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汪清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10-25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3分)
  • 1. (2020高一上·乾安月考)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 . 神话传说 B . 史书记载 C . 学者推断 D . 考古发掘
  • 2. 2019 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 4000 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建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
    A . 原始农业的发展 B . 贫富分化的出现 C . 社会阶级的产生 D . 早期国家的形成
  • 3. 春秋近 300 年,大小战争约 500 场,会盟数十次。周初号称八百诸侯,到战国初 期,虽然还有一些小国存在,但基本上已经是七大国的天下了。以下对材料 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分封制不利于政局稳定 B . 宗法观念在春秋时期荡然无存 C . 春秋争霸促进局部统一 D . 七国是指鲁、齐、燕、魏、宋、晋、楚
  • 4. “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A . 增加财政收入 B . 加强皇权 C . 加强军事实力 D . 分散宰相权力
  • 5. 中国古代有“禹铸九鼎”的传说,考古工作者在属于夏王朝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也发掘了不少铜渣、陶范残片和铜镞、铜锥等。这表明夏王朝已进入了(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新石器时代 C . 青铜时代 D . 铁器时代
  • 6. 3~6世纪被称为汉唐盛世之间动荡复杂而又充满机遇的过渡期。下列曾出现于东晋的历史现象是(   )
    A . 高门士族执掌朝政 B . 豪强地主大量出现 C .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 . 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 7. 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 . 加强了货币管理 B . 削弱了诸侯实力 C .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D .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 8. 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宋元时期 D . 明清时期
  • 9. 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如歌舞125首,球类72首,武艺106首,出游踏青47首,秋千91首,龙舟66首等,并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    )
    A . 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B . 士人热衷于竞技活动 C . 文化生活世俗化发展趋势 D . 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性
  • 10. (2020高一上·天津期中) “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从而开始‘垂足而坐’。”这段论述充分说明(   )
    A . 少数民族已经完全被汉化 B . 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 C . 胡族生活习俗影响了汉族 D . 胡汉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
  • 11.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描述的是(    )
    A . 郑国渠 B . 都江堰 C . 长城 D . 大运河
  • 12. (2019高一上·北京期中) 《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此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安史之乱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朋党之争
  • 13.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    )
    A . 西汉时期 B . 北魏时期 C . 唐朝时期 D . 明清时期
  • 14.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生活的著作有(    )

    ①《农政全书》 ②《九章算术》  ③《齐民要术》④《唐本草》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
  • 15. 唐代长安的大明宫麟德殿是接待外来宾客的重要场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正是对其的文学描述。形成这种景象的原因是(    )
    A . 丝绸之路的开辟 B . 对外政策的开明 C . 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 D . 建筑技术的高潮
  • 16. (2020高一上·天津月考) 下图喻指的政治现象出现在(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 17. 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A . 春秋 B . 秦国 C . 秦朝 D . 汉朝 
  • 18. 汉代主父偃建议汉武帝采纳某项措施时谈到,“彼从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这项措施是( )
    A . 三公九卿 B . 推恩令 C . 郡国并行 D . 三省六部
  • 19. 下列思想观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属于儒家的是 (    )
    A . 依法治国 B .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 . 福祸相依 D .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 20. (2020高一上·乾安月考)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被华夏视为戎、狄、蛮、夷的周边诸族群纷纷进入中原,形成了与诸夏交错杂居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
    A . 加速了社会转型 B . 冲击了贵族政治 C .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 推动了战国变法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21.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在京师建立太学……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但是,如果不为地方所举,仍不能做官。

    ——摘编自邹玉峰《新解“新格局”——隋唐政治格局中的“古韵”与“新意”》

    材料二 南朝梁武帝时,有一交趾人并韶者,富于词藻,诣选求官,而吏部尚书蔡撙以并姓无前贤,除(任命)广阳门郎(守门的小官)。蔡撙贤者也,不能免俗,何哉?

    ——洪迈《容斋随笔》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主要选官途径。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俗”是指什么?蔡撙“不能免俗”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依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 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 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二   1975 年,毛泽东曾对在他身边为他读书的芦荻说:秦始皇作为一 个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的评论。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 但他在统一六国以后,丧失了进取的方向,志得意满,耽于快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的压迫人民,无聊得很。

    ——中国网《惊人妙语论帝王》

    1. (1) 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包括哪些具体制度? 和前代相比秦朝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诏尚书令杨素与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徙洛州郭内居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以实之。……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丁男不供(不足),始役妇人”。

    材料二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自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科差:对平民财物或劳役的征发),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向使朕科唤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不得。”

    ——王惠敏《李世民全传》

    概括材料一中隋炀帝在过度役使民力方面的史实,据此分析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产生的危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与隋炀帝的不同之处。他在经济政策方面的特征是什么?由此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哪些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