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21-09-11 浏览次数:8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减小 B .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作用力可能反而增大 C . 破碎的玻璃很难再“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 . 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会缩小,这是分子间有间隙的缘故
  • 2. 汽车的刹车性能至关重要,关乎到乘车人员的人身安全,研发阶段应在不同情形下进行实验测量分析。如图所示,两条图线是驾驶员驾驶同一辆汽车在两种路面紧急刹车时的 图像。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从发现问题到开始制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到停下,汽车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较小 B .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和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C .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和干燥路面的位移之比为 D .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和干燥路面的加速度之比为
  • 3. 自然界中很多元素具有放射性,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一起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金属钍 就具有放射性,它能变为镤 并释放出一种新的粒子X,同时伴随有 射线的产生,其方程为 ,已知钍的半衰期为24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为质子 B . X为钍核外的电子 C . 射线是镤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来的 D . 1000个钍原子核经过48天后一定还剩下250个
  • 4. 用三根轻质细线a、b、c将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1和2悬挂,当两小球静止时,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细线c水平,如图所示。保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0°不变,将细线c逆时针缓慢转过30°的过程中(  )。

    A . 细线c上的张力逐渐减小 B . 细线c上的张力先减小后增大 C . 细线a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 . 细线a上的张力先减小后增大
  • 5. 利用半圆形玻璃砖的特殊形状研究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非常方便。某同学为了探究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规律,专门到实验空做了以下实验,他用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射向空气,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 B . 在该玻璃砖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C . 在真空中,a、b两种单色光相比,b光的波长较长 D . a、b两种单色光相比,b光的光子能量较小
  • 6.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 的激发态,在自发跃迁中放出一些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 的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些氢原子最多可能发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 B . 这些氢原子发出的所有光子均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 C . 用这些氢原子跃迁放出的光照射金属钾,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一定不大于 D . 氢原子在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核外电子的动能也随之减小
  • 7. 电磁轨道炮利用电流和磁场的作用使炮弹获得超高速度,其原理如图所示,图中直流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两根固定于水平面内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d,电阻不计;导轨间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炮弹可视为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PQ(图中未画出),重直放在两导轨间处于静止状态。并与导轨接触良好。闭合开关S,PQ开始向右加速运动,获得最大速度后,离开导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Q在导轨上速度最大时,通过PQ中的电流最大 B . PQ在导轨上速度最大时,PQ棒所受安培力最大 C . PQ获得的最大加速度 D . PQ获得的最大速度为
  • 8.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接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 ,已知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 ,当原线圈接 的交变电压时, 两灯均正常工作。设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过程中,灯泡不会被烧坏且阻值不随电压变化而改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副线圈中的交变电流每秒改变50次方向 B . 两灯泡的额定电压均为 C .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少许时,灯泡 变亮 D .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少许时,灯泡 变亮
二、多选题
  • 9. 如图所示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波速为 ,此时 点振动方向沿 轴正方向,则(  )

    A . 该波传播的方向沿 轴负方向 B . 点的振幅比 点的小 C . 经过 ,质点 通过的路程是 D . 经过 ,质点 将随波向左移动
  • 10. 如图甲所示为利用静电除尘原理做成的空气净化器,为了提高除尘效率,放电极做成带芒刺的圆柱体装在集尘极的中心轴上,接通直流高压电源,放电极周围形成电晕,电晕能将空气分子电离,产生电子和正离子。设喷进来的灰尘的质量均为 、初速度均为 ,经过电晕周围瞬间吸附电子后带电量为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运动,且运动过程中灰尘的重力忽略不计。集尘极的半径为 ,集尘极的最大电势为 ,放电极接地,放电极与集尘极之间的电势大小与 (距放电极中心的距离)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直流高压电源的右侧是负极 B . 越靠近放电极,电场强度越小 C . 带电灰尘在向集尘极运动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大 D . 带电灰尘到达集尘极的速度不可能大于
  • 11. 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滑金属导轨水平放置,两导轨相距 ,导轨一端与阻值 的电阻相连,导轨电阻不计, 一侧存在沿 轴正方向均匀增大的磁场,其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 与位置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根质量 、接入电路的电阻 的金属棒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棒在外力 作用下从 处以初速度 沿导轨向右做变速运动,且金属棒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属棒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 金属棒在 处的速度大小为 C . 金属棒从 运动到 的过程中,流过金属棒的电荷量为 D . 金属棒从 运动到 的过程中,外力 所做的功为
三、实验题
  • 12.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中看到书籍中记载: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与接触面间的压力 成正比,且比例系数由材料决定。于是他们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将长木板A水平固定,在木板上放置装有拉环的滑块B,用测力计的挂钩钩住拉环,缓缓增大拉力,直至拉动滑块B。在时,记下测力计示数

    在B上加放砝码,同样拉动滑块B,记下砝码质量 和方力计示数

    重复上述过程多次,记下每次砝码的质量 和测力计示数

    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轴,以测力计示数 为纵坐标,以 作为横坐标,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 图像。发现是一条(选填“过原点”或“不过原点”)的直线;

    由于 图像是一条直线,他们得出结论:木板A与滑块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与压力 的比例系数 在误差范围内是一个定值。

    若该直线的斜率为 ,则比例系数

  • 13. 某同学利用以下器材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

    电压表V:量程为 、内阻约为

    电流表 :量程为 、内阻

    滑动变阻器 :阻值范围 ,额定电流为

    定值电阻

    开关S和导线若干。

    1. (1) 该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测量了多组数据,以电流表G的读数 为横轴,以电压表V的读数 为纵轴,绘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求出干电池的电动势 V,内阻 (结果都保留两位小数)
    2. (2) 该同学这样测得的电动势,内阻(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四、解答题
  • 14. 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气缸水平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的质量为 ,横截面积为S , 与容器底部相距 ,此时气缸内气体温度为 。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当气体吸收热量 时,气体温度上升为 。已知大气压强为 。不计活塞与气缸间摩擦。求:

    1. (1) 在对气体加热过程中,活塞移动的距离;
    2. (2) 在对气体加热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量。
  • 15. 如图所示, 点为坐标原点, 点在 轴上, 轴的夹角为30°,在直角三角形 区城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轴正方向所夹区域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一带正电的粒子从静止开始经电压 加速后,从 轴上某点(图中未标出)沿平行于 轴的方向射入磁场;一段时间后,该粒子从 边上某点以垂直于 轴的方向射出磁场,此后,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恰好回到坐标原点 。已知粒子在磁场区的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为 。不计粒子重力。求:

    1. (1) 带电粒子的比荷;
    2. (2) 电场强度 的大小;
    3. (3) 从进入磁场到回到 点粒子运动的总时间。
  • 16.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的木板A和半径为 的光滑圆弧槽B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A和B接触但不粘连,B左端与A相切。现有一质量为 的小滑块C以 的水平初速度从左端滑上A,C离开A时,A的速度大小为 。重力加速度 。忽略C通过AB接触处的能量损失,A、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求:(计算结果可包含根号)

    1. (1) C刚滑上A时,C的加速度;
    2. (2) 木板A的长度;
    3. (3) C滑上B后,又会离开B,求其离开B时的速度大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