上升最大高度为h=0.2m。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老师起跳时,地面对该老师做正功 B . 该老师每跳跃一次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300W C . 该老师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可能是7s D . 该老师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可能是4s
  • 9. 部分风力等级对照表如下:

    风级

    名称

    风速

    陆地物象

    海面物象

    浪高(m)

    2

    轻风

    1.6~3.3

    感觉有风

    小波峰未破碎

    0.2

    4

    和风

    5.5~7.9

    吹起尘土

    小浪白沫波峰

    1.0

    6

    强风

    10.8~13.8

    电线有声

    大浪白沫离峰

    3.0

    8

    大风

    17.2~20.7

    拆毁树枝

    浪长高有浪花

    5.5

    10

    狂风

    24.5~28.4

    拔起树木

    海浪翻滚咆哮

    9.0

    12

    台风(一级飓风)

    32.7~36.9

    摧毁极大

    海浪滔天

    14.0

    已知空气的密度为 ,假设空气垂直吹到静止的物体上时速度变为0,则8级大风吹在静止站立且面朝风向、身高约1.7m的人身上时,对人的推力约为(   )

    A . 2N B . 20N C . 200N D . 2000N
  • 10. 如图甲所示,光滑斜面上有固定挡板A,斜面上叠放着小物块B和薄木板C、木板下端位于板A处,整体处于静止状态,木板C受到逐渐增大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木板C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 则由图像可知(   )

    A . 10N<F<15N时物块B和木板C相对滑动 B . 物块B和木板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 . 木板C的质量 D . 木板和物块两者间的动摩擦因数
二、实验题
  • 11.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设计了一套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图甲中A为小车(车上有槽,可放入砝码),B为打点计时器,C为力传感器(可直接读出绳上的拉力大小),P为小桶(可装入砂子),M是一端带有定滑轮的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不计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由静止释放小车A,通过分析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1. (1) 在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时,小车要连接纸带,不连接小车前端的细绳和小桶P,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轻推小车,若纸带上打出的点相邻点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则应移动左侧垫片使木板的倾角略微(填“增大”或“减少”)。
    2. (2) 该小组同学在探究拉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发现,在不改变小桶内砂子的质量而只在小车上的槽内增加砝码时,力传感器的示数(填“会”或“不”)发生变化。
    3. (3) 已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每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 (4) 某同学在该次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表所示:

      1

      2

      3

      4

      5

      6

      F/N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a/(m·s-2

      0.21

      0.39

      0.60

      0.75

      1.01

      1.20

      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出第4组数据,并做出a-F像。由图像的斜率求出小车的总质量为m=kg(结果保两位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
  • 12. 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放在足够长直水平面上,用水平细线紧绕在半径为R=0.25m的薄壁圆筒上。t=0时,圆筒在电动机带动下由静止开始绕竖直中心轴转动,转动中角速度满足ω=16t(rad/s)。物块和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0.2,取g=10m/s2

    1. (1) 请说明物块做何种运动并求出物块运动中受到的拉力的大小。
    2. (2) 当圆筒角速度达到ω0=64rad/s时,使其匀速转动,再经过4s,停上转动,求小物块从开始到停止通过的总路程。
  • 13.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某一电源相连,它的极板长L=0.4m,两板间距离d=4×10-3m,有一束由相同带电微粒组成的粒子流,以相同的速度v0从两板中央平行极板射入,开关S闭合前,两板不带电,由于重力作用微粒能落到下板的正中央,已知微粒质量为m=4×10-5kg,电量q=+1×10-8C。(g=10m/s2)求:

    1. (1) 微粒入射速度v0为多少?
    2. (2) 为使微粒能从平行板电容器的右边射出电场,电容器的上板应与电源的正极还是负极相连?所加的电压U应取什么范围?
  • 14. 光滑水平面上依次放99个质量均为m的弹性小球,质量相等的两弹性小球正碰时交换速度。现一质量为2m的小球A以初速度 与第99个小球发生弹性正碰,求:

    1. (1) 小球A第一次与第99个小球碰后的速度大小;
    2. (2) 第1个小球最终的速度大小;
    3. (3) 第99个小球最终的速度大小。
  • 15. 如图所示,倾角30°的光滑斜面上,轻质弹簧两端连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kg的物块B和C,C紧靠着挡板P,B通过轻质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与质量M=8kg的物块A连接,细绳平行于斜面,A在外力作用下静止在圆心角为60°、半径R=2m的 光滑圆弧轨道的顶端a处,此时绳子恰好拉直且无张力;圆弧轨道最低端b与粗糙水平轨道bc相切,bc与一个半径r=0.2m的光滑圆轨道平滑连接。由静止释放A,当A滑至b时,C恰好离开挡板P,此时绳子断裂。已知A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 弹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细绳不可伸长。

    1. (1) 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 (2) 求物块A滑至b处,绳子断裂瞬间,圆轨道对A的支持力大小;
    3. (3) 为了让物块A能进入圆轨道且不脱轨,则bc间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