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1-10-26 浏览次数:15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 1. 新冠状病毒 COVID-19 的直径约为100nm=m;“全碳气凝胶”的密度仅为0.16kg/m3 , 即为g/cm3;G7772高铁7:34由铜陵站发车,8:43到达合肥南站,需要的时间为h。
  • 2. 测量是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许多测量工具,如甲图中停表的读数为s,乙图中物体A的长度为cm;丙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3.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载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座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基地成功发射升空。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填物态变化名称)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巨大的轰鸣声”是表示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4. 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5°,则此时水面上的反射角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此时保持入射点不变,使入射光线顺时针转过10°,则此时的反射角为°。

  • 5. 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 6. 一款华为5G手机的折叠屏由柔性发光二极管制成,其中制成发光二极管的材料是,震惊世界的我国最年轻科学家曹原研究发现:当两层石墨烯以一个“魔角”叠加在一起时,再加入一定数量的电子,石墨烯的电阻突然变为0。此现象中石墨烯是
  • 7.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xOy内,发光点位于P(0,4)位置处,平面镜MN竖直放置,其两端M、N的坐标分别为(3,1)和(3,0),P点通过平面镜MN反射到竖直平面y轴的右半部分某一区域,则通过反射照亮该区域的面积为m2(图中长度单位为:米)。

  • 8. 如图是某办公室所用打印纸外包装上的参数,其中“面密度”表示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g,则该打印纸的密度为kg/m3(忽略外包装厚度)。

二、作图题
  • 9. 根据要求作图:
    1. (1) 如图甲所示,路灯下站着小明和小华两人,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通过作图确定路灯灯泡S的位置;

    2. (2) 如图乙所示,一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凹透镜上,反射光线ab与凹透镜的主光轴平行,其中F为凹透镜的虚焦点,O为光心。请画出其对应的入射光线及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10. 有一块上下两面MN与EF相平行的玻璃砖,现有入射光线AB斜射到玻璃砖上,经玻璃砖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为CD(图中没有画出),如图所示。
    1. (1) 画出光线经过玻璃砖的传播路径(注意标出法线);
    2. (2) 证明:入射光线AB与出射光线CD相平行。

三、计算题
  • 1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则华氏度℉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是F=℉。
  • 12.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请计算要能区别自己的叫声和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距离悬崖多少米?
  • 13. (2019八下·盐都期中) 冬季里,王瑞妈妈喜欢做冻豆腐涮火锅,她买来1kg鲜豆腐,体积为800cm3 , 豆腐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45%,将鲜豆腐冰冻后,然后化冻,让水全部流出,形成数量繁多的孔洞,豆腐整体外形不变(即总体积不变),变成了不含水分的海绵豆腐(俗称冻豆腐),在涮锅时可以充分吸收汤汁达到增加口感的目的,(ρ=0.9×103kg/m3)求:
    1. (1) 鲜豆腐的平均密度为多少g/cm3
    2. (2) 海绵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为多少cm3
    3. (3) 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为多少g/cm3
四、单选题
  • 14. (2020八上·芜湖期中) 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停表在使用前需先调零 B . 刻度尺零刻度线磨损后不能继续使用 C . 任何测量工具在使用前都应先观察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 D . 刻度尺测量时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
  • 15. 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 .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 .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 . 由两位同学分别按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 . 由一位同学按照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 16. (2017八上·泰州期中) 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的实践活动中,下列对“地面上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大光斑和一些圆形的小光斑”亮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不规则的亮一些 B . 圆形的亮一些 C . 两类光斑一样亮 D .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 17.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水中倒影 B . 雨后彩虹 C . 日食形成 D . 杯中铅笔
  • 18. (2020八上·高新期中) “吹制玻璃工艺”是用一个管子插入加热熔化后的玻璃,在室温下不停的转动和吹气,使料泡不断胀大,再使用手工工具塑造出各种造型 在吹制过程中,玻璃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下列图象最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 19.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 .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C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 20. (2019·枣庄)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水银液面慢慢升高,在“水银液面升高”的过程中,有关温度计内水银的物理量不变的是(   )
    A . 温度 B . 体积 C . 密度 D . 质量
  • 21. (2019·扬州)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量杯质量为40g B . 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C .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 . 该液体密度为2g/cm3
  • 22. 某种矿砂质量为m,倒入量筒中,使矿砂上表面水平,刻度显示的读数为V1 , 再将体积为V2的足量的水倒入盛有矿砂的量筒内,充分搅拌后,水面显示读数为V3 , 则矿砂密度为(   )
    A . B . C . D .
五、双选题
  • 23. 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只能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 . 图中,从左向右敲击瓶子,音调逐渐升高 C . 图中,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 图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六、实验题
  • 2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 (1)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符合公式 (u为物距,v为像矩,f为焦距)因此,凸透镜的焦距也可以用该公式计算得出,甲图可以成最清晰的像,请你根据公式计算甲图出中的凸透镜焦距f =cm。
    2. (2) 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小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8.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2.0cm、23.0cm、24.0cm。若他们所得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3. (3) 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调整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同一高度后,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完整清晰的像,调整的方法是______
      A . 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 B . 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 C . 适当扭转凸透镜 D . 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
    4. (4) 请你对比并指出甲、乙两图中所成像的两个不同点:
  • 25.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 (1)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装置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该装置的安装顺序是(选填“从A到B”或“从B到A”)。

    2. (2) 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变大且杯口有大量的“白气”形成,表明水在沸腾。杯内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 (3) 如图2所示,是小明实验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出的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当时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再仔细观察图像时还发现:加热5min后到水沸腾前,水的温度升高得慢一些,水温升高得慢的主要原因是
  • 26.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测量调和油和食盐水密度的实验。

    1. (1) 按图甲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这一过程中的错误是
    2. (2) 小明测量调和油密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4.0g;

      ③将适量的调和油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调和油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

      ④将烧杯中的调和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调和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根据小明实验顺序及图乙和图丙的测量数据,计算出调和油的密度为

    3. (3) 若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调和油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则小明应该将上述实验步骤的顺序调整为(填实验步骤序号);
    4. (4) 实验中不小心打碎了量筒,为了测量食盐水的密度,小明利用两个相同的杯子、水、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进行实验,小明借助水和食盐水的体积相等的方法,按图丁所示的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得空杯子质量m1=14.0g,水和杯子的总质量m2=94.0g,盐水和杯子的总质量m3=103.6g,则食盐水的密度为kg/m3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