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1-09-27 浏览次数:14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
    A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 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2.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 . 英军 B . 八国联军 C . 英法联军 D . 美俄联军
  • 3. (2019八上·靖远期末) 马克思曾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
    A . 获得赔款2100万元 B . 占领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C . 开放五处口岸通商 D . 允许在通商口岸修建工厂
  • 4. (2016八上·公安期中) 《同治夷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  )

    A . 洋务派 B . 顽固派 C . 维新派 D . 革命派
  • 5.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清代率军收复新疆的名将(    )
    A . 林则徐 B . 左宗棠 C . 张之洞 D . 丁汝昌
  • 6.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楫冲重围,……”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关天培 B . 魏源 C . 邓世昌 D . 李秀成
  • 7.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火烧圆明园      ②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③金田起义        ④太平军占领南京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③④①② D . ③④②①
  • 8. 美国学者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他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9.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五四爱国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南昌起义
  • 10. (2016八上·兴化期末) 每当翻阅日历时,都能看到8月1日那页上写有“建军节”。下列选项与“建军节”有关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遵义会议
  • 11.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 . 中央革命根据地 B . 广东革命根据地 C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 湖南革命根据地
  • 12.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中共一大 B . 八七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1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远征”最后胜利的标志是(    )。
    A . 井冈山会师 B . 会宁会师 C . 吴起镇会师 D . 遵义会议
  • 14. (2019八上·靖远期末) 卢沟桥在古代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清代乾隆帝亲笔御书“卢沟晓月”四字立碑于桥头而闻名;卢沟桥在近代又因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而震惊世界。该事变的影响是(    )
    A . 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 .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C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15.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 16. 抗战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战役,下列哪次战役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A . 淞沪会战 B . 百团大战 C . 武汉会战 D . 徐州会战
  • 17. (2016·南开模拟) 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 . 遵义会议 B . 中共三大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18.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来首次完全取得的胜利,主要原因是(    )
    A . 爱国华侨的援助 B .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C .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全民族共同的努力
  • 19. (2019八上·靖远期末)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 . 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 C . 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D . 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
  • 20. (2019八上·靖远期末) 1947年,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 转战陕北 B . 淮海战役 C . 辽沈战役 D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21. 根据以下信息判断,1948年9月由林彪、罗荣桓指挥,解放东北全境的是哪一次战役?(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 22. (2020·广东模拟)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是毛泽东在下列哪次战役后抒写(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23. (2019八上·靖远期末) 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的是(    )
    A . 陈启沅 B . 张謇 C . 荣宗敬 D . 荣德生
  • 24. 废除沿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是在(    )

    A . 明朝 B . 清朝 C . 中华民国 D . 解放后
  • 25.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于(    )
    A .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 . 洋务运动期间 C . 辛亥革命期间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二、综合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自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

    1. (1) 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 (2) 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4. (4) 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这场运动有什么影响?
  • 27.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列强可驻兵;拆除大沽至北京的炮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 (1) 根据图1,黄海之战发生在哪次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后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 (2) 请写出在图2、图3所示地点召开的会议名称、召开的时间;该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的成立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 (3) 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内容分别是哪次战争中签订的?
    4. (4) 材料二中出现的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
    5. (5) 材料三中出现的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简答题
  • 28.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战略转移,这一“战略转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战略转移最终胜利结束的意义是什么?
    2. (2) 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
    3. (3)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今年(2020年)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谈谈你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