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1-10-13 浏览次数:1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 1. 如果要研究早期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最科学最可靠的方法是(   )
    A . 大胆发挥想象 B . 研究发掘的远古化石 C .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D . 搜集神话故事
  • 2.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因为(   )
    A . 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B . 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C . 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D . 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 3. (2020七上·武城月考) 下列人物中,具有“部族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
    A . B . 黄帝 C . D . 大禹
  • 4. “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 周武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 B . 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 . 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D . 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 5.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下列文物出土于安阳殷墟的是(   )
    A . 司母戊鼎和甲骨文 B . 编钟 C . 四羊方尊 D . 人面鱼纹彩陶盆
  • 6.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鼎”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 古代烹煮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B . 立国礼器,身份地位与权力象征 C . 比喻秦始皇的帝王大业 D . 象征三方并立呈鼎足之势
  • 7. 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 . 炎帝黄帝时期 B . 商周时期 C . 春秋战国时期 D . 秦汉时期
  • 8. 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奈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 . 变法害人害己,宣告失败 B . 变法得到深入贯彻 C . 变法遇到阻力 D . 变法违背民意
  • 9. 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个学派学者们在此互相争辩、交流与吸收。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A . 诸侯争霸 B . 兼并战争 C . 求同存异 D . 百家争鸣
  • 10.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员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秦朝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   )
    A . 丞 相 B . 太尉 C . 御史大夫 D . 县令
  • 11. 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 . 治安混乱 B . 法律严苛 C . 社会安定 D . 人口众多
  • 12.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 . 公元前3世纪 B . 公元前2世纪 C . 公元3世纪 D . 公元2世纪
  • 13.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治世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 . 墨子——民贵君轻 B . 老子——“兼爱”“非攻” C . 孟子——无为而治 D . 韩非——以“法”治国
  • 14. (2016七上·射洪期中)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 . 西周、春秋 B . 春秋、战国 C . 西周、东周 D . 东周、战国
  • 15. 关于“楚汉之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是刘邦反对项羽的正义战争 B . 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 C . 属于农民起义 D . 是项羽为了维护农民阶级利益同刘邦的战争
二、材料解析题
  • 16.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工具说进步】

    图一

    图二

    图三

    【食物话变迁】


    图四 碳化的稻种                图五 粟种

    【住房见发展】

    1. (1) 请指出图一、图二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 (2) 图三的铁农具是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出现?从图一、图二到图三,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3. (3) 请写出种植图四、图五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
    4. (4) 综合上述图片材料,概括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 17. 读图析史:

    材料一

    图A

    图B

    材料二

    图5

    图6

    1. (1) 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其中战国形势图是哪幅?比较图A与图B,找出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2. (2) 指出战国时期的重大战役一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哪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
    3. (3) 观察材料二,图5反映了秦朝实行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6反映了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制度、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 18. 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孔子是中国古代私学的创始.在孔子的私学里,只要你好学、想学,就“有教”,至于你原先和现今的情况怎么样,是不必过问的,那叫“无类”。

    ——摘自陈雪良《春秋史》

    材料二 :(论语·乡党》记述了这样一个经典故事:“厩(马棚)焚。子(孔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在马棚起火的情况下,孔子关心的是地位不高的仆人,而非马。

    材料三 : 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例如,他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

    1. (1) 依据材料一,孔子的哪个思想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性?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的这个故事体现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基于这种思想主张,孔子对统治者提出了怎样的政治建议?
    3. (3) 请举一成语故事来说明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你认为秦王朝建立后的治国思想最接近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 19. 探究题

    材料一《论语·宪问》载:“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意思是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丞相,发展生产 ,整顿内政,终成春秋第一个霸主。)

    材料二汉代的王充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意思是商鞅担任秦孝公的国相,为秦国开启了帝王之业。)

    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小论文(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点,并就所拟论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言之成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