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1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请在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 (1) 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2. (2)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 (3) 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描写朦胧水色夜景,渲染凄清气氛的诗句是:

    4. (4) 《木兰诗》中侧面写出木兰战功卓著的诗句是:

  • 2. 下面书法作品的字体是(提示: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请你用简体楷书将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正确、规范的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 3.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②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③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息,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象山泉在澎湃,象波涛在呜咽。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 (1) ①句结尾应该填入的正确的标点是:
    2. (2) ③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
    3. (3) ④句在表达上有欠缺,请改正。
    4. (4) 下列短语与“黑的山峰”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 . 海市蜃楼 B . 忧心忡忡 C . 言外之意 D . 心有灵犀
  • 4. 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下面是一副有关端午节对联,顺序被打乱了,请你重新组合。

    “千户门前、喝龙舟、去秽除邪、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

    上联:  下联:

  •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也可以用于朋友、夫妇间。 B . “谁是最可爱的人呢?”这句话中“最”是副词。 C .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是光未然。 D . 《阅微草堂笔记》是明清时期学者、文学家纪昀以笔记形式写成的文言志怪小说。
二、阅读(45分)
  • 6. 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1) 本文作者刘禹锡是(朝代)文学家。
    2.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惟吾德)        ②无案牍之劳

    3. (3) 作者笔下陋室的环境可谓清幽雅致,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陋室的环境。
    4. (4) 《陋室铭》这篇铭文的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指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指语调温顺。请你结合原文语句谈一谈对“约”的理解。
    5. (5) 本文是作者刘禹锡参与改革失败被贬之作,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普

    《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日,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注释】①箧:书箱。② 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

    1. (1)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手不卷(

    2. (2) 请给文中划线句用“/”断句(限断两处)。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3. (3) 阅读短文说一说赵普为什么能“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 8.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三沙岛上抗风桐

    叶为宝

    天是湛蓝的天,海是碧澄的海,地是透绿的地。这里是美丽的海南省三沙市,宛如纤尘不染的世外桃源,一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然而,三天两晚的三沙之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却不是这里的碧海蓝天,也不是这里的海鸟白沙,而是一种树,一种深深扎根海岛的常绿乔木,它叫抗风桐。

      人生第一次来到三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下飞机,好友老冯就热情地领着我们来到海边喝茶。这是一片林荫,炙热的阳光和强烈的紫外线被挡住了,我坐在藤椅上,海风吹过,心中无比惬意。我打量着四周,却发现这片树林与以往见到的都不一样,它们叶子并不浓密,树冠连成一片,树干挺拔向上。

      “它们叫抗风桐,”老冯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接着说:“还有个名字叫麻枫桐,印度洋海岛常见的树种,我国的台湾和西沙群岛也很多,根系发达,枝干粗大,台风也奈何不了它们!”

      抗风桐?这是第一次听说的树名。我起身走近一棵,仔细打量它。它枝干白中透灰,胸径足有四五十厘米,高有十几米。叶对生,呈椭圆形,两面都覆有一层嫩绿而晶亮的薄蜡。

      老冯告诉我,2013年9月底,风力超过15级的强台风“蝴蝶”登陆三沙,岛上的椰子树、木麻黄、土枇杷、南洋杉、苦楝、榄仁等,一夜之间,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还有的已然踪影全无,唯有抗风桐在台风中傲然挺立。虽然有的枝干折断,但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

      听了老冯的介绍,我不禁对眼前的这些抗风桐肃然起敬。我想,它正是以这样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盘;正是以这样巨大的叶冠、翠绿的叶片,装点着三沙的绿色;正是以这样纵横交错的根系,深扎在砂岩中,任凭海水侵蚀,高温烘烤,坦荡着生就的倔强与从容。

      第二天一大早,红日从南海的天际线刚刚升起,我们乘坐冲锋舟从永兴岛来到赵述岛。据说,有关南海诸岛的潮涨潮落景、金戈铁马事、波涌浪卷情,几乎都可以在赵述岛上领略和参悟。

      一到赵述岛码头,渔民符名友热情地迎接我们。坐上他的电瓶车,穿过一片椰林,绕过一座海水淡化处理厂和一幢幢渔民新居,来到一排树前停了下来。我一看——抗风桐!

      当初,符名友的爷爷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来到赵述岛,那时这里还是一座荒岛。渔民的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稍有风浪便不敢出海。改革开放后,赵述岛上成立了管委会和党工委,政府为渔民修建了港湾,帮助渔民贷款购置了排水量很大的渔船,渔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渔民们拆旧房建新房,全岛48户渔民,家家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的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

      符名友如数家珍般讲述着他们渔村的历史与变化,一束阳光穿过抗风桐的枝叶,正好打在他胸前的党徽上,格外明亮,分外醒目。

      边上的渔民告诉我,符名友今年46岁,14岁时就跟着爷爷的脚步,从老家琼海迁到了赵述岛。他驾驶渔船风里来雨里去,已在岛上工作生活了32年。三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卫国。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一直以来,经常有特工装扮成渔民驾船来西沙海域“捕鱼”。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不怕风高浪急,就立刻向派出所报告。由于表现突出,他被当地边防派出所评为治安联防积极分子。2019年7月1日,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刻,看着眼前的符名友,我发现他俨然就是一棵扎根三沙的“抗风桐”,狂风吹不倒、恶浪冲不垮!

      在赵述岛,像符名友一样的共产党员共有11人,他们个个都是“抗风桐”,他们党支部就是一片“抗风桐林”。

    将要离开三沙的时候,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这天一早,我独自来到抗风桐林。朝霞把南海映照得一片火红,抗风桐林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金光。抚摸着抗风桐伟岸的身躯,我的心中充满了对它的仰望和崇敬。它不畏强暴,台风刮不倒;它不怕艰苦,贫瘠砂岩把根扎;它自强不息,折断枝叶还发芽;它无私奉献,甘洒绿荫护岛礁。

    抗风桐,我心中的英雄树! 

      (选自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06日 )

    1. (1) 请分析第一段的作用。
    2. (2) 请根据符名友讲述的渔村的历史与变化,在下面表格内填写相关内容。
       

      赵述岛样子

      渔民生活

      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

      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稍有风浪便不敢出海

      修建了港湾

      党的十八大以来

      海岛周边的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

    3. (3) 本文主要是写抗风桐的,为什么第六段还写到岛上的椰子树、木麻黄、土枇杷、南洋杉、苦楝、榄仁等树呢?
    4. (4) 全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9.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③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④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⑤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 (1) 文中第一段划线句若改为“人生最苦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句意虽变化不大,但表达效果不同。请品析原句的表达效果。
    2.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3) 作者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场无法想象的大屠杀,持续了有一个小时,一群大脑袋的丑陋的   A  无一幸免,悉数被歼。有好几次,有一二十头  A   聚集在一起,一起发动冲击,想把鹦鹉螺号压垮、撞翻。我们坐在客厅舷窗前,看见它们大张着那巨齿獠牙的大嘴和那使人心惊胆战的怒目。 按捺不住,冲着那些  A    挥动着拳头,口吐恶语。我们感觉得到,那些丑陋的家伙从四面八方往艇上又冲又压,死死缠着,如同矮树丛中的一群猎犬,咬住一头小猪不放似的。但是,鹦鹉螺号猛然间加大了马力,把它们连拖带撞地给掀出了海面,根本不在乎它们那死沉死沉的分量,也不怕它们用多大的力气在又夹又压着自己。

    1. (1) 选文出自作家儒勒·凡尔纳的《》。
    2. (2) 选文中A是(动物),B是(人名)
    3. (3) 请根据你对原著的阅读,说说这场屠杀的起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此次屠杀?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 分)
  • 1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和引领未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因为“红色”而书写了历史。“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红色基因”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面对敌对势力的阻挠诋毁,面对自然灾害的汹涌来袭,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故事”。

    【材料二】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突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首先体现在教材相关篇目的选取上。据统计,在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中,初中30多篇课文体现了革命传统教育。其次联系生活,革命传统教育照亮现实,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需要代代传承。为此,统编语文教材也选入了许多描写和平时期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克服困难保家卫国、甘愿在平凡岗位奉献青春的文章。《邓稼先》一文,让孩子们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成长目标;《千年梦圆在今朝》通过讲述中国古代以来的飞天梦想。第三,实践内化,革命传统教育从课堂走向社会,初中教材设置了一定数量的自读课文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红色经典名著,被列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篇目。此外,统编语文教材安排了诸如做英雄册、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纪念馆、采访身边的英雄等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整合,发挥综合育人作用。

    【材料三】红色基因是历史的积淀,是历史真正厚重之所在。红色基因中有信仰,能够使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红色基因中有定力,能够使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红色基因中有成功之道,能够使我们从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中,领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红色基因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一代一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与我们每一个人情感相连、命运相系,是我们精神的归宿、初心的原点。

    1. (1) 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填写下面表格。

      红色基因是什么?

      为什么要传承红色基因?

      怎么样传承红色基因?

    2. (2) 班级要出一期纪念抗美援朝的板报,其中一个栏目是讲英雄故事。英雄的故事太多,负责设计的小明同学求助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建议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去选择英雄故事,因为课文中的故事是作家从千千万万个故事中精选出来的。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篇文章中的故事,请你把文章的名字和故事梗概写下来。(选择课文中一个故事即可,100字左右)
  • 12. 作文:点滴温情在心间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学校名。

    ⑥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