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兴化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9-18 浏览次数:9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关于声现象,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 . “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 2. (2021·北京模拟) 在大型民族乐器合奏中,我们能明显地区分出二胡和笛子,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振幅
  • 3. 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这是因为驱狗器(   )

    A . 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 . 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 . 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 . 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 4. 以下对生活中温度的认知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0℃的冰比0℃的水冷 B .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0℃ C . 冬天,人们感觉寒冷时,温度一定达到-20℃ D . 洗澡热水时,水的温度大约为40℃
  • 5. 在防治新冠肺炎的抗疫战斗中,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眼罩。眼罩的玻璃片上会出现让人视物模糊的“雾”,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 . 熔化 B . 液化 C . 凝华 D . 汽化
  • 6. 以下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处于液态的是(   )
    A . B . 水晶 C . 水银 D .
  • 7. 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20·荆州) 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 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 .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 .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 9.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 .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 .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D . 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 10. 关于光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B .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黑色的眼吸收各种颜色的光 C .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亮晶晶的小星星是自然光源 D .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飘扬的红旗吸收红色光
  • 11. (2020·南县) 如图所示,为防疫新冠病毒,学校在用测温枪检测体温。测温枪的学名是“红外线测温仪”或者“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它的原理是:被动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获得物体温度数值。下列与红外线测温仪有关的说法正确的(   )

    A . 红外线通过肉眼可观察到 B . 红外线是声波的一种 C . 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测温枪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 D . 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说明红外线能传递能量
  • 12. 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表面是否光滑平整,他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B . 图乙是彩色显示器屏幕,屏幕上排列着许多由红、绿、蓝组合而成的发光点 C . 图丙记录了日环食的情形,日环食发生时,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 D . 图丁中,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右侧屏上色光排列为上方红色,下方紫色
  • 13.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视机遥控器利用超声波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B . 太阳光能够使物体发热,主要通过紫外线传递能量 C . 只将两种不同的色光混合,能得到一种新的色光 D . 闪电发生时,光信号先发出,声信号后发出,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二、填空题
  • 14. 学校倡导同学们课间交流时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处减弱噪声。城市噪声监控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15. 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语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能欣赏到,是因为声音能在中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的方式传播。
  • 16.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吹自制的“竹哨”,竹哨由竹筒(A、B两端开口,中间贯通,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如图乙所示。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由筒内空气产生的。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

  • 17. 如图所示,甲、乙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个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由图像信息可知,响度较大的是波形对应的声音,音调较高的是波形对应的声音。

  • 18. 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采用方法贮存在罐中,使用时,对准人的受伤处喷射,在皮肤上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感很快消失,同时有效防止受伤处形成淤血。
  • 19. 对一定量某物质持续加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象所示。由图像信息,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处于熔化过程,(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第15min时刻,物质所处的状态称之为,该物质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20. 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冷却后得到的。下面表格中的几种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

    金属

    熔点t熔/

    1525

    1083

    962

    1064

    3410

    660

    沸点t沸/

    2750

    2596

    2212

    2707

    5627

    2327

  • 21. 人工降雨有三种常用方法,其中之一是向云层中播撒冷却剂,如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小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美食的呈现方式,端上餐桌前,向食品周边倒上一些液氮,液氮急速,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了云雾笼罩的效果。如图乙所示是美丽的雾凇(俗称树挂),它是空气中过饱和的水蒸气后附着在树枝上形成的。

  • 22. 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发生的光的现象形成的。验钞机能发出(填“红外线”或“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的真伪。生活中使用的新型锁具——声纹锁,依据来辨别主人的声音。医院里有一种治疗仪——超声波碎石机,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
  • 23. 在光学实验室内,将一辆玩具汽车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帘,打开光源A,让一束白光照向汽车,发现汽车呈现红色,这是由于汽车(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色光。若将另外一束蓝光照向背景板上汽车的影子,则影子区域此时呈现色。

  • 24. 晴天的正午,从树荫下走过,你会看到地面上有一些光斑,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些光斑形状不规则,还有一些光斑是圆形的,这些圆形光斑是(选填“太阳的像”或“树叶的影子”)。研究电冰箱内的温度分布情况,需要将几支温度计分别放在冰箱内多个位置,几分钟后,记录各测量点的温度。为了顺利完成这项研究,表中提供的三种规格温度计应选用(选填“甲”、“乙”或“丙”)。

    温度计

    量程

    分度值

    测温物质

    -20℃~30℃

    0.1℃

    水银

    0℃~100℃

    1℃

    酒精

    -10℃~50℃

    2℃

    煤油

  • 25. 如图所示,学校的水平地面上竖直立着一根木杆AB,一天中,木杆影子的位置和长度是变化的。上午,木杆的影子是图中的(选填“AM”或“AN”);当影子最短时,影子所在的位置恰好在(选填“南北”或“东西”)方向。

  • 26. 我们做过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①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②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③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④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⑤用手指轻敲桌面,将耳朵贴在桌面上,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响。

    实验①呈现的现象表明,发出声音的物体在;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支持这一判断;根据实验④的现象,我们可以推理,假如没有空气,就不能听到钟罩内闹钟发出的声音,从而得到结论:不能传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提供水可以传声的证据。

  • 27. 将一束太阳光经过平面镜、狭缝、三棱镜,最后落在白色光屏上。实验中,观察到太阳光会分解成多种色光。实验中,如果要观察到经过狭缝后光的传播路径,你打算采用什么方法?。实验观察到光从狭缝到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光经过三棱镜偏折后,呈现在光屏上的是(选填“彩色光谱”、“一条亮线”或“一块暗斑”),此时在棱镜与光屏之间放置一块绿色透明玻璃,则在光屏上应该观察到(选填“与之前没有变化”、“只出现绿色光”或“没有绿色光”)。

三、作图题
  • 28. “凿壁偷光”是匡衡“穿壁引光,映光读书”的故事。如图,M点是光源的位置,请用光路图示意在墙另一侧“偷”光的范围。

  • 29. 如图所示,用稳定的加热器烧水,探究一定量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现用更多的水重复该实验(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中画出第二次实验中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 30. (2016八上·辽阳月考) 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四、实验题
  • 31. 防治噪声有多种方法,其中“隔声”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用闹钟作为声源进行“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

    观察聆听闹钟指针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响度。把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如图所示,将收集到的阻隔声音的材料:羽绒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依次填满纸盒中空隙,并盖上盒盖,注意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变化。

    1. (1) 为保证测试合理,他们按照课本提供的方案“用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进行比较。这种方案与“在同一位置听声音响度”进行比较更合理,请指出“在同一位置听声音响度”的一点不足:
    2. (2) 如果是你进行实验,却又找不到闹钟,你打算用什么来替代闹钟作为声源?;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声源发声响度应(选填“随填充物改变”或“保持不变”);
    3. (3) 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由此数据,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32.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 (1) 甲图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图中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2. (2) 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直至水面破裂;
    3. (3) 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0.5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根据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据此可知,此次观察水的沸点为℃。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沸腾时,水的温度变化特点是,要保持沸腾,水还要继续
  • 33. 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过程的实验中,实验小组决定用海波进行实验,装置如图甲。

    1. (1)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温度的变化和物质的变化;
    2. (2) 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对试管中的海波加热,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这是因为加热过程中需要尽量做到使海波
    3. (3) 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实验中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经历时长min,物质的熔点是℃;
    4. (4) 由图像分析,这种物质的固态比液态同样加热方式下温度上升(选填“快”或“慢”)。
  • 34. 小华用如图实验装置观察研究水蒸气的液化。

    1. (1) 装配实验装置时,铁架台的高度应依据(选填“酒精灯”或“烧瓶”)的来调节,以保证用酒精灯的加热;放置石棉网的作用是让烧瓶
    2. (2) 实验中,主要观察水蒸气在金属盘(选填“上方”或“下方”)发生液化现象;
    3. (3) 为了更明显地观察到液化现象,可以在上方金属盘中放入(填“温水”、“沸水”或“冰块”)。
  • 35. 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明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

    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所示。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的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面对小孔,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明在光屏后面观察到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丙中的(填写序号);这个像是由于光的而成的像;根据实验观察可以判定这个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2. (2) 保持“F”字样纸板和小孔的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字母v表示),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用字母h表示),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像距v/cm

      10.0

      16.0

      20.0

      30.0

      像高h/cm

      2.5

      4.0

      5.0

      7.5

      分析表中的数据,小明归纳得出h与v的关系是h=0.25v。你是否赞同小明的意见?(选填“赞同”或“反对”)

    3. (3) 于是小明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