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

更新时间:2021-10-25 浏览次数:7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 1. 在西周,已见不到有大巫掌管政治大权的事,有关丧葬、祭祀、占卜及文化、教育诸事,在《周礼》中属掌礼机构管理,巫在这一机构中的地位是较低的,史官的地位则有很大提高。这表明当时(   )
    A . 官僚政治逐渐得到确立 B . 君主专制削弱政治的神学色彩 C . 国家治理的专业性提升 D . 礼乐制度促进重史传统的形成
  • 2. “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申子·大体篇》)。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 君主专制集权 B . 君臣共理国政 C . 君权兼并相权 D . 君臣分工明确
  • 3. 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   )
    A . 设丞相 B . 设内朝 C . 设御史大夫 D . 设三公九卿
  • 4. (2019高一下·慈溪期中) 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

    “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②①③
  • 5. 在希波战争中,雅典军队列成方阵,这种军阵由十二列步兵密集组成,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就自动补位,直到全部阵亡。结果此战雅典以一万步兵战胜了十万波斯军队。从中可以体会到的雅典政治特色是(   )
    A . 法律至上 B . 直接民主 C . 公民意识 D . 轮番而治
  • 6. 公元前44年,一场大规模的“刺杀”行动拉开帷幕,有来自西塞罗的共和党阵营,也有来自凯撒阵营,最终凯撒在元老院遇刺身亡。之后凯撒(Caesar) 这个名字成了独裁型或其他类型的统治者头衔的代名词。由此可以推知当时罗马(   )
    A . 自然法体系高度成熟 B . 资产阶级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已经废除了共和体制 D . 专制独裁违背多数人的意愿
  • 7. 《大宪章》第12条的内容是:如果国王被俘需要赎金,如果国王为长子举行授爵仪式需要花钱,如果国王为长女出嫁准备嫁妆需要费用,在这三种情况下,国王可以向他的直属附庸征收适当的援助金。除此而外,未经全国公意许可,国王将不得征收任何免服兵役税和援助金。材料表明(   )
    A . 保障了平民私有财产权 B . 规范和限制了国王的权利行为 C . 保护贵族的基本利益 D . 一定程度上是平民与国王之妥协
  • 8. (2019·天津) “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 . 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 . 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 . 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 . 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 9. 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历史事件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①光荣革命  ②辛亥革命  ③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0. 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联邦议会的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B . 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封建残余 C . 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 . 德意志帝国议会推举帝国首相
  • 11. 1941年5月11日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辖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辖区行政之管理。”这一规定(   )
    A . 体现国共合作的诚意 B . 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 C . 违背了民主革命纲领 D . 保证了抗日战争胜利
  • 12. 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中说:“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协会议上,职工代表大会上,学生代表大会上,或者在各种场合,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邓小平的话体现了他主张(   )
    A .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C . 加强党的建设 D . 进一步健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3.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商鞅变法中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     )  

    A . 奖励军功 B . 实行什伍连坐制     C . 奖励耕织 D . 颁行秦律
  • 14.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 . 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B . 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C .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 D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逐步完善
  • 15. 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等级——士,位居庶民之上,后来,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其缘起是(   )
    A . 科举制度兴起 B . 秦国实行军功制 C . 程朱理学兴起 D . 实行察举制选官
  • 16. (2017高一上·双鸭山期中)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
    A . 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 . 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 .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 . 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 17. 韩非认为“法者,编著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故法莫如显”,才能使“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这表明韩非关于法的思想是(   )
    A . 法律应严格执行 B . 法律要强制实行   C . 法令须明文公布 D . 法令宜反映民意
  • 18. 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上述史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反映了汉代司法审判(   )
    A . 强化君主专制 B . 渗透儒家伦理 C . 充满人文色彩 D . 维护民众利益
  • 19. 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 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 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   )
    A . 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 B . 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 C . 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 D . 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 20.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明清时期,苏州家训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与其他地区相比,苏州家训中“禁戒”尤多,尤其强调戒禁赌博、诉讼和酒色。这折射出当时苏州(   )
    A . 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B . 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C . 传统文化保存良好 D .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 21. “宁可让坏人逍遥法外,也不可冤枉一个好人。”这反映了罗马法的(   )
    A . 无罪推定原则 B . 人人平等原则 C . 不告不理原则 D . 一事不再理原则
  • 22.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
    A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 . 我国注重以德治国 C . 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 . 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 23. 與服制度是通过服饰识别身份的制度。在《金志》中,金国與服的分类及适用场合都参鉴了《新唐书》《宋会要》等记载的與服体制。这反映了(   )
    A . 服饰的等级化色彩加强 B . 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C . 金宋政治联系得到强化 D . 服饰文化的相互借鉴
  • 24. “终明之世,边防甚垂,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防御。”材料所指的防御对象是(   )
    A . 匈奴 B . 倭寇 C . 蒙古 D . 女真族
  • 25.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 . 岳飞是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 B . 公元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 C . 该时期和平交流是民族交往的主流 D . 北宋先后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过
  • 26. 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的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
    A . 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 . 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 . 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 .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 27. “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礼记·中庸》中的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表现最为充分的是(   )
    A . 西汉的“和亲” B . 东汉的“柔道” C . 明清的“朝贡” D . 清朝的“册封”
  • 28. 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A . 医学水平长期低下 B . 民族国家观念发展 C . 民众卫生意识增强 D . 启蒙运动影响有限
  • 29. 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曾说:“教会这个词有两种含义。一是冥冥之中的教会,它负责人的灵魂,此教会的首脑是耶稣。另一个是人间的教会,上帝把这个教会托付给国王,让君主掌管人间的教会”。这一言论意在(   )
    A . 强调权力的合法来源 B . 否定教皇权威 C . 诠释教会的真实含义 D . 强化专制王权
  • 30. 下表反映了我国(   )

    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

    小学

    普通中学

    普通高等学校

    人数(万人)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人数(万人)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人数(万人)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1987年

    151.31

    8.2

    280.07

    5.7

    11.87

    6.1

    1990年

    1069.52

    8.7

    293.03

    6.4

    13.67

    6.6

    2000年

    1181.56

    9.1

    498.91

    6.8

    31.73

    5.7

    2012年

    1056.47

    10.7

    678.90

    9.4

    177.96

    7.4

    A .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B . 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 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 .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迅速发展
二、非选择题(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  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内容很多。在对罗马法的学习、借鉴和取舍中,法国民法典接受了很多罗马法的法律概念,有了自己的高度,同时又进行了丰富与发展。比如在加工物的归属上,法国民法典就没有机械的照抄罗马法的规定,而是创造出有特色的处理方式,更重视加工人的劳动,也兼顾到原材料所有人的利益,比罗马法要进步。在使用权上,罗马法将奴隶与兽一起作为役使的客体,奴隶只是物而不是人,法国民法典没有将罗马法中的对奴隶的使用权继承下来,而是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的指导下将罗马法这种落后的规定弃之不用,彰显了人权精神。

    ——摘自包娟《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本历程

    时 间

    内     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

    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

    1962-1964 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

    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

    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发展完善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民法典编撰进程的不利和有利因素。
    3. (3) 谈谈你从中、法民法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国际法确立之前,人们承认国家有战争权。国家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当和平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时,即可使用最极端的暴力手段——战争。……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在荷兰召开,共通过了13个公约,其内容规定不宣而战是非法的,……规定了战争开始时对敌国商船的保护制度。……凡尔赛和约设立了追究战争犯罪的内容……此后,1928年签署的《巴黎非战公约》,更是进一步正式提出,禁止将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刘长敏《海牙和平公约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材料二: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成为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材料三:1928年订立的《非战公约》,成为制止侵略战争的重要法律依据。……历史的遗憾在于,这样一个明确宣布战争为非法的国际公约并没有能够制止战争。

    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是对法西斯反攻的继续,于是,《非战公约》成为战胜国审判战犯的尚方宝剑。起诉方代表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了《非战公约》对战争合法性地否定。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可据。《非战公约》在审判、惩办战犯的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它本身也凭借对战犯的审判而重新获得了价值认同,真正确立了自己在国际法发展序列中的地位。

    ——摘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和平》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国际社会对战争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理念。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战公约》历史地位的转变及其作为国际法的积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