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七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更新时间:2021-10-14 浏览次数:27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各个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 2020年,中秋国庆喜相逢,乡情伴随明月升,南北共赏一轮月,两地青山隔千层。小明和家人在东湖绿道赏月时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赏月归途,小明的妹妹说“月亮跟着我们在走”。妹妹和小明研究月亮运动状态时选取的参照物分别为(  )
    A . 树木云 B . 云月亮 C . 月亮树木 D . 云树木
  • 3. 用公式 及其变形式描述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时间一定时,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B . 路程一定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C .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 4.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 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 C . 甲车在20s~30s之间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在20s~30s之间的平均速度 D . 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不同
  • 5. 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 . 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D .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6. 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按在桌边的钢尺能探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B . 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C . 医生在诊病时使用的听诊器能使心脏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D . 甲、乙、丙、丁所示声波的四个波形图中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与图乙
  • 7. 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9s,接受到第一次反射信号的同时发出第二次信号,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1.1s,若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06m B .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68m C .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34m/s D .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正在向测速仪靠近
  • 8. 下列有关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变为30dB,说明音叉振动的频率变小 B . 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dB C .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戴上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D . 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利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 9. “碳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490℃,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B . 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 . 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 . 金属镓的熔点低于零下490℃,沸点高于30℃
  • 10. 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海波和石蜡熔化时都需要吸热 B . 实验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错过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过程,无法看出海波是晶体 C . 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能延长海波熔化时间(即处于熔点的时间) D . 实验中不需要控制海波与石蜡的质量相等
  • 11.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 B . 夏天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是冰棒汽化形成的 C .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时此地河水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 D . 冬天烧开水时,水壶壶嘴较远处出现大量“白气”,而壶嘴最近处没有“白气”是因为温度太高,水蒸气无法液化
  • 12. 如图所示,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孔,再用一片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就制成了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这个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塑料膜应该选用半透明的,所成的像与人眼处于塑料膜的异侧 B . 为了更好看清蜡烛的像,应该尽量让塑料膜处于较暗的环境 C .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 D . 将小孔对着烛焰,烛焰靠近小孔时,塑料膜上烛焰的像会变小
  • 13.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则从C处一定能看到的是(  )

    A . 蜡烛A的像和蜡烛B B . 蜡烛B C . 蜡烛A的像 D . 蜡烛B的像
  • 14. 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游动,有经验的渔民看到鱼后,可以用鱼叉将鱼叉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渔民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因为人眼发出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造成的 B . 渔民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 . 渔民能看到水中的鱼是因为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经折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 D . 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
  • 15. 下列有关光现象中正确的是(  )
    A . 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 . 常温物体也可以发出红外线,响尾蛇具有红外线感觉器官 C . 三棱镜对七种色光中的红光偏折能力最强 D . 感应水龙头中具有对紫外线感应的电子元件
  • 16. 下列估值最不合理的是(  )
    A .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15dm B . 一位初二的学生的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2s C . 某人对者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则人距离山崖约510m D . 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 17. 利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是非常常见的方法之一,下列有关各种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向东运动,它们的 图象如图所示,0~2s内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B . 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甲若是固体,则它一定是晶体,它第10min全部熔化为液体,乙若是液体,则它在6~10min内还是吸热,但温度保持60℃不变,它的沸点是60℃ C . a、b两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向东运动, 图像如图所示,0~6s内a运动比b慢,a相对b向西运动,6s后,两物体相对静止 D .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第一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此时水上方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二、多选题
  • 18. 下列有关热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教室里长时间使用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凝固现象 B . 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上面挂了层白花花的“粉”,它是凝固现象 C . 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是因为冻肉出冷库后,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接触后凝华成霜附着在冻肉上 D . 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窗玻璃外表面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三、实验题
  • 19.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1) 图中AB段的路程 cm,如果测得时间 ,则AB段的平均速度 =m/s。
    2. (2) 在测量小车从A点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 会偏(选填“大”或“小”)。
    3. (3) 下表是小红重复三次实验测得AC段获得的数据,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应该记为cm/s。

      次数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速

      1

      2

      3

  • 20. 小明在自学了声音的特性知识后,想进一步了解音调和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找了一把钢尺紧贴桌面做了如下实验:

    1. (1)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发现用较大的力拨动时,钢尺的较大,声音的较大;
    2. (2) 接着小明又改变钢尺露在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伸出桌面较(选填“长”或“短”)时,钢尺振动较快,声音的较高。不断增加伸长的长度,无论怎样用力拨动尺子,都无法听见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3. (3) 在此实验中,小明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 21. 实验室准备多套“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旁边气压计显示此时气压刚好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1. (1) 小明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小明选择的是(填“甲”或“乙”)图中的装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2

      102

    2. (2) 小莉、小华都选用了另外一种实验装置,她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线,其原因是实验中她们所用水的(选填“初温”或“质量”)不同。
    3. (3) 实验后,小明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抽气密封玻璃罩中,如图丁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一段时间后,更奇怪的现象发生了—烧杯中有部分水结成了冰!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填“能”或“不能”)重新沸腾。部分水最终结冰的合理解释是:水沸腾时要从水中吸热,使得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水(填物态变化)成冰。
  • 22. 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如图甲所示,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实验中应选用 ;(填“大冰块”和“碎冰块”)
    2. (2) 冰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冰熔化过程持续了min。
  • 23.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先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OF射出,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若将EO向平面镜靠近,则OF(选填“靠近”或“远离”)ON;若光线沿F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
    2. (2) 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NOF向后旋转,则在纸板NO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关系和法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 24.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1)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2. (2) 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 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
    3. (3) 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选填“A ”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5. 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1. (1) 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
    2. (2)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 、3和 、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且折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3. (3)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到水中光路,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4. (4) 图丙中当激光笔从水中沿4'方向射入O点,则折射光线将会沿着(填“1”“2”“3”或“4”)的方向射出,说明的;
    5. (5)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进入空气中。请在图丁中面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

四、计算题
  • 26. 一列火车沿着一条平直铁路匀速驶向一座大山,火车速度为30m/s,途中火车鸣汽笛一次,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到达隧道口后,以原来的速度通过该大山中的一条隧道,全车处于隧道中的时间为30s,已知这列火车长200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 (1) 从火车鸣汽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路程为多少米?
    2. (2) 听到回声时,火车到大山山脚的距离约为多少米?
    3. (3) 该隧道长为多少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