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1-09-07 浏览次数:9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 1. 被誉为“经典力学奠基人”的物理学家总结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状态。
  • 2. 2021年4月29日,我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发射成功,在“天和号”与火箭分离前,以火箭为参照物,“天和号”是(选填“静止”或“运动”),当加速上升时,“天和号”的机械能(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 3. (2020·海南) 如图所示,运动员射箭时,弦被手拉弯,说明力使物体发生了;手拉弯了弦的同时,弦也勒疼了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 4. 用2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5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所受桌面的摩擦力是N;若拉力增加至30N且物体在同一桌面上运动,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N。
  • 5. 一艘军舰停泊在平静的海里,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危险漂浮物,为使危险漂浮物远离军舰,水手使用消防水管在漂浮物旁侧喷水,如图所示,水管应沿着(选填“O1O2”或“P1P2”)方向喷水,理由是:液体的流速越大的地方,其压强就

  • 6. 生活中看似相同的做法,但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目的往往不同,如图2所示,图甲中,用过一段时间的菜刀要“磨一磨”,这是为了增大;在图乙的冰壶运动中,运动员对冰面也要“磨一磨”,这是为了减少

  • 7.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装满了水的溢水杯甲和乙,将两个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小球A和B分别放入溢水杯中后两球处于静止状态。则可以判断:小球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球B受到的浮力;甲杯对桌面的压强乙杯对桌面的压强。

  • 8.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重为6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的大小是N。若保持F的方向始终与杠杆垂直,则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9.           
    1. (1) 晨晨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只弹簧测力计如图1所示,它分度值是 N。用它直接测量某物体的重力,示数为3.4N,测完后晨晨同学发现操作有误,该错误是,同桌锐锐同学告诉他不用重新测量也能知道物体的实际重力,则物体的重力为 N。

    2. (2) 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操作:

      ①组装好的压强计中的U形管(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②对比图和乙可知: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对比图乙和 丙两图可知:深度相同时,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③在图丙中当竖直向上缓慢取出探头时,在探头露出液面之前探头所受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单选题
  • 10. 下面四种情形中是对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小明考试时一张物理试卷受到的重力约为1N B . 小明双脚站立式对地面的压强为105Pa C . 小明从一楼走到二楼克服重力做功约1500J D . 小明同学步行的速度为3.6m/s
  • 11. (2021·江西) 如图所示是物理爱好者小明同学在实验时观察到的情景,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B . 小球从斜面滚下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C . 小球在水平桌面运动时,竖直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 . 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曲线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12. (2021八下·合山月考) 如图所示,小球由细线吊着在AB间自由摆动,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在A点和O点,所受重力的方向不同 B . 小球由O点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 . 当小球刚好摆动到O点时,假如所有外力都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D . 换用质量更大的小球,小球从A点释放到达的位置高于B点
  • 13. 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内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及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绳自由端的拉力F<F B . 拉力所做的功W>W C . 拉力的功率P>P D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η
三、多选题
  • 14. 水平桌面上底面积相同的两个容器甲和乙分别装有浓度不同的盐水,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小球对甲容器底有压力,两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在甲容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在乙容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 B . 甲中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小于乙中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C . 小球在乙容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D . 将乙中盐水倒入甲容器中一部分,甲中的小球可能悬浮
四、双选题
  • 15. 在使用简单机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用筷子时阻力臂>动力臂 B . 滑轮组拉重物的绳子股数n=5 C . 使杠杆平衡两次拉力F1>F2 D . 拉重GA的物体,拉力F= GA
五、计算题
  • 16. 如图所示,平底铁桶重为30N,桶的底面积为100cm2 , 往桶里倒入5kg的水,水深15c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求:(g取10N/kg)

    1. (1) 水对桶底的压强;
    2. (2) 水对桶底的压力;
    3. (3) 水平桌面受到桶的压强。
  • 17. (2021·江西) 地球气候变暖,冰川熔化加剧,是造成海平面变化的原因之一;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冰川完全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与冰川熔化前排开海水的体积,就能推断海平面的升降。如图所示,是冰川漂浮在海面上的情景,若冰川的质量为m , 海水的密度为ρ , 水的密度为ρ , g用符号表示,求:

    1. (1) 冰川熔化前受到的浮力;
    2. (2) 冰川熔化前排开海水的体积;
    3. (3) 冰川完全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
    4. (4) 推断海平面的升降,并说明理由。
  • 18. 如图,某工人用 的力在 内将物体速提高了 ,此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 (1) 拉力所做的功;
    2. (2) 拉力的功率;
    3. (3) 物体的重力;
    4. (4) 动滑轮的重力。
六、实验题
  • 19. 轩轩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首先提出了以下三个猜想:

    (猜想)

    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进行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拉动木块,根据原理可间接测出摩擦力大小。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N;
    2. (2) 如图乙所示,再在木块上放一重物,重复上面的实验,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图甲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由此说明
    3. (3) 轩轩同学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掉一部分后,继续图甲的操作,测得摩擦力减小,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改进方法是:(温馨提示:木块各表面粗糙程度不同)。
    4. (4) 通过进一步实验探究,验证了猜想B符合题意。

      (拓展应用)本实验实际操作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运动并不容易,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 20. (2021·江西) (探究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猜想二: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 (2) 如图乙所示,小明同学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改变钩码的和钩码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两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

      间距离/

      阻力

      间距离/

      小明

      1

      1.0

      5

      0.5

      10

      2

      1.5

      10

      1.0

      15

      3

      1.0

      10

      2.0

      5

      小红和小明

      4

      0.8

      15

      1.0

      10

      5

      1.4

      15

      1.0

      10

    3. (3) (分析与论证)

      根据小明同学的数据可验证猜想(选填“二”或“一和二”)是正确的。而小红同学则认为小明同学每组数据中的力臂恰好都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应改变动力或阻力的进行实验;

      于是,小红同学协助小明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获得表中后两组数据。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验证猜想是错误的。若要验证另一种猜想是否正确,必须添加的测量工具是。通过以上研究,小明同学真正理解了力臂是支点到的距离。

  • 21. 我区二中光明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 (2)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因此只能在当弹簧测力计静止时才能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3. (3) 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

      实验次数

      钩码重量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

      86%

      4

      8

      0.1

      2.5

    4. (4) 通过比较(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股数无关;
    5. (5) 通过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
    6. (6) 若要提高此滑轮组机械效率,请提出一点合理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