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一五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1-09-25 浏览次数:7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朱熹小时候就问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成为思想家、哲学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    )

    ①哲学思考有时会试图显现万物的意义       

    ②哲学源于哲学家的智慧

    ③哲学离不开人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就是以人们的惊讶和困惑为最终来源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下列与王阳明这首诗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A . 天地合而万物生 B . 气者,理之依也 C .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 .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3. (2020高二上·北京期中)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 . 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B . 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 . 是否承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 . 是否承认人们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 4. 如果把研究鉴赏中国书法比作“剥洋葱”,那么随着一层一层的洋葱被剥离开来,你会发现裹在最里面的“葱心”——书法哲学。这个“葱心”隐而不露却最有生机。这种书法哲学
    A . 人人都有,可以自发形成 B . 是“科学之科学” C . 产生于物质资料生产实践之前 D . 是对书法艺术的抽象与概括
  • 5. “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这是说(    )
    A . 要读无用的书 B . 学而不思则罔 C . 知识是学不完的 D . 经验不可能有间接的
  • 6.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没能找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 .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 .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 7.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回答下列小题。
    1. (1) 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很多同志都参与这项研究,都做出了贡献。”这是强调实践活动的(    )
      A . 物质性 B . 能动性 C . 社会性 D . 主观性
    2. (2) 在研制抗疟药的过程中,屠呦呦查阅历代医药记载,挑选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疾药方,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又创造性地改变了青蒿中有效物质的提取方法,终于成功提取到青蒿中性提取物,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这表明(    )

      ①科学实验是创造规律的动力         

      ②基于实践活动一定能获得科学认识

      ③对抗疟药的研制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人们能认识规律并加以利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自然”是:自=自己、自动,然=如此,它强调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为自然;现代人们一般把无机界和有机界统称为自然界。这表明自然界(    )

    ①是由人类来规定它的变化的         

    ②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

    ③具有客观实在、自我发展的特点     

    ④是上帝将其造好后,让其按设定运转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这则材料表明(    )

    A .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会有许多真理 B . 事物是丰富多彩的,其性质根本无法确定 C .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会不同 D . 价值判断是多样的,没有统一的衡量尺度
  • 10. (2020高二下·南溪月考) 周恩来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因为真理是(   )
    A . 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直观反映 B . 客观对象对于人的意义 C . 客观世界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D .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11. (2020高二上·北京期中) 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有时只在举手之劳间;换用节能灯、使用再生纸、自带购物袋……我们能否逃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灾难?答案由你我的行动决定!”这段话启示我们(    )

    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②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下图所示。从健康与非健康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pH值在7.35和7.45问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 . 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 . 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 . 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 13. “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这句话警示我们(    )
    A . 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B .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C . 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 . 旧事物比新事物的生命力强大
  • 14. 人类学家顿巴研究人际互动数十年,他因“顿巴数”而闻名学界。“顿巴数”试图揭示的是朋友圈的范围一个人的朋友圈平均是150人,超过150人的朋友圈往往太复杂而难以驾驭。当我们把“朋友圈”扩至三四百人时,真正的朋友却无暇顾及了。这个定律体现了(   )
    A . 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 .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 . 量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 . 新事物不应该代替旧事物
  • 15.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处理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处理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医生要考虑处方和病人病情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看,就是要处理(    )
    A .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 主流和支流的关系 C .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 .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 16. (2020高二上·北京期中)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句话告诉我们
    A .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 .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C . 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D . 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
  • 17. (2020高二上·北京期中) 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大意是:作出杰出贡献的人,除了他们的天赋外,还要做足够数量的“练习”。如莫扎特用了十年创作出惊世作品;曹雪芹历经十年写出鸿篇巨制《红楼梦》。“一万小时定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 . 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 .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否定一切 D .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 18. (2020高二上·北京期中) 某同学的书桌上贴着这样两个公式:

    注:公式中的1代表现有学习水平,1%代表在原有基础上的增加或减少,365代表一年。这两个公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 .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9. (2020高二上·北京期中) 海绵城市体现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清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开释”并加以使用,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功用和削减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从哲学角度看,建设海绵城市(    )

    A . 可改变水循环规律更好造福人类 B . 需抛弃以往城市建设的所有做法 C . 能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 . 要把人的主观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
  • 20. 宋代画家郭熙在山水取景构图上创立了“三远”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渺渺。”同样都是“远”,意境却不同,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A . 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B . 外因对内因起决定作用 C . 真理与谬误无界限 D . 想象可以直接变为现实
  • 21. 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我们之所以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
    A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派生的 C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 人的精神力量决定人的行动的成败
  • 22. 在科普作品《一颗原子的时空之旅》中有这样的话,“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这是我所知的关于物理的最有诗意的事情:你们都是星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人体由微观粒子构成,透过它们能领略到人体系统的全部奥妙 B . 在自然界中的个体是渺小的,在精神世界中的群体则是伟大的 C . 文学能让人重新认识物质世界,思考自然现象背后存在的联系 D . 阅读是连接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的通道,这种实践是有价值的
  • 23. 某大学的一些学生发现饭卡中多出几百元,十分诧异。原来,学校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刷饭卡情况,比对困难生库,并结合学生综合表现,对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低于平均值8元的学生进行“隐形”资助,网友纷纷评价“好暖”。这一做法(    )

    ① 依托大数据实现了思想和技术创新

    ② 利用了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

    ③ 在提高助困效率和维护贫困生尊严之间实现了平衡

    ④ 改变了资助困难生的方式,实现了从斗争性到同一性的转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填空题
  • 24.     读图。这是仅用三个英文字母做出的广告设计。

    人类能做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来,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 25.     寻找液态水是人类探寻外太空生命的第一步。近年探测器在火星上检测到了高氯酸盐的存在,这是液态水存在的有力证据。
    1. (1) 用探测器在火星上检测高氯酸盐的存在属于人们的活动。
    2. (2) 外太空生命必须依赖水吗?有科学家肯定,也有科学家质疑。“外太空生命必须依赖水”假说的证实必须经过
    3. (3) 人类思维能否反映现实世界、正确反映现实世界,我们用哲学语言表达,叫做问题。
  • 26.     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生产所共有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种生产,只要它还是商品生产,商品的价值就必然决定于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表明,规律具有

  • 27.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脱贫目标艰巨繁重,要实现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从事物发展的角度看,应该认识到脱贫攻坚的前途是,但道路又是,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三、材料分析题
  • 28.     资料卡: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如早上喝豆浆时,第一间粥店服务员问:“先生要不要加鸡蛋”,“加”与“不加”即是“沉锚”。但第二间粥店服务员若问“请问先生,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则“一个”或“两个”便是“沉锚”了。显然第二个问题更有利于促销,这就是沉锚效应在起作用。沉锚的不同,使你做出的决策不同。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当同一事物的信息进入人们的大脑时,第一信息或第一表象给大脑刺激最强,也最深刻。虽然这一信息或表象远未反映出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全部。但大脑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依据这些鲜明深刻的信息或表象进行的。

    怎样绕开沉锚陷阱,尽可能科学的决策?有这样一些建议,请仔细阅读,说明其中体现的哲学智慧。

                建议

    体现的哲学智慧

    不要限制顾问、咨询员的思维。在向别人介绍情况时,不要搀杂个人的观点和倾向。

    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发展科学,做学问时,要"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

    请勿在此作答

    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请勿在此作答

    树受伤结疤之后,往往变得最硬,人只有受过挫折,才会变得坚强起来

    请勿在此作答

    常言道:“想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

    请勿在此作答

  • 29. (2020高二上·北京期中)     “工匠精神”塑造出许多成就卓越的人才,也铸就了无数传世不朽的经典。同仁堂创建三百多年来,始终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为立业之本。在药材选择上,“取其地、采其时”宁缺毋滥;在药品制造中,兢兢小心、一丝不苟。故宫的文物修复师“坐得住、有耐心、不凑合”,采用传统工艺,精雕细琢每一件文物,用一双双神奇的手,让饱经岁月沧桑的受损文物焕发光彩。瑞士钟表之所以能享誉世界,是因为一代代钟表人的百年专注,精工细作,超越自我,追求极致。这种精神凝铸在每块手表的几百个细小零件和上千道工序中。
    1. (1)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2. (2) 从哲学角度,说明中学生在学业上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 30.     .某班同学开展小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下面是研究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基于语音和动作识别的遥控器”研究报告

    (问题的提出)

    小课题源于我们的一次助残活动。走进残疾人家庭,我们发现,有些残疾人很难操控电器遥控器上细小的按钮,因此产生了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想法。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我们最终确定了使用语音和和语音识别和动作识别代替双手来操控遥控器的思路。

    (我们的反思)

    通过这次研究,我们对人工智能更加感兴趣。更重要的是,研发出基于语音和动作识别的遥控器,可以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非常有价值。我们体会到,在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途径。

    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谈谈这一案例带给你的正确启示。

  • 31.     人们围绕转基因农产品是否安全的争论一直十分激烈。“挺转派”认为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反转派”认为风险难以判断,安全有待检验,不应推广。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转基因”是有害还是无害,仍然没有定论。

    请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人们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认识不能一步到位。

  • 32. (2020高三上·济南月考) 大自然的造化力量,创造了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化”也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理问题时的“化繁为简”,人际关系中的“化干戈为玉帛”,艺术创作上的“化腐朽为神奇”社会发展中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等等。

    “化”,甲骨文写作“”,左边为头朝下倒立的人,右边为头朝上站立的人。一个“化”字,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智慧,《周易》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化”的智慧。

四、图表题
  • 33.     辩论通常指双方彼此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辩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得到正确的认识。辩论双方一辩的主要任务是开篇立论,简明扼要地阐明本方观点。

    以“成大事者必拘小节”(正方)VS“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反方)为辩题,任选正方或反方,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撰写一辩的辩词。

五、辨析题
  • 34.     微信阅读被首次纳入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手机阅读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率为每天2次,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对微信阅读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

    ●家长:微信带来的碎片式、跳跃式阅读,会“冲击”人们对纸质书的阅读,应该以纸质阅读为主。

    ●学生:在网络时代,微信阅读至少不会被时代“OUT”,它给我们带来美好时光。

    ●专家:应该加快研究人们的阅读心理。在阅读载体改变的情况下,关键在于引导人们进行一些有益的阅读。

    请你从哲学角度,评论上述意见。(至少分析两方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