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聊城市聊城北大培文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1-10-25 浏览次数:12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区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指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加大开放力度。这表明我国(   )
    A . 改革开放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B . 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 经济发展转向中低速平稳发展 D . 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 2. 科技奖励由推荐制调整为提名制,进一步完善评审职责、评审标准、评审程序等制度,进一步加强科技奖励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科技奖励的监督惩戒力度……修订后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下面简称《条例》)于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作为科技奖励制度一系列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新版《条例》(   )
    A . 能够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B . 说明我国已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C . 体现了改革开放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D . 证明法治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3. 下列时事事件能体现我国重视高质量发展的是(   )

    ①2020年8月20日,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召开

    ②截止2020年9月21日,我国自贸区总数达21个

    ③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启动

    ④2020年11月25日,中央军事军委训练会议召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供给“不适老”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公交车台阶无法升降,小区缺乏坡道和电梯,商场自助终端操作繁琐;外出走不动了想歇会儿,路边一把椅子都找不到……缓解以上矛盾,应当(   )

    ①开展适老化改造,将此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提高我国基础设施、科技产品的适老化水平

    ③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到敬老、助老的行列中来 

    ④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习近平曾指出,“落实共享发展是一门大学问。”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________方向稳步前进。(   )
    A . 共同富裕 B . 公平正义 C . 财富均衡 D . 各有所得
  • 6.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
    A .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B .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 7. (2021·宿迁)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量子计算原型系统“九章”成功研制……一系列科技成就表明(   )
    A . 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石 B .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C . 创新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D . 我国已发展为世界科技强国
  • 8. (2021·抚顺) 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是(   )
    A . 保护知识产权 B . 提升创新能力 C . 合理利用资源 D . 购买核心技术
  • 9. (2021·海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这告诉我们(    )
    A . 人人皆能创新 B .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C . 生活处处有创新 D . 制度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10. 聊城市坚持教育优先,牢固树立“三个一”工作理念,即“哪怕只上一个项目,也要建设学校;哪怕只有一个编制,也要留给教师;哪怕只有一分钱,也要花在孩子身上”,确保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这是因为教育(   )

    ①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必须常抓不懈 

    ④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1. 2021年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飞船精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表明(   )
    A .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B . 我国科技创新已经领先世界  C . 我国已经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D .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创新
  • 12. “一机在手,出门无忧。”这8个字已经成为大多数人习惯的生活新模式,但在燃气缴费等很多社会数字化应用场景中,部分老年人仍“寸步难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社会矛盾

    ②在数字化应用场景中,我们要关心、关爱老人

    ③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为生活带来便捷

    ④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3. 德育立人、智育赋能、体育健体、美育怡情、劳动养性。通过“五育并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激发育人活力,探索育人模式,彰显育人力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五育并举”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

    ②“五育并举”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③“五育并举”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五育并举”已成为我国当前最为重要的中心工作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4.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授予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依托一定的科研平台,围绕一个学科、领域或某个研究方向,进行长期合作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并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得到同行公认的科研群体。可以作为新增该奖项理由的有(   )

    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②创新精神表现为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③全面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④创新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④
  • 15.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编制过程中曾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群众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了1000余条建议。“十四五”规划之所以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是因为(   )
    A . 公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B . 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我国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C . 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D .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公民必须参与民主监督
  • 16. 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以下关于民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B . 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C .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D .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 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稿。在起草建议的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主持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各行业代表意见。下面看法正确的是(   )

    ①表明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广泛性        ②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

    ③为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提供了新的平台  ④有利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的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补齐农村养老短板、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救助保障等议案,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频频冲上热搜榜,刷屏“朋友圈”。这反映了(   )

    ①我国公民依法民主监督,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②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③我国实行协商民主,人民群众行使决策权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9. 为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网上意见征求活动,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03.8万条,收获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公民(   )

    ①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②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不断丰富

    ③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④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20. (2020·绵阳) 2020年4月1日,在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中,绵阳市政府对与重庆北碚区的合作项目进行社会公示,听取各方意见。材料中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是(  )
    A .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B . 人大代表议案制度 C . 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制度 D .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 21. 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出调整,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公民,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此,未成年人应该(   )
    A . 小错不怕,大错不犯 B . 只靠他律,杜绝违法行为  C . 严格执法,惩处犯罪 D . 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 22. (2021·恩施) 小明参加“法律呵护我成长”的知识讲座,知道了“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此法细化监护人职责,呵护“留守儿童”,加强监管,防止沉迷网络,强化学校报告义务,向性侵和欺凌说“不”……还增加了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等”。时隔14年本部法律再次修订,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要(    )
    A . 科学立法 B . 严格执法 C . 公正司法 D . 全民守法
  • 23.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对2025年、2035年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公民应做到(   )
    A . 立法科学,体系完备 B . 执法严明,依法行政  C .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D . 司法公正,廉洁高效
  • 24. (2021·荆门) 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 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从民法典的这些规定中,可以得出的 结论有(   )

    ①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②道德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④法律和道德都是国家制定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5. (2021·武汉)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民法典草案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典,中国的民事权利保障进入全新时代。这体现了( )
    A . 法治通过善治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B .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C .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D .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统一
二、价值判断题(请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正确请选A,错误选B。10题,每题2分,共20分。)
三、材料题(共30分。)
  • 36. 材料:40年来,深圳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活,指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好,办得水平更高。

    通过材料分析,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 37. 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隆重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置身春潮涌动的南海之滨、绚丽多姿的黄浦江畔,令人百感交集,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谈一谈我们为什么要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改革为什么没有完成时?

  • 38. 材料: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走法治道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结合材料,分析法治的意义。

  • 39. 材料:厉行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机关和公民都有责任。过去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律草案、决定草案48件,通过34件,其中制定法律5件,修改法律17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2件;国务院继续完善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用“清单”明确政府权责;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8498件,审结34481件,同比分别上升10.7%和8.2%,制定司法解释20件,发布指导性案例33个,加强对全国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全国监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301万件,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770561人、提起公诉1572971人,主动履职的公益诉讼、诉讼监督案件同比分别上升19.2%和9.6%。

    阅读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厉行法治,建设法治社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