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第二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2-09 浏览次数:7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据考古资料显示,在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这说明(    )。
    A .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 B . 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 C . 铁器已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 D . 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已相当普遍
  • 2.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 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 .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C .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D .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 3. 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男女长幼尊卑。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 封建社会后期(    )
    A . 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 . 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 . 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D . 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 4. 战国中期,诸侯国国君给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到了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中后期(    )
    A . 出现专制集权制度的萌芽 B . 经济发展推动官僚制度改革 C . 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 D . 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
  • 5.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掌握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此材料所述的唐代政治制度是指(    )
    A . 三公九卿制 B . 察举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科举制
  • 6. (2019高一上·吉林月考)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 . 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 . 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 . 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 .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 7. 如表:唐代各时期落第诗的数量统计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时期

    写给自己的落第诗(首)

    写给友人的落第诗(首)

    初唐

    2

    0

    盛唐

    13

    9

    中唐

    19

    44

    晚唐

    66

    107

    A . 初唐制度首创,科举尚未实施 B . 盛唐励精图治,科举绝对公正 C . 中唐社会动荡,科举倍受追捧 D . 晚唐国祚将败,科举有失公允
  • 8. “飞天”是指佛教传说中的天神。下面壁画中图1是敦煌莫高窟的249窟西魏时期带有西域风格的飞天形象。图2是敦煌莫高窟的296窟北周时期带有中原风格的飞天形象。图3是榆林窟10窟西夏时期带有西夏风格的飞天形象。据此可知(    )

    A . 飞天艺术形象受到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等影响 B . 飞天艺术形象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 C . 儒家思想在敦煌的传播决定飞天艺术形象创作 D . 飞天艺术形象是中国雕塑的典型代表
  • 9. (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 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 . 知人善任 B . 重文轻武 C . 宋朝官员均为文人 D . 分化事权
  • 10. 19世纪末,清政府派出的留学生归国后在政府就职,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
    A . 民族危机加剧 B . 清廷腐朽的加深      C . 科举制的废除 D . 立宪希望的破产
  • 1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但没有得到清政府的认可;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初步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后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日益萎缩。据此可知(    )
    A .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B . 政治对经济起决定作用 C .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没有任何发展空间 D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反映了政府与市场的互动
  • 12. 下表是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棉纱进口

    棉布进口

    麦粉进口

    钢铁进口

    机器进口

    生铁产量

    下降38%

    下降20%

    下降15%

    增加20%

    增加20%

    增加30%

    A . 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 . 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 . 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 . 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 13. 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对图中数据解读错误的是(    )

    A .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友好关系 B .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C .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D . 世纪之交中国巩固与发展大国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 14.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其中,中国处理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关系的外交策略是(    )
    A . 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 B . 按照“亲、诚、惠、容”理念 C .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 D . 提出“真、实、亲、诚”原则
  • 15. 1990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621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1984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到1991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   经济结构渐趋合理 B . 已形成典型的外向型经济 C . 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D .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 16.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在镇压了同盟城邦米提林的暴动后,在愤怒驱使下,雅典人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处以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人变为奴隶。后冷静下来,雅典人对这个决定感到震惊,才决定重新召开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办法。这表明雅典(    )
    A . 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B . 民主决策带有感情色彩 C . 城邦利益居于首位 D . 公民人身自由遭到侵犯
  • 17.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 . 体现自由平等 B . 体现“君权神授” C .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 . 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 18. (2019高一下·济宁月考) “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
    A . 亚历山大帝国 B . 罗马帝国 C . 西罗马帝国 D . 法兰克王国
  • 19. 列宁曾经评价道“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材料中的“两位学者和战士(    )
    A . 发动宪章运动以争取工人的普选权 B .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 . 创立科学理论以指导各国工人运动 D . 创作《国际歌》以弘扬革命精神
  • 20. 下列简笔画能够形象反映一战爆发前世界形势的是(    )
    A . B . C . D .
  • 21.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和日本则(    )。
    A .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 发动内战 C . 走上法西斯道路 D . 实行新经济政策
  • 22. “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23亿普特低了很多。”这一变化,有助于(    )。
    A . 结束沙皇统治 B . 恢复国民经济 C . 实现农业集体化 D . 防止生产过剩
  • 23. 1990年1月1日,成千上万名柏林人在新开放的柏林墙边载歌载舞,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隔••••••仅仅10个月之后,科尔成为全德领导人。”材料反映的是(    )
    A .   匈牙利的改革 B . 柏林墙的修筑 C . 德国重新统一 D . 两极格局结束
  • 24. 关于朝鲜核问题,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曾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
    A .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B .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 .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 . 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
  • 25. (2020高二上·辽源期末)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如钢铁采矿)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原子能、生物工程等“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这次科技革命 (    )
    A . 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B . 使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C . 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D . 使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 26.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期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

    积所占比重

    占比重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0

    秦汉

    117(全国)

    1 048.35

    5.72

    940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215(南方)

    1 167.7

    3.85

    900

    隋唐

    124(北方)328(南方)

    1 450.92

    6.42

    900

    ——摘编自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3. (3) 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 27. 习近平同志强调,知识分子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独特的智慧和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

    材料二:《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胡适自传》

    材料三:惟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达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纬经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这次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像这般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 (1) “是书”指的是哪本书?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源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2. (2) 谁将《大演论》翻译介绍到中国?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了解的只是“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天演论》对当时的中国起了什么作用?
    3. (3) 孙中山认为“国民革命"与“英雄革命”的区别是什么?他的哪一思想体现了“国民革命)的内涵?
    4. (4) 据材料四,指出“这次胜利”是哪一次革命的胜利。李大钊是怎样看待“这次胜利”的?
    5. (5)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说明在民族复兴过程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 28. 有人认为冷战是“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

    一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大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同时,美国在战后初期宽待德国和日本,助其复兴,以后又长期在安全、贸易和金融方面予以照顾和特殊优惠,从而有力地帮助了它们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或者说成为美国比较强劲的经济竞争对手。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国际“权力关系再调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在西方引发的国际危机。
    2. (2)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战后美国霸权的建立与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