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10-19 浏览次数:1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 5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bài)    晶(yíng)    弱(léi)   忧心忡(chong) B . 望(níng)    育(bǔ)    逗(tiǎo)   为人知(xiǎn) C . 开(bān)    呜(yè)    抖(zhàn)    然入梦(hān) D . 赘(lěi) 折(cuò) 修(qì) 气冲牛(dòu)
  •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奠基    哀悼    迸溅    不期而致 B . 闲遐    告磐    轮廓    悲天悯人 C . 深霄    过瘾    摸拟    微不足道 D . 点缀    尴尬    凛冽    诲人不倦
  •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端午节前夕,前来超市挑选粽子、咸鸭蛋的市民滔滔不绝 B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 . 听到刚从手术室出来的医生说年迈的爷爷已无大碍,我们都如释重负 D . 面对扑朔迷离的案情,办案警察明察秋毫,根据蛛丝马迹揭开了案件的寞相。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春节期间,他读了大量诗歌、小说、散文、古典诗词等文学作品。 B . 三星堆的最新考古发现,正是对中国现代田野考古百年历程的最好献礼。 C . 只有你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能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战士胸怀是多么宽广! D . 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市教育局要求各校加强宣传和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 B . 《带上她的眼睛》的作者刘慈欣创作的《三体》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小说的里程碑之作,有人认为《三体》将中国科幻文学推上了世界高度。 C . 《卖油翁》中“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一句中“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由此可以得知:作者写此文时陈尧咨已经去世。 D . “李大姐颜悦色地大家讲自己开面馆的经历,她说她妹妹是一对最佳拍档”中加点的“和”词性分别是形容词、连词、介词;“最佳拍档”是偏正短语。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乏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以军中多务    (推托) B . 及鲁肃寻阳    (拜访) C . 焉    (异:对……感到诧异。) D . 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攀”,牵,引占)
    2.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始就学                    取一葫芦置于地 B . 结友别                      学不思则罔 C . 其诗养父母、收族为意        意将隧人攻其后也 D . 传一乡秀才观                水陆草木
    3. (3)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则借事寓理。 B . 甲乙两文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竞无所成。两文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C . 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正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赞扬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乙文“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也从侧面表现仲永的才华出众。 D . 甲文孙权以己为例规劝吕蒙,使不愿学的吕蒙“乃始就学”;乙文仲永之父“不使学”,使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由此可知:后天学习(教育)是成才的关键。
二、古诗文积累(共11分)
  • 7. 翻译上面阅读文本中的画线句。
    1.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8.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 (2) 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3. (3) 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4. (4) 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主人交往不俗的句子是
    5. (5) 杜甫《望岳>中用虚笔写出泰山秀美,用实笔写出泰山巍峨的诗句是
  • 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1) 全诗扣紧一个“”字抒写自己的感受。诗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2. (2)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中“满”字用得极为精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共23分)
  • 10. 阅读杨绛《老王》(节选),完成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墨丕堕。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盟矗叁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廛—堕上二塑遨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上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2. (2) 理解“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中加点词“镶嵌”的含义和作用。
    3. (3)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画线部分。
    4. (4) 课文的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
  • 11. 阅读宗璞的《好一朵木槿花》完成问题。

    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益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凌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柬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环境的艰难,更不觉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中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洒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它不再来。

    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o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1. (1) 标题“好一朵木槿花”中的“好”体现在哪里?
    2. (2) 文中两次写“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有何作用?
    3. (3) 作者对木槿花的印象从平庸一惊喜一悲壮一不同凡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4) 宗璞托“紫藤萝”告诉我们:“花和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贾平凹借“一棵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你借“腊梅花”“蒲公英”“大熊猫”“电风扇”可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感悟?(任选两个作答)
四、名著阅读与语言运用(共7分)
  • 12. 名著阅读

    这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选段中的“他”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里的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作品中,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新鲜活泼,充满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 13. 下面是某图书馆的两则公益广告。你喜欢哪一条?请自选角度赏析。

    ①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②有了喧哗,自己无法心静;有了打闹,别人无法凝思。

五、作文(50分)
  • 14. 什么是幸福?答案并不复杂。以一颗纯真的心看待人与自然,以一颗珍惜的心对待亲友师长,以一颗执着的心追  梦想与  越……这些都是幸福。请以“有一种幸福叫做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卷面整洁,用语规范;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