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九上历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测试卷B

更新时间:2021-10-08 浏览次数:84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时空观念即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它是中学生必备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中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②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③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④汉谟拉比法典制定

    ⑤封君封臣制改革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④①②③⑤ C . ①④②③⑤ D . ④②①③⑤
  • 2. 对于古代宗教,有人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有人说是信仰,也有人从中得到了启迪。不少古代统治者利用宗教来维护自己的统治。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世界三大宗教在教义上都强调( )
    A . 教人忍受现世苦难,放弃斗争 B . 反对暴政剥削,主张自由平等 C . 认为人死后灵魂能升入“天堂" D . 宣传众生平等,破除等级界限
  • 3. “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这一“关系”指的是(   )
    A . 奴隶主贵族与平民的关系 B . 封君与封臣的上下关系 C . 雇佣与被雇佣的特殊关系 D . 父兄与子侄的亲属关系
  • 4. 著名史学家冈绍夫的《何为封建主义》中提到:一种自由,人(封臣)对另一种自由人(封君)的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提供保护和豢养的义务。这种豢养义务通常所产生的结果之一,是封君授给封臣     。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 . 一副兵器 B . 一处豪宅 C . 一块土地 D . 一头耕牛
  • 5. 他是扑克牌里的红桃K,被称为查理曼,是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他"是( )

    A . 克洛维 B . 屋大维 C . 查理大帝 D . 查士丁尼
  • 6. 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法兰克王国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克洛维( )
    A . 首创了“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B . 镇压了斯巴达克起义,消除了国内危机 C . 皈依了基督教,取得了罗马教会及教徒支持 D . 制定《十二铜表法》,稳定国内秩序
  • 7. 公元9世纪开始,欧洲逐渐形成了下图所示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是( )

    A . 自治城市 B . 城市法庭 C . 西欧庄园 D . 手工工场
  • 8. “有位于高处、豪华的领主住所;有简陋的农奴茅舍;有包括教堂、水房和手工业者的房在内的公共设施;有领主主持的法庭处理领地内部事务;农奴以劳役地租的方式承担义务。”这样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 中世纪西欧庄园 B . 中世纪西欧城市 C . 中世纪西亚庄园 D . 中世纪西亚城市
  • 9.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 B . 庄园领主的土地被称为“份地” C . 庄园领主可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 D . 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 10. 庄园里的佃户每周都要有几天为领主干活,领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领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领主和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
    A . 雇佣与被雇佣 B . 统治与被统治 C . 自由买卖关系. D . 利用与被利用
  • 11. (2021·江西) “农奴为自己的劳动和他为地主的劳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是分开的。”材料中这种现象出现在(   )
    A . 西欧封建庄园 B . 英国租地农场 C . 北美奴隶制种植园 D . 苏联集体农庄
  • 12. (2021·新疆) 下图是西欧庄园中的劳动场景。图中人物是(  )

    A . 庄园中的居民 B . 独立的小生产者 C . 自营地的所有者 D . 庄园法庭的工作人员
  • 13. (2021·岳阳) 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治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   )
    A . 实行土地公有 B . 都是自由农民 C . 都具有司法权 D . 经济自给自足
  • 14. (2021·南宁模拟) 从 9 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封建庄园。大约到 11 世纪, 封建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封建庄园里。材料中的庄园 (   )
    A . 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B . 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C . 是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D . 实行君主专制的统治
  • 15. “这些企业家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乡下闲着的、靠计件工资从事劳动的手艺人。这种‘外包’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利润,而不是‘价格公平’ ,企业家们在支付原材料和人力费用上尽力压低价格,而在出售产品时期尽可能抬高价格,以确保其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材料反映了( )
    A . 西欧封建行会的发展 B . 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 C . 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D .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 16. 下面示意图体现的是( )

    A . 租地农场的建立 B . 分散的手工工场 C . 土地集中趋势 D . 集中的手工工场
  • 17. 12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1200年前后的几年中,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还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欧城市的哪一现象(    )
    A . 城市自治 B . 殖民扩张 C . 君权神授 D . 三角贸易
  • 18. 中世纪大学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这说明(    )

    ①大学课程设置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②大学具有免赋税特权

    ③大学具有司法特权

    ④大学课程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
  • 19. 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
    A . 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 . 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 . 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 D .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20. “广大市民募集金钱,赎买回来城市的自治权,还建立了自治机构。但是,主教背信弃义,在挥霍完金钱后,又取消了城市的自治权。于是市民坚持斗争十多年,终于取得了自治权。”这座城市”指的是( )
    A . 英国伦敦 B . 法国琅城 C . 意大利佛罗伦萨 D . 德国慕尼黑
  • 21. 下图是某学生在复习古代某国发展历程这一专题时所绘制的年代尺( BC指公元前,AD指公元)。请你判断,图中④处的帝国名称应为( )

    A . 亚历山大帝国 B . 罗马帝国 C . 拜占庭帝国 D . 阿拉伯帝国
  • 22. 古罗马从弹丸小国到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演绎了一部血与火的编年史。为维系帝国的统治,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十二铜表法》 C . 《查士丁尼法典》 D . 《拿破仑法典》
  • 23. 下列关于《查士丁尼法典》的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它是东罗马帝国的法律文献 B . 它是由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 C . 它是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的汇编,剔除了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D . 它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 24.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共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进入了一个( )
    A . "衰落时代” B . "蜕变时代” C . “和平时代” D . “黄金时代”
  • 25. 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光复了许多曾经属于罗马帝国的土地,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海;并通过《罗马民法大全》巩固了其统治。“他"是( )
    A . 查理曼大帝 B . 凯撒大帝 C . 查士丁尼 D . 伯里克利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任何人……和王国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

    材料二:“下面是附庸对其领主应履行的义务……依领主的召唤,必须去服兵役……必须去勘测土地……必须做在法院成员地位上应该做的一切其他事务。”

    材料三采邑原意是恩赏。 加洛林王朝为扩大军事战斗力,不但国王封赐贵族大量土地,许多贵族也封赐采邑给自己的封臣。由于层层推行采邑制,形成了一种采邑的链条……受封采邑享用期以封君或封臣在世为限,任何一方死亡,采邑都要收回。

    1. (1) 上述材料中的采邑制改革是在哪国进行的? 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2. (2) 以上材料所体现的制度在哪一地区,什么时候已经普遍存在?
    3. (3) 在这次改革中,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和封君的义务分别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4. (4) 材料二中的“依领主的召唤,必须去服兵役”和材料三中的“任何一方死亡,采邑都要收回”说明了什么?
    5. (5) 这次采邑制改革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 27. (2020九上·埇桥月考)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漫长过程。阅读材料,探究下列探究。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摘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个文法因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和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 的文字作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

    材料三:依据中世纪西欧乡村的惯例,侵犯他人权利的人,会在庄园法庭上被起诉。1280年,某庄园法庭提出指控:“领主开垦了一块赤杨林地,并且在那本属于村民的土地上隔离出一块地方,本来村民在那里进行公共放牧的。”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为保障“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伯里克利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材料二的“成文法”指的是哪部法律?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仁的一个新时 代”?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庄园法庭发挥的作用
    4. (4) 结合上述探究,请你谈谈人类社会民主、法制发展历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28. 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晚期农业变化]

    材料一:“租地农场主 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中世纪晚期手工业变化]

    材料二: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广泛存在的手工业作坊是附属于工场手工业并且受它支配的;许多小作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是工场手工业的分支机构;小作坊主不过是大作坊的居间人,小作坊的劳动者是大作坊的雇佣工……

    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瓦解了小商品生产,并且使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和扩大。

    ——伍丹戈

    [新的阶级出现]

    材料三:新兴资产阶级由手工工场主、富裕商人、高利贷者等组成,是城市的富有者。新兴的无产阶级由手工工场的雇佣劳动者构成,他们大多是来自下层的城市平民、破产的小手工业者和失去土地进城谋生的农民。

    1. (1) 材料一中“土地所有者”指谁?租地农场里的劳动者是什么人? 租地农场主与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了怎样的新型生产关系?
    3. (3) 材料三表明中世纪晚期,西欧产生了哪两大新阶级?其中城市中的富有者通过什么方式来.抬高身份和扩大政治权利?他们对王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典严格保护奴隶 主的利益,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材料二:公元前6 世纪,雅典率先创立民主制,随后被许多城邦采用。国家建立了政权机关。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议和批准议事会起草的提案,审查和选举公职人员。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大会,拥有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由于绝大多数官职实行抽签选举,一年一任,连任不超过两届,因此不管是目不识丁的农民,还是家财万贯的富人,都有担任国家公职的机会,甚至有可能成为最高领导。但雅典民主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材料三: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该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材料四: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

    1. (1) 材料一是对哪部法典的描述?它是哪个王国的国王在位时制定的?该法典在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2. (2) 联系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中雅典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表现。(至少2条)说说雅典民主存在的缺陷。
    3. (3) 材料三是对哪部法律文献的描述?该法律文献的地位如何?
    4. (4) 材料四中的“法典"指的是哪一部法典?这部法典和哪三部法典构成了《罗马民法大全》?
    5. (5) 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上述法律文献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 30. 在欧洲,继古希腊罗马之后,拜占庭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近一千年,但后来却衰落了。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 (1) [强盛的帝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由于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备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

      拜占庭帝国因何而得名?结合材料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为什么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

    2. (2) [可悲的衰亡]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将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之中。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3. (3) [深刻的启示]

      “学史明智,以史为鉴。”在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结合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史,你从中得到哪些深刻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