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1-08-18 浏览次数:9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对隋文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夺取北周政权 B . 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 . 开科举制先河 D . 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 2. 古代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盛世的局面,其中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是(   )
    A . 文景之治 B . 开皇之治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之治
  • 3. 今天藏族人的祖先是(   )
    A . 南诏人 B . 突厥人 C . 吐蕃人 D . 回纥人
  • 4. 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下面哪一种制度与“金榜题名时”有关(   )
    A . 三省六部制 B . 科举制 C . 行省制 D . 九品中正制
  • 5. 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
    A . 开凿大运河 B . 安史之乱 C . 宦官专权 D . 籓镇割据
  • 6.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的朝代是(   )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7.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养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 .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削弱 B . 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C .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D . 宋辽双方形成了团结友好的局面
  •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
    A . 南宋军民英勇抗金。 B . 金朝统治者留恋北方生活。 C . 南宋王朝对金屈膝投降。 D . 金朝无力统治南方广大土地。
  • 9. 宋代的制瓷业发达,被称为瓷都的是(   )
    A . 东京 B . 景德镇 C . 明州 D . 临安
  • 10. 现代人们有专门的娱乐场所“KTV”、“娱乐城”等,其实早在宋代就有专门的娱乐场所。宋代专门的娱乐场所是(   )
    A . 瓦子 B . 茶馆 C . 酒楼 D . 客栈
  • 11.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前代。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北宋出现。它是(   )
    A . 五铢钱 B . 银票 C . 会子 D . 交子
  • 12. 成吉思汗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被描写为“一代天骄”,其主要功绩是:( )
    A . 消灭南宋 B . 统一蒙古 C . 建立元朝 D . 定都大都
  • 13. 文天祥和岳飞受到人们尊敬的共同原因是:(   )
    A . 都坚持正义斗争,有一身浩然正气 B . 都对皇帝忠心耿耿 C . 都遭到奸臣的谋害 D . 都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军队
  • 14. 《元史·地理志序》:“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有效管理地方,以后朝代还沿用的制度是(   )
    A . 郡县制 B . 三省六部制 C . 行省制 D . 厂卫制
  • 15. 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中国的航海家已经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知识,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 16. 巍山县的拱辰楼始建于1390年(即明洪武二十三年),洪武是明朝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使用的年号,请你算出明朝建立的年代是(   )
    A . 581年 B . 1367年 C . 1368年 D . 1413年
  • 17. 自1405年到1433年,一支船队经亚非30余国,涉10万余里,七次远航,远及非洲和红海区域,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   )
    A . 鉴真东渡日本 B .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 . 麦哲伦环球航行 D . 郑和下西洋
  • 18. 曾写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成功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
    A . 岳飞 B . 戚继光 C . 文天祥 D . 康熙
  • 19. 把国号改为大清,族名改为满洲的是(   )
    A . 努尔哈赤 B . 皇太极 C . 顺治帝 D . 康熙
  • 20. 明清时代,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其中,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
    A . 设立军机处 B . 废丞相,设三司 C . 大兴文字狱 D .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 21. “开辟荆楱,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与该诗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李自成起义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D . 乾隆帝平定回部叛乱
  • 22. 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领土,清乾隆时管辖新疆的机构是(   )
    A . 宣政院 B . 伊利将军 C . 驻疆大臣 D . 乌里雅苏台将军
  • 23. 如下图的明朝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三重,请问皇帝住在里面的哪一重?(   )

    A . 京城 B . 宫城 C . 皇城 D . 外城
  • 24. 徐光启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他编著的科学巨著是(   )
    A . 《授时历》 B . 《本草纲目》 C . 《天工开物》 D . 《农政全书》
  • 25. 总结了我国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的药物学著作是李时珍的(   )
    A . 《千金方》 B . 《本草纲目》 C . 《唐本草》 D . 《伤寒杂病论》
二、综合题
  • 26.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

    ——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南宋时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 (2) 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的中心是哪里?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图二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早出现于哪一朝代?
    4. (4) 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27. 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工具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的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1. (1) 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3. (3)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请列举出火药以外的其他两项重大发明。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 (1) 根据材料一,说说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称为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什么样的?日本人怎么做呢?
    3. (3) 列举两项鉴真所传的道艺?
    4. (4) 唐朝,中外交往盛况空前。请你写出远赴天竺,取回真经的唐朝僧人是谁?
  • 29. 不同的文学体裁在不同的时代各领风骚,也是不同时代在艺术形式上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④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戏剧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文化活动。

                                         ——《历史》七年级下册P109

    1. (1) 依次写出材料一中各项所对应的文学体裁。
    2. (2) 根据材料二,说出被称为“国粹”的戏剧的名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