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02-21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悴(qiáo)   并(tì)   蔽(yìn)   啬(lìng) B . (shà)时   蓄(chù)   浴 (mù)   落(zhuó) C . 弄(shì)   分(qí)   笑(nì)   徘(huài) D . 临(lì)   粼(lín)   告 (dǎo)   妹(zhǐ)
  •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掩饰   披蓑戴笠   淅淅沥沥   翻来复去 B . 沐浴   喜出望外   小心冀冀   煞有介事 C . 急燥   美不胜收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D . 诀别   呼朋引伴   混为一谈   疲倦不堪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 . 艺术节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沉湎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C . 这次学校组织的安全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绞尽脑汁 , 深感自己知识储备不足。 D . 平顶山公园玉兰花的花期就快到了,而且能从3月初持续到4月底,参差不齐地开出数百朵花。
  • 4. 选词填空。

    ⑴那是雨,是使人(安静   幽静   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画面啊!

    ⑵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 (贪图   贪婪   贪求)地吞读下去。

    ⑶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很暖和 (安闲   安适   舒适)地照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 5. 下列各句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B .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C . 此时他有多么惊惘,凡是像他一样具有智慧和好奇心的人,都是可想而知的。 D . 这班猴子把课室弄得乱七八糟,结果最顽皮的几个被老师罚留堂。
  •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精行活动。 B . 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 C . 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 .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 7.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B . 《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 《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D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 8. 下列文句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⑴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⑵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⑶学习上,我们如果不讲究方法,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结果只可能是    

    A . 信服   诀别   事倍功半 B . 佩服   诀别   事半功倍 C . 信服   永别   事倍功半 D . 佩服   永别   事半功倍
  • 9. 根据提供的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补上两个“如果……,就……”的句子, 使句子构成排比句。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荫

    ..................................................................

    ..................................................................

  • 10. 请将下列诗文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1. (1) 潮平两岸阔,。(次北固山下《王湾》)
    2. (2) 夜发清溪向三峡,(《峨眉山月歌》李白)
    3. (3)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4.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5.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6. (6) 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7. (7) 一点点黄晕的光,。(《春》朱自清)
    8. (8)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9. (9) 不知何处吹芦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10. (10)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朱自清)
二、阅读理解(40分)
  • 11. 【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不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故人来,方.与之食

      恐.其自食其言也

    2. (2) 根据句意,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期日/中 B . 对/子骂父 C . 下车/引之 D . 故人至/暮不来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4. (4) 读了[甲]文和[乙]文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济南之春

    简墨

    ①地气一动,人们就开始常说一句话了:济南春脖子短。

    ②哦,惊蛰了,开始了——是谁,失手打翻了一杯隔夜的茶?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来, 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腥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见空地上无端多了些湿漉漉的印子,小小地凸起着,像鱼儿吐的小泡泡,这儿一团,那儿一簇——是蚯蚓活动筋骨的痕迹。然后,迎春和连翘不知道谁仿效谁,模样差不多,争着挑出了黄灯笼。然后,很多很多的爱和力量苏醒了,整个大地,寂静中充满响动。

    ③城内城外的小山们就不用说了,积攒了一冬的绿啊,这时说什么也憋不住,一股脑儿全都倾倒在山坡上,没有了疆域。浆果、灌木、蕨类,草木你推我搡,绞出了汁子,连石头也被这绿泡软了,就要兴致勃勃他开出花来。而满城的柳,那是满城的绿啊,如烟似雾,没边没沿地蒸腾、洇染开来。到小阳春,柳絮都飞起来了,柳树的心都飞起来了,它们捉对儿,成球、成团, 追逐嬉闹,如同一群白衫少年——它们飞奔在半空里,不肯再回到凡间。这时候,你被柳絮烦恼着,也欢喜着,走在柳絮里,像走在梦里,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④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大地寒气散尽,变得整个儿香喷喷的,遍地花开。在街上走着,会生出一种小醉的感觉,精力集中不起来,脑子也有点蒙。花都开得发酵了,像给大地吃上了一种什么药。这种日子,在屋子里根本呆不住——你会一整天一整天,泡在户外,舍不得回家。

    ⑤这叫你的眼睛和鼻子也闲不住。因为自从迎春和连翘开了门,花朵们的拜访就从来没断过——黄花朵还真是一种急性子的颜色啊,率领着颜色家族众姊妹,用百米赛的爆发力,一刻也不停地前进。她们的洁净叫人简直想一朵一朵、一瓣一瓣展开,在上面书写诗篇。她们又多有耐力啊,所谓开到荼縻,也还是向前奔着——春至而梅、而樱、而海棠;春深则桃、则李、则丁香; 即便春去,还蜀葵,还茑萝、还蔷薇……花朵开了又开,开了又开,将身体里的呼号都给喊了出去。那些大都有着草字头、木字边姓氏的小号们,一百万一千万支地演奏香气。

    ⑥与香气结伴而来的,是一群群的蜂子和鸟儿——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来跳去, 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头角黑黑、遍身黄嫩的蜂子,腿子肥嘟嘟的,金粉闪耀,裙摆被阳光照透。

    ⑦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济南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里,莲叶平水冒出,小小的叶子,羞涩地抿着嘴唇,打个哈欠就长成了半大小伙儿。他们舒展开来,平铺下身子,躺在水水的软床上,恨天恨地地等待起来。其实,不必着急,到不了小夏天,白腰雨燕低低地掠过水面的时候,他们这些“绿衣人”所盼望的伴侣——“粉衣人”,就来到身边了,垂着眼睛,红着面孔。在花下,人们的说话声也温柔起来;过了恋爱年龄的人,又想恋爱一次。

    ⑧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

    (《北京文学》2016年第5期,有删减)

    1. (1) 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3. (3) 除了从视觉绘景外,作者还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济南的春景?请各举一例。
    4. (4) 结合选文,说说对“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的理解。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一代宗师陆谷孙

    黄显宁

    ①我记得,念小学五、六年级那会儿,当科技翻译的母亲送给我一本《新英汉词典》母亲说:“中学毕业前用这本就够了,读大学得换《英汉大词典》。”我看到,两部词典的主编是同一个人:陆谷孙。

    ②显然,这个人是母亲的骄傲。作为复旦大学英语系六四级本科生,母亲大二那年正好赶上毕业留校任教的陆先生开启他长达五十余年的教学生涯。

    ③谁不愿意当陆谷孙的学生呢?母亲说起陆老师当年英语如何零基础开始,一年之后成绩就甩同学一大截,任教讲课如何生动精彩。母亲似乎在讲传奇故事,我也像听评书那样默默地替这些故事添油加醋。以至于多年后,每每遥想半个世纪前风华正茂的陆先生,儿时撞自叠加的岳飞、秦琼、杨六郎的形影,依然隐约可见。

    ④记得2000年前后,在别人攒的饭局里叨陪末座,席上有陆先生。我语无伦次地告诉他,家母是他的学生。他问了母亲的名字和年纪,想了没多久就反应过来:“你母亲写得一手好字。”陆先生果然记忆力过人,但我一想到自己身无长项,一时尴尬得接不上话。陆先生当然也看出来了,于是把话题岔开“虽然我比你父母年长不了几岁,不过,按师门规矩,你得排到徒孙辈啦。”说完朗声大笑,那股子胸襟坦荡的侠气完美地契合了我儿时想象中的一代宗师。

    ⑤从此,“徒孙”和“师祖”成了我和陆先生闲聊时最常提的“典故”。我曾张罗请陆先生到我任职的出版社给青年编辑做业务培训,虽随口一提,没想到曾推掉无数大型活动的陆先生爽快应允,还手书三页纸的提纲,嘱咐我打印好事先发给来听讲座的同仁。讲座名为“向外文编辑们进数言”,勉励我们务必以“知书习业、查己识人、深谙语言、比较文化”为己任,穿插其间的是十几个双语案例。昨天找出来,提纲上的水笔字迹清晰如昨。再细看,有些短语旁边还有淡淡的铅笔字:“请打作斜体。”

    ⑥陆先生就是这样。前几年请陆先生出山翻译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传记《生活曾经这样》,不到两个月已经完成大半,我说“您悠着点啊,不是说过一年后交稿吗?”他摆摆手,说:“伸头一刀,缩头也一刀不如早点了却心事。”

    ⑦问题是,陆先生的心事不断,教书之余要翻译,译文之外有辞书,英汉完了有汉英,勤勉不辍,无穷也。心无旁骛,一息尚存就要“榨取时间的剩余价值”,以求留下实实在在、泽被后世的成就,这大约是陆先生毕生的态度。于健康而言,这无异老虎口里夺食,但从陆先生的角度想,或许是征服时间这头猛兽的唯一办法。

    然而猛兽总在暗处咆哮。站在陆先生的灵堂,想到半年前,我的翻译遇到难题,没敢惊动“师祖”,只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求助信息。没过两分钟,小窗就亮起来,陆先生照例主动提出

    他的解决方案,照例加上一句“斗胆建议,不怕犯错,真是仅供参考的。”…

    ⑨《中华汉英大词典》下卷还未出版,先生已离我们而去,我多么希望时间的猛兽在打瞌睡啊。

    1. (1) 概括选文所写有关陆先生的具体事件。

      ④先生主动帮我解决翻译难题。

    2. (2) 从选文第⑤段至第⑦段中概括出陆先生的两点精神品质,并说明理由。
    3. (3) 赏析选文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然而猛兽总在暗处咆哮。

    4. (4) 请从选材的角度说说,下列材料能否替换第⑧段。

      想到半年前,陆先生听说我在学着写小说,嘱我务必将发表的文章寄过去给他看,我想他不过是鼓励“徒孙”的客套。没想到他不仅认真读了,还强烈建议我扩展小说里的一条人物线索: “希望看到你下一篇写一个出生在二线城市里的人物,我想看。”

三、作文(50分)
  • 14.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题目:《跨进初中以后,      ▲      

    跨进初中以后,你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了一些什么样的感受?进行过一些什么样的精彩合作?探索过一些什么样的有趣问题?……

    怎么样,面对这个题目想写的话是不是太多了?那还等什么呢,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⑴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⑵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⑶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⑷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