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二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7月第一次自主调研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09 浏览次数:7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当代学者刘建军说: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宫中,能在府中。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但“宫府分离制”最终被“宫府合一制”所替代。这一变化反映 (   )
    A . 对皇权的监督限制趋向制度化 B . 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 C . 政治开明程度降低 D . 加强了中央集权趋势 
  • 2. 古希腊哲学家说:“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话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 )
    A . 体现了神创说的基本思想 B . 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热烈追求的能动精神 C . 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 . 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 3. (2021高二下·简阳月考) 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写道:“罗马法,尤其是‘罗马契约法’以各种思维方式、推理方法和一种专门术语贡献给各种各样的科学,这确实是最令人惊奇的事。在曾经促进现代人的智力领域的各种主题中,除‘物理学’外没有一门科学没有经过罗马法律学滤过的。”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
    A . 罗马法为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提供了立法原则; B . 罗马法的私法(即私权法)精神渗透到近代社会生活 C . 罗马法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D . 罗马法的私权法原则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潮流
  • 4. 1913年,比尔德的《美国宪法的经济观》出版,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   )
    A . 体现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基本精神 B . 有利于协调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 . 未能全面回应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 D . 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 5. 德意志帝国政府颁布的《德意志公司法》,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卡特尔组织由1879年的14个发展到1895年的250个,到1911年又增加到600多个。而更高一级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也先后在采矿、冶金、钢铁、化学、电气、光学等新兴部门出现。这表明德国( )
    A . 海外殖民掠夺为德意志帝国带来巨额财富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C . 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 D . 政府在现代化道路中作用突出
  • 6. 1895年后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等组织,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呼吁建立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这表明当时(   )
    A . 知识分子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 B . 洋务派中体西用论完全被国人抛弃 C . 广大民众开始选举代表参与治国 D . 知识阶层具有改革政府体制的意识
  • 7. 甲午战争中国败给日本,人们的思考延续了100多年。反思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最重要的应是(   )
    A . 中日军事装备相差悬殊 B . 社会政治是胜负的根本 C . 中国下层民众不关心战争 D . 中国没有形成近代民族意识
  • 8. 1930年,斯大林已经认识到了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他指示共产国际应指导中国采取以下措施,其中不包括(   )
    A . 建立苏维埃政权 B . 巩固党的领导 C . 开辟根据地 D . 在全国举行总暴动
  •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三三制原则”在根据地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人士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一措施旨在(   )
    A . 纠正王明左”倾错误 B . 打击汪伪反动势力 C . 联合一切抗日力量 D . 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 10. 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下列史实符合当时尼克松所说的时代背景的是(   )
    A .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 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C . 西欧6国实现联合而扩大影响 D . 美国从越南撤军实现了战略转移
  • 11. 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准确的是(   )
    A . 外交政策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到不结盟政策 B . 外交范围由东欧国家到西欧国家再到亚非拉国家 C . 外交策略由单边外交过渡到双边外交再到多边外交 D . 外交趋向由偏重意识形态外交到弱化意识形态外交
  •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两次立法高峰,1978年~1992年制定了《宪法》(1982年修订)《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二百多个重要法律;20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用于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对上述高峰均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
    A . “有法可依”的法制建设方针 B . 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 .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加强
  • 13. 论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古巴导弹危机 B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对抗 C . 科索沃危机 D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
  • 14. (2019高三上·杭州期末) 下图是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国际事务协商一致通过决议的比例变化,这反映了( )

    A . 美国不再是唯一的世界大国 B . 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秩序建立 C .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掌握主导权
  • 15. (2019·浙江选考)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    )
    A . 推行马歇尔计划 B .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 .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D . 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 16. 下图是漫画《拒绝马歇尔计划的苏联,只能发挥制度优势来对抗》。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 . 再现了当时苏联的农业实际状况 B . 是美苏两国意识形态斗争下的产物 C . 推动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快速复苏 D . 揭露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p align=left >本大题共4道小题,17题12分,18题12分,19题16分,20题12分</p>
  • 17.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汉代,皇帝会诏令地方对政绩突出、表率一方的地方官按时祠祭。桂阳太守许荆“为设丧纪婚姻制度,使知礼禁……桂阳人为立庙树碑”;淮平大尹侯霸理政有能名,“临淮吏人共为立祠,四时祭焉”。政府统一祭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各地居民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华阴有太华山祠,江都有江水祠等。同时,人们为“攘除凶灾,御止疫鬼”祭祀山神,为长生拜祭西王母、司命,为祈福祥与富贵尊荣祭祀灶神。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乡村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祭祀地方保护神——社神;腊祭是“岁终大祭”,阖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祭祀祖先,然后按次序列于先祖之前,依次向尊长敬酒祝寿。

    ——贾艳红《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都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命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并指出其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汉到宋元中央加强地方管理的趋势与特点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

    1932年11月,《东方杂志》发起“于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的征文活动。旨在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第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第二,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

    主编胡愈之在征稿信中说:“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们诅咒今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张而闷气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二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

    征“梦”活动反响热烈,截止到1932年12月5日,《东方杂志》共收到回函160余封。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推出“新年的梦想”专栏,发表了老舍、郑振铎、柳亚子、邹韬奋、巴金、林语堂等142人的答函。这些大大小小的梦大致分为九类:倾向于国泰民安的个人梦(106人)、民族复兴梦(40多人)、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30多人)、教育梦(40多人)、开明专制梦(少数几人)、自由平等梦、民主法治梦、噩梦、其他梦。

    ——据黄苏宜《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进行评述。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19. 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与美、苏关系变化示意图。

    根据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

    以图示中的时间尺度为基点,指出中、美、苏关系演变给中国外交发展空间带来的变化,并结合史实说明相关变化给中国造成的积极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是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在分期标准(依据)上观点不同,有的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为依据,有的以国际阶级斗争及其力量对比为依据,有的以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为依据,分期各异。

    有“两分法”(1945—1972年,1973年至今);

    “三分法”(1945—1955年,1955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

    “四分法”(1945—1949年,1949—1960年,1961—1968年,1968年至今);

    “六分法”(1945—1949年,1949—1955年,1955—1962年,1962—1972年,1972—1979年,1979年以来);等等。

    ——张脉强《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1994年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围绕“政治格局与阶段特征”自行选择一个分期法或提出新的分期法,并就所选分期法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选择其中一种分期法,也可以提出不同的分期法加以分析说明,阐述及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