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1-10-19 浏览次数:7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 1.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个“重大转变”是(   )

    A . 《南京条约》签订 B . 《马关条约》签订 C . 《辛丑条约》签订 D . “七七事变”爆发
  • 2. 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图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一日)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
    A . 1924 B . 1925 C . 1923 D . 1927
  • 3.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领导这场运动的是(   )
    A . 李秀成 B . 杨秀清 C . 洪秀全 D . 林则徐
  • 4.          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据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马关条约》
  • 5. (2017八上·盘锦月考) 1895年,假如你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你将目睹到的历史事件是(    )
    A . 火烧圆明园 B . “公车上书” C . 谭嗣同殉难 D . 八国联军侵华
  • 6. 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 . 平均地权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驱除鞑虏
  • 7. (2020·广西)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一社会进步主要得益于(   )
    A . 戊戌变法 B . 新文化运动 C .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 第一次国共合作
  • 8. 洋务派的重量人物李鸿章曾经说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是说,中国的思想是根本,西方的东西只能用来为中国的思想体系服务。由此可见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   )
    A . 发展资本主义 B .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 . 实现君主立宪 D . 抵抗西方侵略
  • 9. 京津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祸首”,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颠沛流离之苦,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的北伐 B .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C . 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2020八上·阳东期末) “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
    A . 二次革命 B . 护国战争 C . 黄花岗起义 D . 武昌起义
  • 11.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镇南关起义 C . 安庆绍兴起义 D . 黄花岗起义
  • 12. 五四运动之所以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原因是(   )
    A . 新文化运动的促进作用 B . 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C . 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D . 十月革命的鼓舞
  • 13. “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
    A . 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 . 鸦片战争期间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14.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 .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 .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 . 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二、非选择题(30分)
  • 15. 【不能忘记的近代中国的屈辱】

    图片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烙印深刻其上,承载着荣辱,诉说着兴衰。自1840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1842年南京

    图二  旅顺大屠杀

    图三  1900年被炸的北京

    1. (1) 图一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 (2) 图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哪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后,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通过图三这场战争,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列举一条该条约的内容说明清政府已成为了“洋人的廷”。
    4. (4) 中国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自强不息,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请举例说说近代史上中国农民阶级的哪次反抗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 16.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材料二: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材料三: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4. (4)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 17.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师夷长技”

    图2 变法图强

    图3 孙中山

    图4陈独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 Democracy)和赛因斯( 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

    1. (1) 依据材料一的图文材料,分别写出图二和图四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2. (2) 图这次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该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3. (3) 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指导思想什么?
    4. (4) 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5. (5) 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