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1-09-23 浏览次数:3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这一联诗句饱含着林则徐的“报国情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    )
    A . 收复新疆 B . 三元里抗英 C . 虎门销烟 D . 黄海海战
  • 2.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有学者在提及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时指出:这些条款(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现在有五口通商,外国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这一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 4. 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勒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
    A . 火烧圆明园 B . 旅顺大屠杀 C . 镇压义和团 D . 南京大屠杀
  • 5. (2020·云南)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其领导人是(  )
    A . 陈胜 B . 李自成 C . 黄巢 D . 洪秀全
  • 6. 漫画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下图漫画反映的事件(    )

    A . 践行了“实业救国”政策 B . 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 . 进行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D . 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思想
  • 7. 下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 . 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 .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 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8. “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这主要反映了戊戌变法(    )
    A . 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变革 B . 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 C .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 D .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9. 归纳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近代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数额最大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0. 时人记载:“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士六人仓皇避乱,因随身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这实质上反映了义和团运动(    )
    A . 具有盲目排外性 B . 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C . 反对生活西方化 D . 主张实施平均主义
  • 11.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义之城”,他们应该去(    )
    A . 北京 B . 上海 C . 武汉 D . 广州
  • 12. 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对其中“国体之改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B . 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C .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13. “我们抛弃了之乎也者,学作白话文。我们也把红楼水浒当作圣经宝典来研究,又竭力阅读西洋名著。”这种状况始于(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4.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它”指的是(    )
    A . 五四运动 B .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D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15. (2020·南充) 中共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确立是在(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16.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在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洋务派还建立了新式海军 B .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 C .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D . 2017年7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位于内蒙古的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
  • 17. (2020·泰州) “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井冈山会师 C . 红军长征 D . 淮海战役
  • 18. (2020·新疆) 绘画作品往往能够定格历史的瞬间,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下图再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遵义会议
  • 19.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 . 八七会议 B . 古田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20. 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A . 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 八七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 . 井冈山会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 21. (2021·河南模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体现了长征中的(    )
    A .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 . 爱国主义精神 D . 集体主义精神
  • 22. 1937年7月11日,日本发表《派兵华北的声明》声称:中国第29军“于7月7日半夜在卢沟桥附近进行非法射击”而导致中日两军冲突。此后日本当局一直沿用此说,其意欲(    )
    A .   揭示事变真相 B . 推卸战争责任 C . 缓解中日矛盾 D . 传递善意信号
  • 23. 有报社对某战役发表社论:“(1940年)在全国各战场相当沉寂的今天,华北出击胜利是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抗日根据地与游击战的地位。”该社论所评战役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长沙会战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 24. 下列内容所展示的主题是(    )

    A .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 B . 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C . 抗日战争得到国际援助 D . 国共密切合作抗击侵略
  • 25. “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大勇壮军魂。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诗中将“天下安危系一身”的历史人物是(    )
    A . 蒋介石 B . 毛泽东 C . 邓小平 D . 刘伯承
  • 26. (2020·大庆)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
    A .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 . 辽沈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平津战役
  • 27. 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符合其意义的是(    )
    A . 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 .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 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 .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28.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对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 . 图1条约签订,说明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 图2现象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政府 C . 图3场景标志着中华民族摆脱民族压迫,实现了完全独立 D . 图4反映的史实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垮台
  • 29. “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旁边告示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材料中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 洋务运动之后 B . 义和团运动之后 C . 辛亥革命之后 D . 新文化运动之后
  • 30. (2020·包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为此,他们进行的实践活动(   )
    A . 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 . 有利于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 C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 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道大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6分,32题12分,33题12分,34题1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改变了中国资本主义正常发展的轨道……中国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条独特的、畸形的道路。

    ——摘自陈振江等著《新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指出是什么改变了中国资本主义正常发展的轨道。
    2. (2) 材料中,“中国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条独特的、畸形的道路”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选自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甲午战争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危机意识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和寻找挽救中国的思想和道路”。

    ——摘编自施亚英《中国的觉醒与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条约》中福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并简述两次鸦片战争前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发生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简析日本侵略者战败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以来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对国家模式的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
  •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中日问题与西安事件”与记者的谈话

    1. (1) 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两种类型。据此,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示史料同属的类型。
    2.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