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1-09-27 浏览次数:8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在地狱里,他看到了贪官污吏和给教皇预留的位置……在炼狱里,一些被排挤被迫害的人日后有可能升入天堂,在天堂里,正人君子和贤明的君主享受着无上的快乐”,下列结论最合理的是(    )
    A . 但丁厌恶并率先批评天主教会 B . 但丁信奉佛教的善有善报理念 C . 但丁有不满要信奉别的宗教了 D . 但丁强烈呼吁要取消等级制度
  • 2. 美国的很多航空母舰名字都和独立战争有关,其中“来克星顿号”与哪一事件有关(    )
    A . 战争导火索 B . 战争的开始 C . 战争的转折 D . 战争的结束
  • 3. 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 . 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 .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D . 农奴们无偿分得了大量土地
  • 4. “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这个美国总统签署的文件所体现的主要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 反对南北分裂 B . 解放黑人奴隶 C . 建立君主立宪 D . 赋予人民主权
  • 5.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这段话体现了大久保利通主张 ( )

    ①民富则国强     ②政府扶持经济发展

    ③以工业立国     ④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6.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发明和应用方面走到其他国家前面的是(    )
    A . 英国和法国 B . 德国和美国 C . 英国和美国 D . 英国和德国
  • 7. 以下最能够体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勇于创新”的是(    )
    A . 耐用的白炽灯泡 B . 建成火力发电站 C . 飞机的成功试飞 D . 发明了现代炸药
  • 8. 为了表示对达尔文的敬仰,人们在他死后把他埋在了牛顿旁边,这是因为(    )
    A . 二人对同一个学科领域有贡献 B . 二人都对近代自然科学有贡献 C . 达尔文发展了牛顿的科学理论 D . 二人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理念
  • 9. 如果说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主要依据是因为这次会议(    )
    A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消除列强间矛盾 C . 调整战后的秩序 D . 继续惩治战败国
  • 10.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以下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反对同一殖民国家的是(    )

    ①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华夫脱运动    ④卡德纳斯改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经济上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成功”,这主要体现在(    )
    A . 经济缓慢恢复 B . 社会性质改变 C . 人民生活改善 D . 调整巩固制度
  • 12.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俄罗斯发表演讲:“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是要合作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历史事件有(    )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打赢莫斯科保卫战

    ③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④召开雅尔塔会议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有关德意日建立法西斯政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都建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B . 都实行独裁与侵略扩张政策 C . 都有国内矛盾尖锐的大背景 D . 都对世界和平事业构成威胁
  • 14.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立刻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这是为了(    )
    A .  突然向波兰进攻 B . 绕过马奇诺防线 C . 突然向苏联进攻 D . 围攻斯大林格勒
  • 15. “看在我修的铁路竣工的份上赏点钱吧……看在我修的塔楼建成的份上赏点钱吧”这个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段子反映了当时美国(    )
    A . 基础设施发达 B . 出现经济危机 C . 流行全民乞讨 D . 社会道德沦丧
  • 16. 二战之后日本和西欧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
    A . 美国援助 B . 科技革命 C . 恰当政策 D . 区域联合
  •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
    A . 繁荣且持续发展 B . 危机且地位下降 C . 低迷且债务加重 D . 信息化和全球化
  • 18. (2018·河北) 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
    A . 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会议 B .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 .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D . 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
  • 19. 战后,美国公开宣告要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根本意图是(    )
    A . 铲除军国主义 B . 稳定日本政局 C . 巩固两极格局 D . 遏制共产主义
  • 20. 联合国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但不能因此说联合国是一个大国家,支持这个说法的依据是(    )
    A . 联合国成员国之间是纯伙伴关系 B . 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组织 C . 某些大国经常无视联合国的决议 D . 联合国解决不了地区冲突等问题
  • 21. (2020·营口)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是(    )
    A . 世界贸易组织 B . 联合国安理会 C . 联合国维和部队 D . 联合国秘书处
  • 22. 德国生产的汽车,车身产自德国,轮胎来自比利时,避震器来自意大利,排气管来自瑞典,座椅来自匈牙利,仪表盘来自瑞士,这体现了(    )
    A . 世界文化的多元趋势 B . 高科技的背后推动力 C .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D .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 23. 下列媒介推动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的是(    )
    A . 报纸 B . 网络 C . 电视 D . 电影
  • 24.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妇女走上工作岗位的原因是(    )
    A . 当今世界男性越来越懒 B . 现代工作更加适合女性 C .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 D . 政府要女性都出来工作
二、综合题
  • 25. (危机・变革)

    材料一:“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45%,英国下降28%,德国下降 40%,法国下降16%,日本下降8%。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 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我们要得到领土养活我们的人民,xxx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用x国的剑为x国的犁取得牛地”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的两个国家?  指出材料二中涉及到的国家为了应对危机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2. (2) 为什么说材料二中“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不能实现的?
    3. (3) 材料三中所涉及到的x国是如何实施“用x国的剑为x国的犁取得土地”的?
  • 26. (战争・和平)

    材料一:“昨天,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

    材料二:在一次战役后的会谈中,罗斯福高度赞扬了苏联红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贡献,声称此次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后来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了一次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

    材料三:据德国人在二战之后不愿通过阅兵来凸显军队的力量 他们很少阅兵,且阅兵基本上是以反战和忏悔为主题,大多数是非官方性质。

    1. (1) 材料一中涉及到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2. (2) 材料二中分别涉及到了哪两场战役?
    3. (3)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谈谈为什么德国在战后很少阅兵?
    4. (4) 请对当今世界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27. (战后・格局)

    材料一:20世纪人类共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出现三次大变动”。

    材料二:“对欧洲或者北美一个或者数个约国的武装进攻,应当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

    材料三:“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头上……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四:“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到亚里亚海边的迪利亚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铁幕的另一侧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1. (1)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什么?写出与其有关的一个条约?
    2. (2) 材料二所涉及到的条约成立了什么组织?材料四中“铁幕的另一侧”形成了什么集团?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该国在这一时期的政策都有哪些表现?
  • 28. (发展・挫折)

    材料一:“以1917年11月7日重大事件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这个国家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他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材料三:“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苦果”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这一重大事件的领导人是谁?他在20世纪20年代领导这个国家进行“伟大实践”的经济方面政策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这个国家十年来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3. (3) 造成材料三中这个国家的“苦果”根源是什么?为了避免吞下这个“苦果”,这个国家后来曾经进行过哪三次改革?
    4. (4)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谈谈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