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14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国人,中国魂,敢为人先第一人。中国的奇迹让世界A叹为观止 , 短短的几十年里,我们从B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全面小康,C日新月异的生活níng聚了多少人D处心积虑的心和努力,经济的迅速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大国的形象。从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稳定国内疫情,到再把双手伸向世界,   ▲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现在的一带一路,这是一个智慧的大国。由此可见,中国人不仅伟大,而且关注构建命运共同体,让我们赞美我们的祖国,赞美中华民族!”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níng聚()         心

    2. (2) 上面语段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3) 下列句子最适合填入“   ▲   ”处的是(   )
      A . 这个国家很负责任 B . 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C . 这是一个伟大的大国 D . 这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大国
二、句子默写
  • 2.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鹏之背,;怒而飞,。(《北冥有鱼》
    2. (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让我们联想起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
    3. (3) 《夜雨寄北》中,作者以乐景衬哀情,化思念为希冀的句子是“”。
    4. (4) 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
三、选择题
  • 3.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饮酒》选自《陶渊明集》,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东晋诗人。 B .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课文《北冥有鱼》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C . “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 D . 明清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四、语言表达
  • 4. 为下面的病句写出修改意见。
    1. (1) 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就地过节”倡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通运输部门春运期间防疫的压力。
    2. (2) 新冠疫苗给人们带来希望,但变异新冠病毒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能松懈。
  • 5. 生肖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及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仔细观察《辛丑年》特种邮票“奋发图强”(下图),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邮票的主图 , 并说明寓意。

五、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 (1) 这首词在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写出词人描绘的具体梦境。
    2. (2)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对比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 , 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 ,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乙)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陆游家训》)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 (1) 下列选项和所给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引客就观

      A . 女家(《富贵不能淫》) B . 沿河求 , 不亦颠乎?(《河中石兽》) C . 水陆草木花(《爱莲说》) D . 处处志(《桃花源记》)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或于前              陈:

      ②未尝不与书            俱:

      ③勿令与浮薄者处          游:

    3.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4. (4) 甲文中陆游为什么称“吾室”为“巢”,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 (5) 根据乙文内容回答,怎样做才能避免“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紫禁城里说“透风”:没有不透风的墙

    ①紫禁城古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作为紫禁城古建筑的核心骨架,木材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压和韧性,但也存在怕潮湿、易腐朽等材性缺陷,因此,使紫禁城古建筑的木构件始终处于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对于古建筑本身的延年益寿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为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我国古代工匠利用古建砖料巧妙地制作了一种“空气循环器”——透风。

    ②所谓透风,其实就是一块带有镂空雕刻的砖。通常工匠会在木柱与墙体相交的位置,不让木柱直接接触墙体,而是与墙体之间存在5厘米左右的空隙,同时在柱底位置对应的墙体位置留一个砖洞口,尺寸约为15厘米宽,20厘米高。为美观起见,工匠们还采用刻有纹饰的镂空砖雕来砌筑这个洞口,这个带有镂空图纹的砖就被称为透风。透风是依靠墙体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墙体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等自然力,促使空气流动,使得建筑室内外可以进行空气交换的一种方式。这一通风方式在保证建筑功能情况下,让建筑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墙体附近木柱的湿度环境,从而保证了木柱本身的干燥状态。

    ③在设置透风的墙体上,一般会在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个,并保持两个透风在同一竖直线上,其主要目的是形成空气对流和循环。若仅设置一个透风,相当于空气单向流动,除湿效果必然不佳。同时设置两个透风,方便空气从底部透风进入,沿着柱身往上流动,尔后从柱顶位置的透风排出,可使墙体内的柱子在上下方向都能空气流通。这样,柱子与墙体之间潮湿的空气就被排出去了,柱子也就能始终保持干燥状态。

    ④同时,紫禁城古建筑外墙上的透风位置实际是与木柱位置对应的,如果墙体的某个位置安装了透风,那么墙体里面肯定就有木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紫禁城古建筑的外墙,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一对透风。

    ⑤紫禁城的工匠在长期的古建筑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透风制作经验。他们不拘泥于仅仅在实体砖上开洞来满足墙体内木柱通风需求,而是将砖雕做成了丰富多彩的纹饰,比如雕成狮子形象的透风。狮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常见的神兽,它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代表英勇、王权和威严,象征地位、尊严和吉祥。透风的使用,对古建筑整体而言,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并兼有文化性和艺术性,体现着我国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的结合。

    1. (1) 简要概括第②段文字说明的内容。
    2. (2) 为什么说透风的使用兼有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3. (3) 仔细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说说乾隆年间的春节曲目戏折保存完好的原因。

      春节前夕,故宫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修缮项目中意外地发现了两份保存完好的乾隆年间的春节曲目戏折,吸引了不少人眼球。而这两份戏折,就是在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内静静躺了200多年。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近侍家堂又一年

    王瑞锋

    ①春节,我回到于庄——我出生又费尽万般辛苦逃离的北方小庄。

    ②逃离的路径只有一个,半耕半读,听起来颇有诗意实则艰辛。于庄像一柄弹弓,耕地和读书是两根皮筋儿,铆的劲儿愈足,石子飞得愈远。

    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作茧,井井有条。

    ④即使人生轨迹滑得再远,血脉、宗亲、文化……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把我拽回了原点。

    ⑤现在的我,城里人——其实不过是个在广州租住隔断间的广漂,作为家族中唯一读书走出去的男丁,被允许侍立在老爷(乡音,即爷爷)侧旁,参与家族古老的春祭。

    ⑥于庄称祖先为“家堂”,请家堂,即把逝去先人的魂魄请回家,由家族长者主持。王家的仪式自是老爷主持。

    ⑦对于劳作一年的于庄人来说,春节是对祖先思赐的回馈,同时祈求祖先再予思赐,赐福麦子,赐福桑麻,赐福繁衍,赐福世俗的一切,这是信仰,简单而不可冒犯。

    ⑧年三十早晨8点,当朋友们沉浸在红包、美食和旅游的喜庆中,我正陪老爷洒扫庭院,准备“请家堂”。

    ⑨堂屋内,大八仙桌居正中,摆满丰盛的供品,鸡、鱼、肉、菜,鸡须为公鸡。左右太师椅,一张卷轴高高挂起,内画一座大四合院,数代祖先名字按辈分由高到低排列。

    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

    ⑪“列祖列宗,过年了,(回)家来吧。”喊毕,老爷把燃香逐一插到门两侧,再将一根丈长的木棍横在门前,仿佛那能阻挡一切牛鬼蛇神。随后,他走进堂屋,在写满祖先名字的卷轴前,恭敬地将三支香插进装满麦粒的香炉内,家堂算被请了回来。

    ⑫《论语》有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时,我仿佛看见逝去的亲人们正排着队,从空中飞回于庄,飞进他们曾经的家,在八仙桌旁落座。

    ⑬中午12点,一年当中最丰盛的饭食——“年饭”开始了。老爷将一盘炖公鸡端到八仙桌上,念叨些吉祥话,祭洒鸡汤、白酒,再放一挂鞭炮后,大家才能开始享受美食。此后三天,每餐每食,也都遵循这样的礼数。

    ⑭几十年来,于庄的春节没有丝毫变化,饭菜一模一样,礼数一模一样。是日晚上,外界万家灯火吃年夜饭,于庄人则要斋戒,熬五更,等到午夜12点,烧纸钱元宝,放鞭炮,跪拜祖先后,才能进食——水饺,馅儿是芫荽豆腐,取延岁得福之意。

    ⑮翌日大年初一,庄重的一日,男丁一拔,女眷一拨,孩童一拔,次第给祖先牌位和老人磕头拜年,称为“拜家堂”。

    ⑯在最严苛的时代,即便谱碑被砸,家谱被烧,我的乡村干部老爷仍会在一张红纸上,于深夜暗暗写下祖辈的名字,摆在八仙桌上,磕头,偷偷烧掉,算是祭拜了祖先。

    ⑰磕头,亦称跪拜,源出《周礼》,要五体投地。历经千年沿革,曾一度被废除,但难究其因,跪拜礼在于庄却留存了下来。

    ⑱现在,我跪在席子上,双掌撑地,额头触地,给祖宗牌位磕四个头,再给老爷和奶奶磕两个头。

    ⑲不过,当我上初中时,历经思想洗礼,也曾像牛逼哄哄的时代里那些牛逼哄哄的人物一样,勇敢地站在祖先牌位前,大声斥责磕头跪拜是封建礼教,立誓废除这些礼节。不到一分钟,我的雄心壮志被我爷(乡音,即爸爸)一巴掌打碎。

    ⑳祖先到底是什么?他们在哪里?又如何保佑族人平安?就像牌位前香炉中的缕缕青烟,飘忽不定。

    ㉑青烟氤氲中,我看到了大老爷的牌位,这才意识到,他去世两年了,已成了祖先。更老的老人还健在,大老爷不能入卷轴,老爷把他的名字歪歪扭扭写在一张黄色的火纸上。

    ㉒大老爷在世时烟袋不离手,大字不识但逢人便念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离开于庄,他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㉓大老爷是老爷的亲哥,老爷忌恨了他一辈子。他们的爷就像余华《活着》里的地主福贵,卖地卖房败光家业,新中国成立后被阴差阳错划成中农,老爷是大炼钢铁的热血青年,眼瞅着将成为工人阶级,却被大老爷拽回于庄生产队,彼时家里已揭不开锅,多一个劳力多一份工分和粮食。

    ㉔一族之风俗,一年之盛仪。大年初二,年的最后一天,也最隆重。下午三点,五十多名族人聚集到祖坟麦地,“送家堂,送祖先回去”。老爷点燃火纸,扬洒谷汤,祈福祖先保佑,稼穑丰饶,子孙炽盛。刹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

    ㉕麦子黄了又青,人来复去,只剩茫茫的麦田、桑树和新鲜的雾霾。几天后,我也离开于庄,漂回城市,继续学着如何出人头地。

    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离开,大概只是为了思念。

    1. (1) 本文运用全景扫描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北方小村庄——山东于庄“侍家堂”的风俗活动全过程。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侍家堂”的三个风俗活动。
    2. (2) 本文的语言于疏淡处见雅致,别有韵味。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我总算被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体会加点词的妙处)

      ②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3. (3) 文章22、23自然段使用了什么记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4. (4) 写出你对选文结尾画线句“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的理解。
八、填空题
  • 10. 下面是《艾青诗选》的一段推荐语,请你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品名称。

    艾青,以诗为画笔,合着时代的节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而又真实的历史画卷,20世纪30年代初,他在狱中以忏悔、感激的笔调写下了,写出了养育他长大的“大堰河”悲苦、善良的一生,抒发了对贫苦农妇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中,诗人以鸟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传达出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同时也表达出自己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像这样的杰作还有等。同学们,打开《艾青诗选》吧,诗中诗意的笔调、独特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一定能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九、名著阅读
  • 11. 祥子此时的“好主意”是什么?

    他忽然醒了。不是那种自自然然的由睡而醒,而是猛的一吓,像由一个世界跳到另一个世界,都在一睁眼的工夫里。看见的还是黑暗,可是很清楚的听见一声鸡鸣,是那么清楚,好像有个坚硬的东西在他脑中划了一下。他完全清醒过来了。骆驼呢?他顾不得想别的。绳子还在他手中,骆驼也还在他旁边。他心中安静了。懒得起来。身上酸懒,他不想起来,可也不敢再睡。他得想,细细的想,好主意。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想起他的车,而喊出“凭什么?”

    “凭什么?”但是空喊是一点用处没有的。他去摸摸骆驼,他始终还不知自己拉来几匹。摸清楚了,一共三匹。他不觉得这是太多,还是太少;他把思想集中到这三匹身上,虽然还没想妥一定怎么办,可是他渺茫的想到,他的将来全仗着这三个牲口。

    (《骆驼祥子》节选)

十、作文
  • 12. 需要还是被需要?需要还是不需要?真需要还是假需要?需要,似乎是一个很普通的话题,但到了某个特定的时刻,它却是那样的字字千钧。

    请以“需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然后写作;②有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文中不能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